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粒宽基因GS5的功能标记开发和单倍型鉴定
本文关键词:水稻粒宽基因GS5的功能标记开发和单倍型鉴定
【摘要】:水稻粒宽是影响籽粒粒形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个与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在基因GS5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基因第2外显子的ACC/CTA和第9外显子A/C的两个变异位点分别开发了功能标记,并将其用于294份水稻微核心种质和2007-2013年江苏省审定的65份粳稻品种的基因型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变异位点的等位变异在水稻籽粒的粒长、粒宽和长宽比性状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其在水稻微核心种质中组成的4种单倍型在水稻籼亚种的粒宽、粒厚和长宽比性状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粳亚种的粒宽和长宽比性状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而江苏省审定的粳稻品种中仅发现Hap1和Hap2两种单倍型,其分别有64个和1个代表性品种。这些研究结果为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育种中充分利用GS5的优异等位基因或单倍型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基因GS 功能标记 单倍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571624,3107138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0CB125904,2013CBA01405)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5KJA210004)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BE2015341)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S511
【正文快照】: 水稻粒形性状包括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如GW8[3]和比[1]。它对稻米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2],尤其是稻GW7[4]。同时,通过影响千粒重、水稻粒形性状对米的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碾磨加工品质水稻单产水平也有着重要的作用[5]。如GW8[] 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青;王守志;户国;李辉;;PPARγ基因5'侧翼区单倍型与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相关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2 张森;李辉;;单倍型在QTL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3 苏智广,张思仲,肖翠英,童煜;一种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单倍型分析技术[J];遗传学报;2005年03期
4 汪策,姚竹,张文杰,聂晓波,赵修竹;中国湖北地区汉族家系补体第四成分(C4)单倍型的检测[J];遗传学报;1991年03期
5 赵生国;李文彬;陈富国;李三禄;张长庆;吴建平;;平凉地方牛群体母系遗传背景[J];动物学杂志;2013年01期
6 常耀军;曹玉芬;张金梅;田路明;董星光;张莹;齐丹;郑迎春;;基于叶绿体DNA分析的辽宁省梨属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J];园艺学报;2014年07期
7 王金凤,王沥,张端阳,尹长城,金锋;山东荣成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J];遗传学报;2001年12期
8 孟祥文,张贵寅,李璞,杜杨柱;载脂蛋白AI—CⅢ基因区域DNA多态性及单倍型与冠心病的关系[J];遗传学报;1990年06期
9 徐海平;周敏;方梅霞;曾华;聂庆华;张德祥;张细权;;DRD2基因14个多态位点与鸡产蛋性状的相关性[J];畜牧兽医学报;2010年08期
10 刘铮铸;李祥龙;巩元芳;靳晓敏;冯敏山;武成;;绵羊MSTN基因内含子2和外显子3部分序列的SNP检测和单倍型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万水;胡兰;陈松;邱宁;;中国汉族人群10个Y染色体STR单倍型[A];第二届全国法医DNA检验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2 史荔;姚宇峰;史磊;褚嘉yP;;西南6个少数民族群体HLA单倍型分析[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3 李丹滢;陈燕华;方芸;;CYP3A4/5单倍型将影响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A];第二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学术年会会议指南[C];2012年
4 周在威;颜景斌;李华;任兆瑞;;利用高分辨率熔点曲线技术对牛线粒体DNA进行单倍型分析[A];遗传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0中国青年遗传学家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高云东;张羽;高信芬;朱章明;;绢毛蔷薇复合体的谱系地理研究[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分会场:系统与进化植物学[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KHAMDOK SONGYIKHANGSUTHOR;水稻种质资源中抗旱基因SNAC1的表达多样性[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2 金丽娜;基于单倍型的关联分析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钱亚屏;中国云南5个民族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4 章寒;单倍型的分布估计和关联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蓝泓;朱瀗Ⅰ、Ⅱ类MHC多位点单倍型及其适应性进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沙日耐;牦牛绒毛和免疫性状相关基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于扬;染色体5q31区Graves病易感基因的研究和中国汉族人单倍型域的构建[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8 赵永斌;中国汉族北方母系起源的遗传学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9 高诗珠;中国西北地区三个古代人群的线粒体DNA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罗培芬;多巴胺D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基于线粒体DNA对中国部分地方黄牛群体系统发育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2 迟菲;单倍型的关联分析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非;利用连锁不平衡信息对推断单倍型算法效能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余新沛;中国四个民族人群MBL基因SNP及其单倍型与基因型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5 赵东;中国汉族、藏族、日本群体Y染色体STR单倍型遗传多态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6 刘畅;仡佬族线粒体DNA遗传多态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马国荣;中国西北骊條人起源的线粒体遗传多态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郭凌;中国黄豆亚属叶绿体DNA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苏品璨;云南汉族人群KIR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10 刘东君;猪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启动子区不同单倍型遗传效应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48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748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