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VDR基因Apa I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18:31

  本文关键词:VDR基因Apa I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结直肠癌 维生素D受体 多态性 Meta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Apa I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检索Medline、Pub Med、Embase和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按照既定的纳入标准进行筛选后,采用Meta分析法研究VDR基因Apa I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本次Meta分析分别采用显性、隐性、等位和相加模型对纳入数据进行分析。所有的分析都采用Stata 11.0软件处理。结果最终纳入9项研究,包括了9 173名受试者(4 396名结直肠癌患者和4 777名对照患者)。VDR基因Apa I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性OR合并值在显性、隐性、等位和相加模型中分别为1.10(95%CI:0.88~1.39)、0.92(95%CI:0.78~1.09)、1.01(95%CI:0.88~1.15)和0.97(95%CI:0.73~1.28)。按照研究对象的种族、研究对照人群的来源以及Apa I基因频率是否符合HWE将所有纳入人群进行亚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三种因素的亚组Meta分析均未发现Apa I多态性与结直肠癌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经Egger’s发表偏倚检验,本次Meta分析不存在显著的发表偏倚。结论 VDR基因Apa I多态性与结直肠癌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单位】: 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外科;浙江省人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
【关键词】结直肠癌 维生素D受体 多态性 Meta分析
【基金】:项目资助:浙江省医学支撑学科营养学(11-zc03) 浙江省151人才培养
【分类号】:R735.34
【正文快照】: 结直肠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近30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维生素D(vitamin D,VD)对结直肠癌具有保护作用[2,3]。VD受体(VD receptor,VDR)可广泛表达于结直肠内膜上皮及机体其它组织中,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近年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汉涛 ,Kraemer M.;随访危险因素分析:复发和非复发结直肠癌的比较[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年12期

2 苏森;患结直肠癌妇女后代癌症的危险性增加[J];中国肿瘤;2001年06期

3 汪一虹;在确定的法国人群中年龄<45岁结直肠癌病人与≥45岁结直肠癌病人的比较[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2年01期

4 李会晨;结直肠癌解剖位置的连续性右向迁移[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3年03期

5 李志霞;结直肠癌复发及转移的综合治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年06期

6 何建苗,蒲永东,曹志宇,刘卫平;老年人结直肠癌186例的外科治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年05期

7 保红平,方登华,高瑞岗,李奎,张雪松,刘天锡;青年人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8 章江;;监测结直肠癌非常必要[J];国外医学情报;2004年04期

9 郜文秀,杨艳芳,梁小波,李耀平,李佩珍;细胞粘附分子变异体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07期

10 Nozawa T. ,Enomoto T. ,Koshida Y. ,M. Kuranami,王志宇;人结直肠癌黏膜下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特异性增强表达[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树;;结直肠癌预后与转移相关因素分析[A];2005年浙江省肿瘤学术会议全国大肠癌转移与复发的诊治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2 邹一峰;吴小剑;兰平;;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进展[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郁宝铭;;结直肠癌治疗的进展及其新理念[A];2006年浙江省肛肠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王锡山;;结直肠癌治疗的困惑之我见[A];第九届全国肿瘤转移学术大会暨2011年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年会报告集[C];2011年

5 秦建平;;未病思想中的结直肠癌预防[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暨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6 高文庆;陈会林;童蕾;陆松春;;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诊疗体会(附42例报告)[A];首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启远;周长江;高云飞;徐岩;李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结直肠癌[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八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首届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8 巴一;;结直肠癌靶向治疗进展[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9 何超;朱洪波;;结直肠癌的生物治疗[A];2009年浙江省肿瘤外科学术年会暨肿瘤外科规范化诊治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10 万德森;;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疗效的思考[A];2009年浙江省肿瘤学术年会暨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顾晋;分期不精确 致结直肠癌过度治疗[N];健康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贾岩;跨线治疗成结直肠癌最后防线[N];医药经济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贾岩;跨线治疗构筑结直肠癌最后防线[N];医药经济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林琳;结直肠癌:可以治愈的癌症[N];医药经济报;2013年

5 记者 张妍 通讯员 熊静帆 朱品磊;深圳结直肠癌发病高于全国[N];深圳商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孙刚;预防结直肠癌:请管住嘴[N];解放日报;2013年

7 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 侯凤刚 副主任医师;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和特色[N];上海中医药报;2014年

8 李华虹 孙瑜淼 记者 李丽云 实习生 阴浩;专家呼吁:结直肠癌应多学科规范化诊疗[N];科技日报;2014年

9 ;降低结直肠癌复发有新疗法[N];人民日报;2003年

10 韩自力;新化疗方案可高效治疗结直肠癌[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涛;MicroRNA-31/FIH-1调控关系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任翡;MYBL2基因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机制的初步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3 吴朋;结直肠癌中microRNA-615基因甲基化及其生物学特性探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李泽武;MicroRNA-203靶向ZNF217基因调控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徐兴远;低分子肝素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梁洪亮;miR-454在结直肠癌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D];山东大学;2015年

7 金鹏;MMR蛋白在雌激素致结肠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SEPT9检测结直肠癌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8 珠珠;云南省Lynch综合征候选基因标志物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9 周智航;SEMA3F通过下调ASCL2-CXCR4轴而抑制结直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10 王林;MiRNA-300对结直肠癌肿瘤侵袭和增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斐斐;术后结直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影响因素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2 李斌;结直肠癌患者就诊延迟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3 叶建杰;慈溪市结直肠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赵波;结直肠癌危险因素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的调查与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5 崔娟娟;p53和nm2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6 宋青芳;正常肠道、癌前病变、结直肠癌相关微生物组学比较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郭秀燕;结直肠癌术后生存分析[D];泰山医学院;2014年

8 王静;TL1A在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动物模型中作用的初步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9 吴哲;Th17细胞在TL1A调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10 肖华旭;通过microRNA-155下调SOCS-1在结直肠癌的表达促进其转移和侵袭[D];川北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912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912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a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