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IL-4和IL-6基因多态性与热性惊厥相关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2 06:58
  目的:分析热性惊厥患儿的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启动子区域-33位点及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域-572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惊厥易感性之间的关联,从而为临床提供早期预防及治疗指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66例热性惊厥患者为病例组,同一时期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年龄相匹配的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病例组患者均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2010年发布的对热性惊厥的诊断标准。收集热性惊厥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样,所有血样标本均在-80℃低温下冻存。利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静脉血中基因组DNA,随后经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等相关技术探查基因分布情况。采用WPS表格建立数据表格,对相关数据应用SPSS18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IL-4基因启动子区域-33位点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存在3种基因型,分别为CC、CT、TT,其基因型频率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624,P>0.05);该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7.3%和15%,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2.7%和85%,其等...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2.1 热性惊厥的定义及分型
        2.1.1 定义
        2.1.2 分型
    2.2 与热性惊厥相关的白细胞介素
        2.2.1 白细胞介素-1(IL-1)
        2.2.2 白细胞介素-4(IL-4)
        2.2.3 白细胞介素-6(IL-6)
        2.2.4 白细胞介素-10(IL-10)
    2.3 热性惊厥的治疗
        2.3.1 院外处理措施
        2.3.2 院内处理措施
    2.4 热性惊厥的预防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研究对象
        3.1.2 主要实验仪器
        3.1.3 主要实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血样的采集
        3.2.2 DNA提取步骤
        3.2.3 聚合酶链式反应
        3.2.4 PCR产物的鉴定与测序
    3.3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比较
    4.2 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规律检验
    4.3 病例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
        4.3.1 病例组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比较
        4.3.2 病例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
        4.3.3 惊厥组不同临床特征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析
第5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与干预治疗[J]. 邢丽,张华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35)
[2]IL-10(-1082A/G)基因多态性和乳腺癌的相关性:Meta分析[J]. 李卿,王红梅,刘燕玲,刘鹊凌,闵卫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05)
[3]左乙拉西坦预防复杂性热性惊厥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J]. 万志坚.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6(08)
[4]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10水平变化[J]. 孙文英,李莎莎,闫一兵.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07)
[5]左乙拉西坦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疗效的Meta分析[J]. 徐晓楠,代珊珊,宋攀,陈永前,刘姝娆,张妮.  临床荟萃. 2016(07)
[6]热性惊厥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李娜,徐向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11)
[7]热性惊厥遗传学研究进展[J]. 张欣娟,刘占利.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6(01)
[8]IL-1β-511T基因rs16944多态性与热性惊厥的关联研究[J]. 任晓暾,孙素真,刘芳,王晓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02)
[9]再谈热性惊厥预后与防治研究进展[J]. 袁萍,蒋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4(02)
[10]IL-6、IL-10基因多态性与小儿热性惊厥相关性研究[J]. 熊志勇.  中国医疗前沿. 2013(18)



本文编号:3030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030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9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