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基于能量有限元法的损伤板结构振动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7 00:28

  本文关键词:基于能量有限元法的损伤板结构振动分析 出处:《振动与冲击》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结构损伤 能量有限元法 能量密度 结构声强


【摘要】:工程结构在服役期间会出现各种形式的损伤,其结构动力学参数和能量传播形式也会随之产生变化,因此基于振动的结构损伤识别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在工程运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能量有限元法对含有损伤的平板和耦合板结构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算例分析中分别采用能量有限元法和有限元法对平板的能量密度进行了计算和对比,验证了能量有限元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量密度变化和结构声强变化的两个损伤指标,并对损伤识别指标进行了可视化分析,随后通过算例对比进一步确定基于能量有限元得到的结构声强变化能够有效地识别板结构的损伤部位,并对含有损伤的耦合板的结构声强进行了研究,为今后将能量有限元法进一步应用到结构损伤识别中提供了基础。
[Abstract]:During the service period, various forms of damage will appear in engineering structure, and its structural dynamic parameters and energy transmission forms will also change. Therefore, vibration based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e energy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maged plate and the coupling plate structure. In the example analysis, the energy density of the plate i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by the energ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respectively,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energy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verifi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two damage index of energy density change and structure change based on sound intensity, and the damage identification index of visual analysis, followed by examples to further determine the energy finite element structural intensity changes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damage location in structure based on the coupling and plate with damage the structural intensity is studied, for the future of energy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further applied to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provides a foundation.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水动力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9079) 船舶预研支撑技术基金(13J1.3.2)
【分类号】:O327
【正文快照】: 通常来讲,结构可以看成是由刚度、质量和阻尼矩阵组成的一个力学系统。因此,如果结构出现损伤,其相应的结构参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表现出系统的静动态特性,比如刚度、位移等参数的改变,因此结构的静动态特性参数的变化可以作为结构损伤识别的标志[1]。一般情况下,结构中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绍球 ,李显霖;有限元法浅说[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1年02期

2 王月f;《水资源中有限元法》——第四届国际水资源应用有限元法会议会议录介绍[J];地质科技情报;1983年04期

3 鲍四元;;本科生《有限元法》课程教学的现状与若干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4 石艳华;侯录;席俊明;;有限元法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2007年08期

5 李昱君;;从语境的视角看有限元法的早期发展[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年03期

6 鲁建霞;苟惠芳;;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与发展过程[J];机械管理开发;2009年02期

7 葛藤;;《有限元法》本科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0年13期

8 张泉乐;薛荔;;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5期

9 王小荣;林顺洪;丁剑平;陈小亮;;有限元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徐建全;陈铭年;林大同;;《有限元法》本科课程综合改革与实践[J];机电技术;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旭海;郑超;张建海;;基于虚结点的多边形有限元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赵俊峰;周慎杰;王炳雷;王锡平;;应变梯度微梁的有限元法[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3 Liu Bin;Xu Ran;Zhang Yihui;Fang Daining;;原子有限元法在多物理场研究中的新进展(英文)[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丁胜勇;邵国建;;基于多边形有限元法的混凝土细观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王耀;黑宝平;杨在林;;用于非均匀介质瞬态分析的动态非均匀有限元法[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金峰;方修君;;扩展有限元法及与其他数值方法的联系[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8年

7 邓娇;王宏志;傅向荣;邓小环;宋孟燕;葛丽娜;田歌;;单自由度时空有限元法[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徐春晖;李明瑞;;可离散有限元法中应变度量的选择[A];第五届全国计算爆炸力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9 张谧;徐春辉;;由于连续体破坏问题研究的可离散有限元法[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张俊峰;李兴国;娄国伟;;有限元法在单片电路耦合设计中的应用[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实习记者 南秀渊;有限元法研究的峥嵘岁月[N];新清华;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红刚;复合材料断裂分析的扩展有限元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双文;时域有限元法及其截断边界条件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付振东;非均质饱和多孔介质准静态行为分析的耦合多尺度及耦合升尺度有限元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林志良;比例边界有限元法及快速多极子边界元法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卜令方;增强有限元法及其在岩土工程非连续变形分析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6 林峰;瞬变电磁场中时空有限元法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7 曹凤帅;比例边界有限元法在势流理论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郑恩希;非多项式最小二乘有限元法在几种散射问题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9 王辉;基于径向基函数的无网格数值方法及杂交Trefftz有限元法[D];天津大学;2007年

10 李霄琳;非均质材料的光滑多尺度有限元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昱君;语境视角下的有限元法发展史[D];山西大学;2008年

2 韩冬月;四阶抛物问题的弱Galerkin有限元法[D];吉林大学;2015年

3 苏欣;时域显式方法模拟二维复杂场地地震反应的实现及其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4 孙先艳;耦合方程的半有限元法[D];上海大学;2015年

5 张纯;基于有限元法的自洁式空气过滤器箱体钢结构力学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陈勇棠;基于有限元法的行星搅拌机改进设计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7 杨柳;非线性梁的动力学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8 宫成哲;基于移动终端的结构有限元法信息化处理[D];重庆大学;2015年

9 苏伟江;基于有限元法的渔船碰撞仿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10 王众;三维随机水质的Galerkin有限元法及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39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339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f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