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甘蔗抗黑穗病性相关的14-3-3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本文关键词:与甘蔗抗黑穗病性相关的14-3-3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了解14-3-3基因在甘蔗黑穗病抗性中的作用,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构建的甘蔗抗黑穗病抑制消减杂交文库中筛选出的1个与14-3-3基因同源的EST序列作为探针,利用电子克隆和RT-PCR方法从甘蔗ROC22品种中分离到1个Sc14-3-3基因(Gen Bank Accession Number:KJ577592),并对其序列信息和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ORF长771 bp,编码256个氨基酸残基;Sc14-3-3是定位于细胞质的亲水蛋白,无跨膜螺旋区及信号肽,有10个Ser、3个Thr和7个Tyr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并在N-端有4个蛋白结合区和1个多核苷酸结合区,对翻译和能量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该蛋白属非ε类群,其N-端和中间区域在不同物种间相对保守,C-端差异相对较大。基因表达模式分析显示,Sc14-3-3基因可能参与甘蔗对生物逆境的细胞免疫响应,其对Me JA介导的信号途径应答较SA和ABA早;黑穗病菌胁迫下,Sc14-3-3基因在甘蔗抗感品种中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其在抗黑穗病品种YC05-179中上调表达且表达量变化明显,揭示了该基因参与甘蔗对黑穗病的应答反应。以上结果为甘蔗Sc14-3-3基因的功能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资料,并为今后甘蔗的抗病分子育种提供后备基因资源。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关键词】: 甘蔗 --基因 生物信息学 荧光定量PCR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340060) 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No.2015J06006) 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o.JA14095) 农业部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No.MOAFJSBGB-201501)
【分类号】:S435.661
【正文快照】: 1967年,Mooore等[1]在牛脑细胞中首次发现一种大小在25~32 ku之间的异源二聚体酸性可溶蛋白,根据二乙氨乙基纤维素柱(DEAE cellulose)层析分离出片段数及其在淀粉凝胶电泳上的迁移率,命名为14-3-3蛋白。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14-3-3蛋白被认为是一种脑特异蛋白,直到它首次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浚蔗二号甘蔗[J];技术与市场;2001年12期
2 ;广西柳城推广甘蔗良种良法种植效益骤增[J];中国糖料;2001年01期
3 ;崇左调整甘蔗品种农民喜增收[J];中国糖料;2001年02期
4 王水琦,王子琳,潘世明,曾东火,李海明;几个优良食用甘蔗品种的脱毒和组培快繁[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年02期
5 陈玉水;干旱与甘蔗[J];广西蔗糖;2002年03期
6 张春良;勐海气候与甘蔗高产[J];甘蔗糖业;2004年01期
7 宗武;依靠科技促甘蔗增产[J];云南农业;2004年08期
8 韦超妹;;甘蔗低产的原因与对策[J];广西农学报;2006年02期
9 张跃彬;;云南甘蔗科技与新时期发展方向[J];云南科技管理;2007年01期
10 罗赣丰;刘小全;张远福;孙火喜;;江西甘蔗品种改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庭;陈金侃;区颖刚;;田间倒伏甘蔗的空间姿态[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韦丽娇;李明;;甘蔗横向潜在价值分析[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陈超君;韦汉文;黄有总;韩世健;陆国盈;余勇;;引进甘蔗品种(系)的抗旱性研究[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黎焕光;谭裕模;谭芳;王伦旺;;甘蔗纤维分与农艺工艺性状的相关分析[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张保青;杨丽涛;李杨瑞;;自然条件下甘蔗品种抗寒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研[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杨荣仲;李杨瑞;王维赞;杨丽涛;朱秋珍;梁阗;周会;唐仕云;;不同条件下的甘蔗耐寒评价分析[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许莉萍;陈如凯;潘大仁;;生物技术与甘蔗[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8 王维赞;朱秋珍;邓展云;;国内外引进甘蔗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A];广西甘蔗研究所论文集[C];2003年
9 张亦诚;岑健枝;;生物工程技术在甘蔗上的应用[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杨荣仲;谭裕模;谭芳;刘海斌;黎焕光;;甘蔗常用杂交组合的剥叶性能差异[A];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超邋通讯员 田婉莹 林红生;海南入选我国甘蔗区试点[N];海南日报;2008年
2 刘广金;同是种甘蔗 收入天壤别[N];中国特产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张颖;为了让甘蔗越来越甜[N];福建日报;2013年
4 诸葛子房;舒四棠20亩甘蔗可获13万元[N];中国特产报;2003年
5 张锐;云南推广甘蔗良种结硕果[N];农民日报;2004年
6 广东省湛江农垦局局长 陈剑峰;以现代农业理念建设湛江甘蔗示范区[N];农民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刘旭;甘蔗良种“待字闺中”难出阁[N];国际商报;2008年
8 记者 董明 通讯员 梁丽娟;甘蔗品种提前更新换代[N];柳州日报;2008年
9 肖卫萍 肖卫秋;抓管理重投入增甘蔗单产[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10 记者 郑岚岚;国家级重点甘蔗科研基地遭破坏?[N];湛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波;间作大豆对甘蔗生长及内生细菌、固氮细菌多样性的效应[D];广西大学;2014年
2 吴棉国;我国甘蔗及制品质量与技术标准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3 朱琳;甘蔗中蔗糖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和糖转运蛋白的系统发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梁潘霞;硅提高甘蔗抗旱性的生理及分子基础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5 张增学;梳刷式甘蔗剥叶机剥叶机理的试验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02年
6 许莉萍;甘蔗抗感黑穗病池的构建和抗病基因分子标记[D];福建农林大学;2000年
7 阙友雄;甘蔗与黑穗病菌互作的分子应答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8 张保青;低温胁迫下甘蔗后期生理特性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9 王自章;农杆菌介导海藻糖合酶基因遗传转化甘蔗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10 邢永秀;甘蔗内生固氮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生长特性[D];广西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文伟;甘蔗对铅和镉的吸收特性及生理响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
2 唐云仙;甘蔗茎尖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变与生理生化性状的关系[D];广西大学;2015年
3 陈家慧;不同甘蔗品种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4 杨声澉;不同施氮时期和施氮终止期对甘蔗氮素吸收分布影响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5 陈永继;甘蔗—土壤系统仿真模型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6 张跃彬;云南甘蔗农业栽培专家系统研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陈伟绩;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甘蔗生长和土壤养分的效应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8 范业赓;甘蔗茎的糖分积累与乙烯生物合成两个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关系[D];广西大学;2007年
9 蓝立斌;应用~(15)N示踪法对甘蔗生长及氮素利用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10 檀小辉;54个广西区试甘蔗品种的抗旱性评价及甘蔗抗旱基因的分离[D];广西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与甘蔗抗黑穗病性相关的14-3-3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0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500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