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电动汽车充电电源并联均流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08:04

  本文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电源并联均流技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当今世界,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出现危机,使得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电动汽车作为节能、无污染的交通工具,在市场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而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电动汽车充电电源通常采用多个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的方式来实现大功率的输出。由于工艺水平的限制及元器件特性差异等因素,如果将各个模块直接并联,很难保证各模块均匀分担负载电流。因此,在并联系统中必须采用均流技术来平衡负载电流分配。目前,充电电源普遍采用输出阻抗法,主从控制法等模拟控制技术来实现均流,这些技术具有技术成熟,价格低廉的优点。近年来,数字控制技术在大功率变换器中得到广泛应用。数字控制可以实现复杂的控制策略,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灵活性。 本文针对75kW电动汽车充电电源,对其均流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均流控制技术,其中包括输出阻抗法,主从控制法,平均电流法,最大电流法:第二部分,根据环卫车整车充电的技术指标要求,设计了充电电源的系统结构,并计算充电模块的主电路参数;第三部分,提出了模拟电流内环,数字电压外环的双闭环控制的均流方案,并对模拟电流内环的四个部分(电流控制器、电流检测电路、驱动电路和脉冲宽度调制器)和数字电压外环的五个部分(电压检测电路,A/D采样,电压控制器、CAN总线通讯和D/A转换)进行详细的分析设计;第四部分,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采用双闭环控制模式的充电电源在轻载,满载,负载突变,参考电压突变的不同状况下的均流效果进行仿真。第五部分,对充电电源在输出不同电流值条件下的均流效果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充电电源在轻载还是满载状况下,不平衡度CS%都小于5%,符合均流的设计要求,验证了并联均流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充电电源 并联均流 模拟控制 数字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U469.72;TM910.6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引言11-19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2
  • 1.2 均流的衡量标准12
  • 1.3 均流控制的一般原理12-14
  • 1.4 均流技术的发展现状14-17
  • 1.4.1 输出阻抗法14-15
  • 1.4.2 主从控制法15
  • 1.4.3 平均电流法15-16
  • 1.4.4 最大电流法16-17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17-19
  • 1.5.1 电动汽车充电电源主电路参数设计17
  • 1.5.2 电动汽车充电电源并联均流方案设计17-19
  • 第二章 主电路参数设计19-29
  • 2.1 系统设计要求19
  • 2.2 系统结构19-21
  • 2.3 电源模块主电路设计21-26
  • 2.3.1 基本电量计算21
  • 2.3.2 输入滤波电容C_1参数计算21-22
  • 2.3.3 输入滤波电感L_1参数计算22
  • 2.3.4 高频变压器T参数设计22-25
  • 2.3.5 输出滤波电感L_2参数计算25
  • 2.3.6 输出滤波电容C_2参数计算25
  • 2.3.7 IGBT的选择25
  • 2.3.8 隔直电容C_3的选取25-26
  • 2.3.9 副边整流二极管的选取26
  • 2.4 本章小结26-29
  • 第三章 并联均流方案设计29-61
  • 3.1 均流控制方案29-31
  • 3.2 模拟电流内环设计31-45
  • 3.2.1 电流控制器设计31-39
  • 3.2.2 电流检测电路设计39-40
  • 3.2.3 驱动电路设计40-42
  • 3.2.4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设计42-45
  • 3.3 数字电压外环设计45-59
  • 3.3.1 电压检测电路设计45-46
  • 3.3.2 A/D采样模块46-47
  • 3.3.3 电压控制器设计47-51
  • 3.3.4 CAN总线通讯设计51-59
  • 3.3.5 D/A转换模块59
  • 3.4 本章小结59-61
  • 第四章 均流效果仿真61-73
  • 4.1 不加均流措施的Buck电路仿真61-63
  • 4.2 采用主从控制法均流的Buck电路仿真63-65
  • 4.3 双闭环控制模式的充电电源仿真65-71
  • 4.3.1 轻载仿真66-67
  • 4.3.2 满载仿真67-68
  • 4.3.3 负载突变仿真68-70
  • 4.3.4 参考电压突变仿真70-71
  • 4.4 本章小结71-73
  • 第五章 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73-83
  • 5.1 实验过程73-76
  • 5.1.1 控制板调试73-74
  • 5.1.2 驱动板调试74-75
  • 5.1.3 整机调试75
  • 5.1.4 校准调试75-76
  • 5.2 实验结果76-83
  • 5.2.1 IGBT和整流二极管的电压波形76-77
  • 5.2.2 充电电源输出电压波形77-78
  • 5.2.3 均流效果测试78-83
  • 第六章 结论83-84
  • 参考文献84-86
  • 作者简历86-88
  • 学位论文数据集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凭;冯根生;李学武;;基于功率场效应管控制的PWM型直流充电电源研制[J];通信电源技术;2011年02期

2 鲁华军,岳琪,宋晓燕;采用移相控制全桥ZVZCS-PWM变换器的充电电源[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1年03期

3 李景新;张维戈;姜久春;;高效低压恒流充电电源的研制[J];电子产品世界;2006年19期

4 赵异波;何湘宁;赵异平;;直流电源系统技术综述[J];电工技术;2001年09期

5 刘胜魁;张春喜;;基于软开关的高压恒流充电电源的研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范鹏;陶小辉;张建华;;速调管阴极刚性调制器充电电源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05期

7 李洪涛 ,蒋云峰 ,张蔷;基于DSP的蓄电池智能充电电源[J];电子设计应用;2005年05期

8 韩进宏;李玉全;;基于金属涂覆多模光纤传感器对矿灯充电电源电流的测量[J];传感器世界;2009年03期

9 吴沅;;用空气充电[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1年02期

10 关炀;谢桦;张维戈;;基于非线性变速积分算法的电动汽车充电电源[J];微处理机;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尚贤;;机充电电源的统一与改进[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11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亮;;并联谐振电路在调制器充电电源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冯剑桥;金彦;;交直两用充电式光固化机的试制[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4 廖涛;;重庆公交发展纯电动汽车的一次尝试[A];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陈息坤;余蜜;康勇;陈坚;;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研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李洪;戴永军;李向锋;;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锂电池充电和保护[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志泉;;X线机输出线性不良的原因分析与改进措施[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学影像设备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甘延青;马乔生;龚胜刚;赵殿林;常安碧;;高稳定性一秒磁场电源[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刚;薄鲁海;林福昌;钟和清;;高压脉冲电容器寿命试验平台的研制[A];08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明珊;朱世雷;夏明;;反应堆应急电力系统[A];全国第四届核反应堆用核仪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莉莉;太阳能也可以为手机充电[N];石家庄日报;2007年

2 成都 青化 编译;通用充电电源的制作[N];电子报;2007年

3 广东 李春起;为MP4打造便携式DC-DC充电电源[N];电子报;2009年

4 广西 冯伟伦;带放电功能的镍镉电池全自动充电器[N];电子报;2008年

5 河南 王素军;给通用型手机充电器增加旅行应急充电功能[N];电子报;2006年

6 山东 郎筠 马存兵 韩照训;斯太尔发电机电瓶充电模块的替代[N];电子报;2007年

7 四川 温成宜 编译;用超级电容供电的照明灯(下)[N];电子报;2008年

8 崔佳邋程莹 韩璐;专家解析:健康短信真假参半[N];科技日报;2007年

9 河南省灵宝市二线段 蔡自治;学习电子技术 如何快速入门[N];电子报;2001年

10 云南 崔正刚 张君游 李安文;HT-9200型电子键电源电路的改进[N];电子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炀;电动汽车充电电源并联均流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李明;大功率充电电源及其并联均流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张书浩;高频逆变式电动汽车车载充电电源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贾江涛;蓄电池充放电系统的并联均流技术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赵冬玉;基于串并混联结构的电动汽车充电电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曹长春;开关电源并联均流系统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7 李平;电动汽车全桥移相式车载充电电源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田佳q

本文编号:344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44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2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