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百合切花茎基端PPOs基因表达及采切创伤转录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1 00:24

  本文关键词:百合切花茎基端PPOs基因表达及采切创伤转录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百合 切花 多酚氧化酶 创伤反应 基因表达 转录组


【摘要】:切花是花卉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其茎基端在采摘及随后剪切时受到严重创伤。已有研究表明植物组织受到创伤后会诱发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最为明显的是伤口及邻近部位的酚类氧化代谢被诱导加强。但迄今对切花创伤反应的发生及其分子机制与调控尚缺乏系统研究和认识。为此,本论文首先以OT系百合‘罗宾娜’(Lilium Oriental-Trumpet hybrid‘Robina’)切花为试材,研究探讨酚类氧化代谢关键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基因的表达特点,然后着重分析东方百合‘蒂伯’(Lilium Oriental hybrid‘Tiber’)切花茎基端切割创伤后不同时期转录组的变化特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百合切花‘罗宾娜’得到LhPPO1、LhPPO2和LhPPO3共3个PPOs基因全长序列,三者分别含1 668、1 683和1 692bp的ORF,依次编码555、560和563个氨基酸。三者均含有PPO典型保守结构域:酪氨酸酶超级家族结构域、PPO中间域(PPO1_DWL)和C-端结构域(PPO1_KFDV)。分析LhPPO1和LhPPO2基因上游分别为1 888和1 095 bp的启动子序列发现,均存在植物启动子基本转录元件及创伤、病原菌、植物激素等响应元件。LhPPO1在雄蕊中表达量较高,LhPPO2在茎中表达水平最高,而在雌蕊、雄蕊、花瓣、叶片和茎中并未检测到LhPPO3表达。(2)共有7 805个差异表达Unigenes参与百合‘蒂伯’切花茎基端对创伤的响应,创伤早期(6 h内)有大量Unigenes上调表达,随后下调表达基因的数目则逐渐增多。将所有差异基因比对到KEGG数据库中,注释基因数最多的6个途径依次是植物激素信号转导(73个)、植物病原体互作(53个)、淀粉和蔗糖代谢(46个)、苯丙烷生物合成(34个)、内质网中蛋白加工(32个)和苯丙氨酸代谢(28个)。其中,富集程度高且可靠的前3个途径分别为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体互作和苯丙烷生物合成,意味着这些途径在百合‘蒂伯’切花响应切割创伤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OT系百合‘罗宾娜’切花中克隆的3个PPOs基因与东方百合‘蒂伯’切花创伤转录组测序结果注释为PPOs基因的相应序列相似度高,分别达82.2%、97.8%和94.5%,且它们在切割创伤后的表达趋势也颇为相似。两种百合切花品种中PPOs基因在切割创伤后较短时间内(6 h)即可显著上调,其中LhPPO2和c62702.graph_c0可在较长时间持续其高水平表达(二者分别从第6 h维持至第168 h和第48 h)。
【关键词】:百合 切花 多酚氧化酶 创伤反应 基因表达 转录组
【学位授予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682.2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缩略词表7-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植物响应机械创伤的机制10-17
  • 1.1.1 机械创伤与抗氧化酶系统10-12
  • 1.1.2 机械创伤与信号转导途径12-14
  • 1.1.3 机械创伤与植物次生代谢14-17
  • 1.2 转录组测序研究进展17-18
  • 1.2.1 转录组学研究17
  • 1.2.2 观赏植物转录组学研究概况17-18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8-19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9-34
  • 2.1 试验材料19-20
  • 2.1.1 植物材料及其处理19
  • 2.1.2 主要仪器设备19-20
  • 2.1.3 试验用酶、试剂盒与相关试剂20
  • 2.2 试验方法20-34
  • 2.2.1 百合总RNA的提取及检测20
  • 2.2.2 百合DNA的提取及检测20
  • 2.2.3 PCR扩增方法20-28
  • 2.2.4 目的片段的回收、重组质粒的连接转化及阳性克隆的鉴定28-29
  • 2.2.5 生物信息学分析29
  • 2.2.6 半定量PCR29-30
  • 2.2.7 RNA文库的构建、质控及测序30-31
  • 2.2.8 转录组测序数据组装31
  • 2.2.9 转录组测序文库质量评估31
  • 2.2.10 Unigenes功能注释31
  • 2.2.11 基因表达量分析31-32
  • 2.2.12 差异表达分析32
  • 2.2.13 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32
  • 2.2.14 实时荧光定量PCR32-34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34-72
  • 3.1 百合切花3个PPOs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34-50
  • 3.1.1 百合切花DNA、RNA的提取与检测34
  • 3.1.2 百合切花3个PPOs基因cDNA序列全长的克隆34-40
  • 3.1.3 百合切花3个PPOs基因gDNA序列的克隆40-41
  • 3.1.4 百合切花PPOs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41-45
  • 3.1.5 LhPPO1和LhPPO2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顺式作用元件预测45-50
  • 3.2 百合切花不同组织中LhPPOs基因的表达情况50
  • 3.3 百合切花采后茎基端转录组分析50-70
  • 3.3.1 百合总RNA的提取与检测、文库构建与检测50-51
  • 3.3.2 测序数据质量控制及组装51-54
  • 3.3.3 Unigene功能注释54-58
  • 3.3.4 差异表达分析58-60
  • 3.3.5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60-68
  • 3.3.6 荧光定量PCR对转录组测序结果的验证68-70
  • 3.4 ‘罗宾娜’与‘蒂伯’两个百合品种间PPOs基因的对比70-72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72-79
  • 4.1 讨论72-78
  • 4.1.1 3 个百合PPOs基因的cDNA及gDNA的主要特征72-73
  • 4.1.2 百合LhPPO1和LhPPO2基因上游启动子的主要特征73-74
  • 4.1.3 转录组测序评估74-75
  • 4.1.4 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对切割创伤的响应75-76
  • 4.1.5 苯丙烷代谢对切割创伤的响应76
  • 4.1.6 百合切花PPOs基因表达特征76-78
  • 4.2 结论78-79
  • 致谢79-80
  • 参考文献80-9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0-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炜玲;罗红艺;王苏粤;林赛君;瞿梅;;不同保鲜剂对百合切花衰老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年06期

2 王华;耿进华;;百合切花染色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5期

3 李德勇,江涛;百合切花栽培技术[J];广西园艺;2001年02期

4 张要战;百合切花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2年08期

5 樊金萍,车代弟;百合切花生产现状及市场前景[J];北方园艺;2003年03期

6 张赛清,陈立威;百合切花栽培管理(下)[J];湖南农业;2003年13期

7 李连贵,刘学良,于晓东;百合切花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5年04期

8 王蓉;;反季百合切花优质栽培技术[J];西南园艺;2006年05期

9 王鸿昌;张广燕;王燕君;;东方型百合切花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10 刘岚;徐品三;;百合切花采后衰老生理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枝;罗红;彭诚;;预处理对百合切花衰老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宋军阳;;1-MCP对东方百合切花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8——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金云;束冰;潘海发;刘明;高正辉;伊兴凯;王清羿;;不同基质对百合切花品质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任爽英;刘春;冯冰;黄璐;董丽;;百合切花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5 王卫平;梁晓栋;吴超;杨鸿勋;周法华;袁峰;丁晓瑜;郭方其;;百合切花新品种引种观察与评价[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6 颜范悦;左金富;胡新颖;;北方地区东方百合切花标准化栽培技术要点[A];2010中国球根花卉年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7 朱东兴;沈宗根;赵璐;孟佳;吴义成;王月;;不同保鲜配方对瓶插百合切花保鲜效应的影响[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植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学术报告及研究论文集[C];2007年

8 杨佳明;颜范悦;胡新颖;印东生;;不同栽培密度对百合切花质量影响的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球根花卉分会2008年会暨球根花卉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罗红艺;;不同药剂对百合切花保鲜效应的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尤伟忠;房伟民;成海钟;;补光及不同施肥水平对东方百合切花生长和品质的影响[A];首届长三角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滦县农业局 裴淑萍;百合切花栽培[N];河北科技报;2007年

2 淑萍;百合切花栽培措施[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3 记者 黄正秉;云南遭遇冻害袭击百合切花受损严重[N];中国花卉报;2009年

4 黄正秉;百合切花如何采收[N];中国花卉报;2009年

5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吴学尉 王丽花 吴丽芳 王继华;韩国百合切花生产情况剖析[N];中国花卉报;2012年

6 记者 王海燕;北京将建首个产地花市[N];中国花卉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鸿飞 通讯员 陆继亮;“东百”种球 价格能坚挺多久[N];中国花卉报;2005年

8 北京市昌平区园林绿化局总工程师 杨春起;合理微灌生产优质百合切花[N];中国花卉报;2011年

9 李季;百合切花新品种介绍[N];云南科技报;2002年

10 林意;我种球贸易企业当自强[N];中国花卉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志成;百合切花茎基端PPOs基因表达及采切创伤转录组分析[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6年

2 向潇潇;百合切花采后微生物对衰老的影响及其保鲜技术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3 林香;百合切花采后衰老相关机理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4 刘旭;百合切花生产代用基质的筛选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王露;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百合切花开花与衰老的生理生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6 黄炜玲;不同保鲜剂对百合切花保鲜效应及其延衰机理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唐爱均;百合切花保鲜剂及其保鲜生理生化机理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周丽霞;百合切花生产基质和施肥方式的筛选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09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709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4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