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半膜覆盖下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变化及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1 01:27
  旱作玉米中半膜覆盖栽培作为一种常见的栽培模式,可以影响土壤的理化特性,提高土壤温度,减少水分蒸发,加快生育进程,改善叶面积指数等,从而增加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本研究以玉米品种浚单29为材料,在玉米主要生育时期(苗期、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测定土壤物理性状指标,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指标;同时在这三个时期对植株顶端叶片取样,采用cDNA-AFLP(cDNA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利用90对单引物组合,分析半膜覆盖与露地栽培模式(CK)下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半膜覆盖栽培下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均高于露地栽培,苗期、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的植株高度分别比露地栽培增加了21%、32%和16%,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了35%、26%以及36%,半膜覆盖能够使生育期提前47d,籽粒产量增加7%。2.根据cDNA-AFLP分析结果,苗期筛选出差异表达片段1879条,拔节期2115条,大喇叭口期2298条;选择其中70条差异片段进行测序,利用BLASTX和MaizeGDB数据库对测序成功的65条进行比对分析...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半膜覆盖下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变化及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苗期玉米叶片总RNA电泳图

电泳图,双链,电泳图,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 硕士毕业论文3.3 双链 cDNA 的合成A 的总RNA为模板,按照 TaKaRa公司的Prime书,反转录合成 cDNA 第一条链,进而合成 cD程,30μL 去离子无菌水溶解沉淀后,琼脂糖凝胶链 cDNA 呈弥散状,大小在 500~1000 bp 之间在 1.81~1.95 之间,浓度为 100~180ng/μL,说明下一步酶切要求。

电泳图,电泳图,产物,露地栽培


图 3-7 双酶切产物电泳图-7 Electrophoresis of the digestion for double eM:Maker DL2000 CK:露地栽培 B:半r DL2000 CK: open field cultivation B: part备好之后,与酶切产物一起进行连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研究枣缩果病病程相关基因[J]. 焦小利,杨卉芯,宋晓斌.  果树学报. 2017(12)
[2]世界玉米产销格局及其演变[J]. 李圣军.  中国粮食经济. 2017(08)
[3]中国玉米栽培研究进展与展望[J]. 李少昆,赵久然,董树亭,赵明,李潮海,崔彦宏,刘永红,高聚林,薛吉全,王立春,王璞,陆卫平,王俊河,杨祁峰,王子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1)
[4]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陈芳,谷晓平,于飞,梁平,宋芳,袁世行.  中国农学通报. 2017(10)
[5]花生籽仁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组测序分析[J]. 和小燕,胡晓锋,王允,张幸果,李贺敏,崔党群,殷冬梅.  分子植物育种. 2016(11)
[6]抗玉米灰斑病相关基因的DDRT-PCR分析[J]. 贾娇,马莹莹,苏前富,孟灵敏,张伟,李红,晋齐鸣.  东北农业科学. 2016(03)
[7]栽培模式对南方丘陵红壤旱地春玉米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李超,唐海明,汪柯,程凯凯,肖小平,汤文光,杨光立.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6(04)
[8]不同覆盖材料和方式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土壤水温环境的影响[J]. 程宏波,牛建彪,柴守玺,常磊,杨长刚.  草业学报. 2016(02)
[9]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J]. 宁川川,王建武,蔡昆争.  生态环境学报. 2016(01)
[10]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玉米内生细菌多样性[J]. 陈泽斌,李冰,王定康,余磊,徐胜光,任禛,靳松,戴丽君.  现代食品科技. 2016(02)

博士论文
[1]玉米冷响应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鉴定及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D]. 王晓宇.吉林大学 2016
[2]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其季节变化[D]. 李娟.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硕士论文
[1]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形成及水温和氮素利用的影响[D]. 闫妍名.甘肃农业大学 2015
[2]利用基因芯片数据库发掘玉米内参基因[D]. 卢朝龙.四川农业大学 2013
[3]榆林市旱地玉米抗旱栽培模式的技术效益研究[D]. 李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4]基于玉米基因组特定BAC跨叠群序列定位Rf3基因[D]. 崔玉风.华中农业大学 2009
[5]水稻胞质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的功能分析[D]. 丁林云.南京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75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075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5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