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葡萄孢致病缺陷突变体库的建立及BcATM1基因的致病功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灰葡萄孢致病缺陷突变体库的建立及BcATM1基因的致病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灰霉病(gray mold)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真菌病害,以双子叶植物为主,可在200多种植物上发生,在果蔬保护地生产中,灰霉病已经成为主要病害,据报道,世界上每年因该病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00-1000亿美元。该病害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灰葡萄孢是典型的死体营养型病原真菌,研究表明,灰葡萄孢可产生多种致病因子参与致病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壁降解酶类、角质酶、毒素、植物激素、抵抗寄主反应的酶类、小RNA及小分子物质等。但是,对灰葡萄孢侵染植物的致病机制仍研究很少,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鉴定灰葡萄孢致病相关基因,不仅有助于揭示灰葡萄孢这种死体营养型病原真菌致病的分子机制,还有可能从中发现可以作为杀真菌剂作用靶标的蛋白因子,为开发防治灰霉病及其它类似病害的高效药剂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本论文采用正向遗传学研究策略,在优化转化方法提高转化效率至80-100/105个分生孢子基础上,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ATMT),构建了一个包含12000个转化子的T-DNA随机插入群体,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其进行致病力检测,从中筛选出了463个致病力发生异常的突变体。通过southern blot检测,该突变体库中T-DNA随机插入灰葡萄孢基因组的单拷贝率达到了53.8%,这为后续实验中大规模鉴定灰葡萄孢致病相关基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侵染不同的寄主植物,本论文还筛选到了23个突变体具有寄主侵染特异性。基于对上述突变体库的T-DNA插入位点分析,筛选到一株致病力缺陷突变体,其T-DNA插在ATM1同源基因终止密码子下游169bp处,将该基因命名为Bc ATM1。Atm1是一类在真核生物中进化保守的线粒体内膜ABC转运蛋白,在维持细胞正常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Atm1在病原菌致病过程的作用至今仍不清楚。本研究为了验证其功能,通过反向遗传学策略,采用同源替换的方法对该基因实施了定点敲除。表型分析发现,突变体ΔBcatm1的分生孢子萌发缓慢且不同步,菌丝生长速度也显著慢于野生型;离体叶片接种实验显示,突变体ΔBcatm1基本丧失了致病能力,在侵入寄主细胞后,只能在接种点附近引发微小的病斑,但不扩展。将完整的Bc ATM1基因重新导入突变体ΔBcatm1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上述异常表型。表明Bc ATM1是一个关键的致病相关基因,参与了灰葡萄孢分生孢子的萌发、菌丝生长及侵染寄主等过程。
【关键词】:灰葡萄孢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突变体库 ABC转运蛋白 致病力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32.4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18
- 1.1 植物灰霉病与灰葡萄孢12-15
- 1.1.1 植物灰霉病12-13
- 1.1.2 灰葡萄孢生物学分类13
- 1.1.3 灰葡萄孢的侵染循环13-14
- 1.1.4 灰葡萄孢的侵染途径14-15
- 1.2 灰葡萄孢致病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15-16
- 1.3 ABC-转运蛋白的研究现状16-17
- 1.4 目的和意义17-18
- 第二章 灰葡萄孢突变体库的建立18-44
- 2.1 实验材料18-22
- 2.1.1 供试菌株18
- 2.1.2 植物材料18
- 2.1.3 供试载体18
- 2.1.4 主要仪器和设备18-19
- 2.1.5 实验药品及试剂19
- 2.1.6 培养基19-21
- 2.1.7 引物21-22
- 2.2 实验方法22-36
- 2.2.1 基因组DNA提取22-24
- 2.2.2 PCR反应24-26
- 2.2.3 酶切反应26
- 2.2.4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与转化26-27
- 2.2.5 双元载体pBHt2转化27
- 2.2.6 农杆菌介导的灰葡萄孢T-DNA随机插入转化子群体的建立27-29
- 2.2.7 灰葡萄孢致病缺陷突变体库的建立29-31
- 2.2.8 灰葡萄孢致病缺陷突变体库的评价31-35
- 2.2.9 T-DNA插入位点的克隆35-36
- 2.3 结果与分析36-44
- 2.3.1 农杆菌介导的灰葡萄孢T-DNA随机插入转化子群体的建立36-37
- 2.3.2 灰葡萄孢致病缺陷突变体库的构建37-38
- 2.3.3 灰葡萄孢致病力缺陷突变体的寄主特异性检测38-39
- 2.3.4 灰葡萄孢致病缺陷突变体库的质量评价39-41
- 2.3.5 灰葡萄孢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鉴定41-44
- 第三章 灰葡萄孢ABC转运蛋白基因BcATM1的功能分析44-61
- 3.1 实验材料44-46
- 3.1.1 供试菌株44
- 3.1.2 植物材料44
- 3.1.3 供试载体44
- 3.1.4 转化子筛选培养基44-45
- 3.1.5 引物45-46
- 3.2 实验方法46-54
- 3.2.1 质粒DNA提取46-47
- 3.2.2 连接反应47
- 3.2.3 重组反应47-48
- 3.2.4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和转化48-49
- 3.2.5 目的基因的序列分析49-50
- 3.2.6 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构建50-51
- 3.2.7 基因互补突变体的构建51-53
- 3.2.8 突变体鉴定53
- 3.2.9 目的基因的生物功能分析53-54
- 3.3 结果与分析54-61
- 3.3.1 致病相关基因BcATM1的鉴定及特征分析54-55
- 3.3.2 BcATM1基因的敲除载体的构建55-56
- 3.3.3 BcATM1基因的互补载体的构建56-57
- 3.3.4 BcATM1的突变体的分子鉴定57-58
- 3.3.5 BcATM1基因参与灰葡萄孢孢子萌发以及菌丝生长分析58-59
- 3.3.6 BcATM1基因参与灰葡萄孢侵染寄主植物分析59-61
- 第四章 结论61-63
- 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7
- 作者简介67-68
- 致谢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璇;邢继红;赵斌;韩建民;董金皋;;灰葡萄孢分生孢子产生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13年03期
2 张玉净;郝志敏;郑蒙;张金林;董金皋;;灰葡萄孢产孢缺陷菌株的遗传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1年03期
3 张继民;灰葡萄孢的分离方法[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4 韩之琪;贲海燕;谢学文;石延霞;李宝聚;;灰葡萄孢对杀菌剂抗性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14年05期
5 何培青,张鹏英,陈靠山,李光友;番茄几种挥发性组分对番茄灰葡萄孢的抑制作用[J];云南植物研究;2005年03期
6 高智谋;李艳梅;李喜玲;章战华;营金凤;;源自不同寄主的灰葡萄孢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J];菌物学报;2009年03期
7 李伟;陈怀谷;李伟;张爱香;陈丽华;姜伟丽;;核盘菌和灰葡萄孢基因组中的简单重复序列分析[J];遗传;2007年09期
8 吴少伯;;灰葡萄孢霉菌固体培养产生的(+)ABA及其生物学效应[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年03期
9 冯娟;朱廷恒;崔志峰;汪琨;;农杆菌介导的灰葡萄孢T-DNA插入突变体库构建及插入位点分析[J];微生物学报;2010年02期
10 马娟;徐扩;董金皋;;灰葡萄孢强除草菌株的筛选与活性物质的组分分析[J];菌物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雷;李娜;张静;杨龙;李国庆;;灰葡萄孢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致病相关基因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璇;邢继红;韩建民;董金皋;;灰葡萄孢致病力增强突变体的筛选及相关基因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郑蒙;董金皋;;灰葡萄孢除草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其遗传转化[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时浩杰;张传清;;灰葡萄孢葡聚糖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陈夕军;王艳;童蕴慧;孔维文;徐敬友;;灰葡萄孢抗腐霉利的分子机制研究[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贾娇;董金皋;;灰葡萄孢钙调磷酸酶基因β亚基克隆与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玉净;郑蒙;郝志敏;董金皋;;灰葡萄孢产孢突变体的表型及T-DNA插入位点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兰英;宗兆锋;刘正坪;;大丽轮枝孢和灰葡萄孢生防放线菌的分离筛选[A];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董玉霞;董金皋;;灰葡萄孢除草活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惠;董金皋;商鸿生;;灰葡萄孢代谢产物中除草活性成分的分离及作用方式初探[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惠;灰葡萄孢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2 邢继红;拟南芥抗灰葡萄孢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丽;灰葡萄孢中甲基化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陶岚;灰葡萄孢致病缺陷突变体库的建立及BcATM1基因的致病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董玉霞;灰葡萄孢除草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4 张小泉;丙烷脒对灰葡萄孢作用的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5 冯娟;灰葡萄孢突变体构建与基因克隆[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6 高_";拟南芥抗灰葡萄孢毒素突变体筛选及其突变基因分析[D];扬州大学;2011年
7 马娟;灰葡萄孢除草活性菌株的诱变及其相关基因的差异显示[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8 贾娇;灰葡萄孢钙调磷酸酶基因β亚基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9 熊云;灰葡萄孢BC1G_08931基因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10 李喜玲;灰葡萄孢致病力分化及与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关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灰葡萄孢致病缺陷突变体库的建立及BcATM1基因的致病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30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