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异基因移植后复发相关因素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8 00:03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具有独特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较常规化疗显著降低了AML患者的复发风险,可以改善患者预后[1],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手段。近二十年来,随着移植技术不断进步,移植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不断下降,但移植后复发率却没有明显降低[2],目前针对复发患者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选择,因此患者一旦复发,预后极差。研究可能影响移植后复发及复发后生存的因素,对识别高危患者、早期给予有效干预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虽然异基因移植后供体免疫细胞介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可以降低复发风险,但仍有部分患者面临复发,既往研究认为这可能与患者体内残存的耐药白血病细胞有关。Lapidot等首次将AML患者标本中的CD34+CD38-细胞群分离后输注给联合免疫缺陷小鼠,重建了与人类临床表现相似的白血病小鼠模型,这群具有与正常造血干细胞相同免疫表型和生物学特性的细胞被命名为“白血病起始细胞(LIC)”[3]。此后许多研究发现,该群细胞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耐药、复发等各个阶段[4][5][6],患者体内白血病起始细胞的负荷也...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前言
第一部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异基因移植后复发及复发后生存相关因素分析
一、资料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观察指标
(三)随访终点
(四)移植方案
(五)复发后治疗
(六)统计方法
二、结果
(一)患者特征
(二)植入、GVHD、复发及生存
(三)移植后复发相关因素
(四)复发后生存的相关因素
三、讨论
第二部分:C-Kithigh细胞分离鉴定及特征研究
一、材料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建立携带AML1-ETO融合基因伴C-Kit突变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
(二)C-Kithigh细胞干性特征研究
(三)随着疾病进展,C-Kithigh与 C-Kitlow细胞增殖、凋亡变化规律比较
三、讨论
第三部分 :C-Kithigh细胞在AML异基因移植后复发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一、材料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成功建立小鼠异基因移植后非致死性GVHD模型及移植后复发模型
(二)GVL组细胞凋亡比例较BL组更高,但组内比较C-Kithigh细胞与C-Kitlow细胞凋亡无明显差异
(三)比较C-Kithigh与C-Kitlow细胞在BL组与GVL组间周期分布的差异
(四)C-Kithigh细胞PD-L1 表达高于C-Kitlow细胞
(五)达沙替尼治疗延长白血病小鼠生存
(六)C-Kithigh细胞通过 JAK/STAT3 通路诱导 PD-L1 高表达
三、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测及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本文编号:3811587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前言
第一部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异基因移植后复发及复发后生存相关因素分析
一、资料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观察指标
(三)随访终点
(四)移植方案
(五)复发后治疗
(六)统计方法
二、结果
(一)患者特征
(二)植入、GVHD、复发及生存
(三)移植后复发相关因素
(四)复发后生存的相关因素
三、讨论
第二部分:C-Kithigh细胞分离鉴定及特征研究
一、材料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建立携带AML1-ETO融合基因伴C-Kit突变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
(二)C-Kithigh细胞干性特征研究
(三)随着疾病进展,C-Kithigh与 C-Kitlow细胞增殖、凋亡变化规律比较
三、讨论
第三部分 :C-Kithigh细胞在AML异基因移植后复发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一、材料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成功建立小鼠异基因移植后非致死性GVHD模型及移植后复发模型
(二)GVL组细胞凋亡比例较BL组更高,但组内比较C-Kithigh细胞与C-Kitlow细胞凋亡无明显差异
(三)比较C-Kithigh与C-Kitlow细胞在BL组与GVL组间周期分布的差异
(四)C-Kithigh细胞PD-L1 表达高于C-Kitlow细胞
(五)达沙替尼治疗延长白血病小鼠生存
(六)C-Kithigh细胞通过 JAK/STAT3 通路诱导 PD-L1 高表达
三、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测及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本文编号:3811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8115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