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指导急性肺血栓栓塞个体化抗凝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本文关键词: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指导急性肺血栓栓塞个体化抗凝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华法林 肺栓塞 个体化给药 细胞色素P450酶2C9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l
【摘要】:目的:观察汉族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应用CYP2C9及VKORC1基因型检测指导的个体化华法林抗凝治疗在INR变化、华法林用量调节、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规律,评估基因检测指导的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较传统华法林抗凝治疗在肺血栓栓塞患者中是否存在缩短华法林调整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优势,探讨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华法林抗凝治疗在汉族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收集资料: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汉族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共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1例,女性47例。采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等人口统计学资料,住院期间血常规、肝功能、血肌酐、凝血功能等实验室资料。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血样,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患者的CYP2C9和VKORC1基因型。本研究中检测的CYP2C9基因型分为*1/*1(*2CC/*3AA)型、*1/*3(*2CC/*3AC)型和*3/*3(*2CC/*3CC)型,其中*1/*1(*2CC/*3AA)型为野生型,*1/*3(*2CC/*3AC)型和*3/*3(*2CC/*3CC)型为突变型;VKORC1( 1639GA)基因型分为AA型、GA型和GG-型,携带1639 A等位基因的患者对华法林需求量较低。(2)研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基因指导组和常规对照组。基因指导组患者根据其CYP2C9和VKORCI基因型以及年龄、性别、种族、身高、体重、是否吸烟、有无特殊用药等资料通过以IWPC及Gage华法林用量预测计算模型为基础制定的网站平台(http://www.warfarindosing.org)计算出华法林预测剂量,于第1至3天以该剂量/天为初始剂量服用华法林,对照组第1至3天以3mg/天为初始剂量服用华法林,第4天开始两组均根据患者INR检测结果及医师临床经验调整华法林用药剂量。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抗凝治疗INR目标范围为2≤INR≤3。所有入组患者自华法林治疗开始观察随访12周,在第1,4,6,8,10,12,14,19,21,28、42、56和84天测患者INR,记录随访期间患者每日服用华法林剂量,及发生不良反应(INR4及出现皮下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事件)的人数。(3)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参数K-S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正态性评价。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年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达目标INR时间及INR值,基因指导组患者华法林预测剂量与稳定剂量间的比较运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两组间INR差异性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比较两组的性别、基因型分布及随时间进展达目标INR人数;基因指导组和常规对照组华法林调节剂量的比较进行秩和检验。所有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当P0.05时视为实验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及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分布方面的数据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基因指导组患者INR首次达目标范围(2~3)时间比对照组短1.9天(天:8.8±3.6比10.7±2.9,P0.05);基因指导组患者达稳定剂量时间比对照组短4.9天(天:14.3±6.1比19.2±6.5,P0.05);基因指导组患者2周内达稳定剂量比例比对照组高24.3%(n/%:19/55.9比12/31.6,P0.05);基因指导组患者与对照组3周内达稳定剂量比例无显著差异(n/%:31/91.2比29/76.3,P0.05)。基因指导组与对照组发生INR4及出血事件比例差异无显著性(n/%:3/8.8比5/13.2,P0.05);两组初始剂量与稳定剂量间调节量差异无显著性(mg:0.27±0.83比0.45±0.77,P0.05)。基因指导组与对照组INR均值波动差异在抗凝治疗初期更显著。结论: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华法林抗凝治疗较常规抗凝疗法能更快达INR目标范围及华法林稳定剂量,在抗凝治疗早期更具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华法林 肺栓塞 个体化给药 细胞色素P450酶2C9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l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63.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符号说明10-11
- 前言11-16
- 研究现状、成果11-15
- 研究目的、方法15-16
- 一、对象和方法16-20
- 1.1 研究对象16-17
- 1.1.1 入选标准16
- 1.1.2 排除标准16-17
- 1.2 研究方法17-19
- 1.2.1 病例分组17
- 1.2.2 临床资料采集及基因型检测17
- 1.2.3 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案17-18
- 1.2.4 随访观察指标18
- 1.2.5 统计学处理18-19
- 1.3 技术路线图19-20
- 二、结果20-24
- 2.1 基因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20
- 2.2 基因组与对照组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分布比较20-21
- 2.3 基因组与对照组各项抗凝指标比较21-22
- 2.4 基因组与对照组华法林调节量的比较22
- 2.5 基因组与对照组INR变化的比较22-24
- 三、讨论24-32
- 3.1 基因检测指导的华法林个体化治疗在抗凝效果方面的优势25-26
- 3.2 基因检测指导的华法林个体化治疗INR变化规律26-27
- 3.3 基因检测指导的华法林个体化治疗中华法林剂量调节的探讨27-28
- 3.4 基因检测指导的华法林个体化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探讨28-29
- 3.5 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前景29-32
- 四、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40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0-41
- 附录41-44
- 综述 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44-60
- 综述参考文献53-60
- 致谢60-61
- 个人简历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支继新,代丛,陈雪梅;急性肺血栓栓塞68例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3年01期
2 贾勤惠;李志枚;徐辉;古丽巴哈尔;;急性肺血栓栓塞的诊治70例报告[J];临床肺科杂志;2012年03期
3 李冬梅;;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16期
4 康晓燕;;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及误诊病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22期
5 谢中兰;;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年11期
6 肖庆;;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年08期
7 杨永;;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36期
8 段立峰;;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J];临床医学;2014年03期
9 陈春华;;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09期
10 ;肺疾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洁;;护理程序运用于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蕴;王辰;;急性肺血栓栓塞血清酶学及肌钙蛋白Ⅰ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3 方保民;王辰;;急性肺血栓栓塞栓子来源的探讨——来自病理诊断研究的提示[A];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0-2011)[C];2011年
4 张劲松;黄培培;陈旭锋;;兔急性肺血栓栓塞及溶栓后TXA2、PGI2及ET-1水平的变化与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魏君;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指导急性肺血栓栓塞个体化抗凝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2 刘文攀;在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过程中对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保护的实验研究[D];大理学院;2013年
3 马晓光;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急性肺血栓栓塞大鼠不同时期组织因子表达水平[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4 李文兵;急性肺血栓栓塞早期血循环中致炎细胞因子变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5 李兵;大鼠急性肺血栓栓塞后VEGF、HIF-1表达变化及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6 张学彬;急性肺血栓栓塞动物模型建立及介入治疗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7 梁瑞芳;犬急性肺血栓栓塞模型部分血管活性物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8 李玉红;急性肺血栓栓塞时血浆肌钙蛋白T的改变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55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755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