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血管性痴呆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同型半胱氨酸
【摘要】:正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脑组织梗死、低灌注或出血等)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1〕。研究表明,年龄65岁的人群中患病率为1%~4%,且每增加5岁患病率增加1倍~〔2,3〕。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可能是VD的危险因素之一~〔4,5〕。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作者单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同型半胱氨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73815,81503279)
【分类号】:R749.13
【正文快照】: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脑组织梗死、低灌注或出血等)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1〕。研究表明,年龄65岁的人群中患病率为1%~4%,且每增加5岁患病率增加1倍〔2,3〕。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同型半胱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唱 ,王景周 ,王琳 ,高东 ,周中和 ,姚国恩 ,张莉莉 ,陈曼娥;血管性痴呆患者血小板活化机制的研究(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5期
2 陈妍;陈石伙;;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33期
3 范芸;徐景;纪亮;;老年患者血管性痴呆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表现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0年15期
4 刘峥,包汉雨,贾建平;血管性痴呆及其治疗[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0年03期
5 崔裕昌,郝士峰,胡汝峰,付莉,刘力纲;络欣通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年10期
6 张朝阳;;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0年01期
7 韦武合;P_(300)在早期诊断与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初步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8 梁浩;血管性痴呆[J];广西医学;2001年06期
9 徐旭日;血管性痴呆与梗死灶关系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年09期
10 吕宝冬,李延敬;30例血管性痴呆症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良富;刘小燕;张岳峰;谭燕;郑东;施海珊;章慧;;血管性痴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黄齐珠;李丽萍;;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的相关性[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周文泉;于向东;;关于血管性痴呆研究的思考[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姚欣;沈先敏;;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治疗[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程乐群;;血管性痴呆74例临床分析[A];2007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孟玉霞;崔菲;;多重护理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康复的临床意义[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陆晖;;中西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概况[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么宪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易亚乔;葛金文;邓奕晖;喻嵘;王国佐;陈懿;廖君;;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谈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10 齐若兵;陈斌华;刘健;谭忠林;;血管性痴呆血清可溶性凋亡因子的变化及脂代谢的关系[A];2013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匡远深;55岁以上人群血管性痴呆患病率达0.8%[N];健康报;2013年
2 陶有庆;情绪波动警惕血管性痴呆[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陈利平;如何诊断血管性痴呆[N];北京科技报;2008年
4 王发渭;年轻人应防血管性痴呆[N];北京科技报;2008年
5 匡远深;我国55岁以上人群每百人中约有一位血管性痴呆[N];光明日报;2013年
6 指导专家 武警上海总队医院神经内科 刘绪宏 主任医师 赵非一;防治血管性痴呆先从管理血压、预防中风入手[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7 陈志萍;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8 袁浩龙;血管性痴呆重在预防[N];家庭医生报;2006年
9 杨锋;老年人要防血管性痴呆[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记者 黄才刚;中药治血管性痴呆效果良好[N];健康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晨;皮层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的多模态磁共振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马兴荣;白藜芦醇对血管性痴呆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3 仇一青;铁螯合剂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4 黄敬;细胞移植及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蔺心敬;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相关因素及干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6 孙石磊;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3年
7 张辉;康复训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分子机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8 文宰晟;针药结合对气血亏虚型血管性痴呆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杨申;P38MAPK抑制剂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细胞凋亡、Bcl-2、Caspase-3表达及其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3年
10 赵晴;慢性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线粒体氧化损伤机制及依达拉奉保护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志强;高频超声探测血管性痴呆患者颈动脉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曲丹;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治疗现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程新萍;听觉P_(300)在血管性痴呆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4 冯学敏;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汪洋;血管性痴呆的常见临床类型及其危险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6 阮世旺;髓过氧化物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相关性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4年
7 周海霞;新疆维、汉两民族血管性痴呆相关因素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8 高凤国;不同运动量对血管性痴呆防治作用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李真;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新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10 马明;慢性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线粒体生物动能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80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780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