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生产品种抗条锈性的评价及基因检测
本文关键词:中国小麦生产品种抗条锈性的评价及基因检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小麦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小麦条锈病等病害的影响,造成中国小麦产量大幅度降低。研究抗病品种是最经济,安全和环保的控制病害的手段。然而小麦条锈病病原菌的多变,且在其流行带上得不到有效的防控,抗病品种自身的变异和改良较缓慢,造成抗病品种的抗性不断“丧失”。本实验利用小麦品种抗条锈病性评价体系。从抗病反应表型和基因型等对中国小麦生产品种进行了抗条锈病性评价,为中国小麦生产品种的合理种植和抗病基因布局提供了数据支持。合理种植调整能够在流行区域上起到防控小麦条锈病的作用,同时也为育种工作提供有价值抗源种质,为新抗病材料的转育和培育提供支持。实验分别建立陕西杨凌和甘肃天水的人工和自然条锈病病圃,进行鉴定工作,并且建立温室内单一条锈病生理小种鉴定体系。利用两地评价比较分析,结合单一菌种鉴定分析,对小麦生产品种进行评价,同时利用已知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Yr1、Yr2、Yr5、Yr7、Yr9、Yr10、Yr15、Yr17、Yr18、Yr26、Yr ZH84等)进行基因筛查。结合鉴定评价和基因筛查结果,综合分析生产品种的抗病能力。实验所用材料包括来自: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江苏、宁夏、河北、新疆、甘肃、黑龙江等省份的207份小麦生产品种,其中在小麦幼苗期抗CYR32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有69份。小麦幼苗期抗V26小种的有39份,小麦幼苗期在甘肃天水自然病圃具有条锈病抗性的有25份。综合分析鉴定结果,实验材料中在小麦幼苗期抗病,具有全生育其抗性的材料有13份。参试基因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实验材料中含有Yr1基因10份,含有Yr9基因49份,含有Yr10基因2份,含有Yr15基因26份,含有Yr17基因29份;含有Yr18基因22份,含有Yr26基因29份,含有Yr ZH84基因4份。参试材料中共同含有两个抗病基因的有40份,且共同含有三个抗病基因的为Yr1+Yr9+Yr18,有1个。综合分析鉴定结果和基因分析,皖麦19、川农18、新春18号、冀麦403等13份为全生育期抗性,其中含有两个参试基因且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性的有3份,分别是皖麦19、川农18、川麦46;川麦37、内麦11号等4份含有单一抗病基因且具全生育期抗性;其余新春18号、冀麦403等6份材料不含有参试基因;具有全生育其抗性材料,冬繁区有5份,越夏区有4份,越冬区和其他生态区分别含有1份和3份。全生育期抗性材料四川地区最多,共含有6份。对CYR32具有成株期抗性材料共计146份,大部集中在四川和湖北地区,其中高抗共计94份。感病材料共计48份多集中在其他偶发,常发,高危生态区,感病材料占有该地总量的44.44%。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生产品种 抗病鉴定 抗病基因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35.121.4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30
- 1.1 中国小麦的种植情况12
- 1.2 小麦的抗条锈性评价12-14
- 1.2.1 小麦的全生育期抗性13
- 1.2.2 小麦的成株期抗13-14
- 1.3 抗条锈病基因的研究14-16
- 1.3.1 抗条锈基因的命名14
- 1.3.2 抗条锈基因的来源14-16
- 1.4 中国小麦条锈菌的流行及分布情况16-17
- 1.5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17-22
- 1.5.1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17
- 1.5.2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17-20
- 1.5.3 中国小麦品种抗病能力降低20-22
- 1.6 小麦条锈病鉴定及标准22-23
- 1.6.1 中国条锈病鉴别寄主22
- 1.6.2 小麦条锈病的表型鉴定22
- 1.6.3 小麦条锈病鉴定标准22-23
- 1.7 小麦抗条锈基因遗传研究23-28
- 1.7.1 常规杂交遗传分析法23-24
- 1.7.2 基因推导分析24-25
- 1.7.3 细胞遗传学分析法25-26
- 1.7.4 分子标记遗传分析法26-28
- 1.8 目的意义28-30
- 第二章 中国小麦生产品种抗条锈性的评价及基因检测30-58
- 2.1 实验材料30
- 2.2 实验方法30-35
- 2.2.1 人工小麦幼苗期接种及鉴定30-31
- 2.2.2 自然病圃幼苗期种植与鉴定31
- 2.2.3 人工病圃接种及成株期鉴定结果31-32
- 2.2.4 自然病圃的成株期鉴定结果32
- 2.2.5 小麦抗条锈基因分子检测32-35
- 2.3 结果与分析35-56
- 2.3.1 幼苗期及成株期抗病性评价35-36
- 2.3.2 抗病基因分子检测36-39
- 2.3.3 抗病性鉴定及基因检测综合评价39-56
- 2.4 讨论与结论56-58
- 参考文献58-63
- 附录63-65
- 致谢65-66
- 作者简介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增栋,何庆才;八十年代贵州小麦生产品种及其系谱[J];耕作与栽培;1996年04期
2 曹远银,姚平,朱桂清,刘维志,吴友三;中国小麦生产品种抗秆锈病基因推导[J];中国农业科学;1996年06期
3 唐映军;黔西北小麦生产品种及其系谱分析[J];中国种业;2002年05期
4 姚琴,林昌麒;家蚕多层茧形成因素及其选除效应[J];蚕业科学;1992年03期
5 刘国强;周忠丽;张秀芳;;澳大利亚棉花生产品种的研究[J];作物品种资源;1996年03期
6 金福平;魏正平;;黑龙江省克字号小麦生产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更替规律的研究初报[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6年03期
7 周祥椿;谢鸣;周刚;;陇南小麦主要生产品种成株期抗条锈性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8年02期
8 李天亚;陈思;曹远银;栾兆杰;陈秀梅;申璐岚;李昆宇;;云南省小麦品种(系)抗秆锈性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4年02期
9 陈良弼;;玉米生产品种品质分析和综合评价[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8年02期
10 刘正德,蒋滨;四川小麦生产品种抗条锈性变异及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闫丹丹;刘太国;高利;刘博;陈万权;;中国小麦生产品种苗期抗条锈性鉴定分析[A];第二次全国植物抗病虫和病害流行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罗霄凤;陈德西;康晓慧;彭云良;;四川省水稻生产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大天;济钢优化产品结构效益显现[N];中国冶金报;2004年
2 本版编辑 安办 曹树卫;安钢2800m~(3)高炉工程开工[N];中国冶金报;2006年
3 偃粮;措施过硬效益显[N];粮油市场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浩庭;中国小麦生产品种抗条锈性的评价及基因检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小麦生产品种抗条锈性的评价及基因检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0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43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