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放)电站规模化建设与电网适应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动汽车充(放)电站规模化建设与电网适应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电动汽车技术及其充电设施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电动汽车要想行驶,必须从电网获得能量,因而会产生充电负荷。当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充电站规模化建设时,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将十分庞大,会对电网负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保证电网能够较好地满足规模化发展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同时避免和减小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正常运行造成不良影响,需要研究充电站规模化建设时与电网的适应性。 本文在假设充电时间计划的前提下,研究了快速充电负荷及电池更换站充电负荷估算,并分析了其对于时间的分布,估算了电动汽车充电站规模化建设时的充电负荷。结果显示,电动公交车专用充电站充电负荷主要集中在夜间电网负荷低谷时段,有利于缩小电网峰谷差;快速充电站和电池更换站充电负荷较为集中于电网负荷峰段和平段,电网负荷低谷时段用电量较少,对电网的削峰填谷不利。 基于正态分布理论,研究了自然状态下充电负荷分布,建立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负荷模型。可用于充电负荷的估算。 结合已有数据,以5年为一个阶段,估算了2015-2030年间四个阶段北京市电动乘用车及电动公交车保有量,根据电池技术及充电设施的发展估算了四个阶段对应的充电负荷。同时估算了四个阶段北京市对应电网负荷。 将四个阶段的充电负荷与对应北京电网负荷叠加,研究了充电负荷对电网负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规模化建设应用,充电负荷对电网的影响逐渐增大,其中快速充电负荷及电动公交车专用充电站负荷对电网的影响相对固定,电动乘用车充电桩负荷叠加在电网负荷上时具有一定随机性,总的充电负荷在不同阶段会对电网负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考虑含V2G功能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实现平抑负荷峰谷、对频率做出响应、用作应急电源和为新能源接入平抑扰动的功能。 选取五种不同场景,分析了不同场景下的充电负荷及V2G功能的应用。
【关键词】:充电方式 充电设施 充电负荷 双向有序充放电 V2G 适应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U469.7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8
- 序8-11
- 1 绪论11-23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1.2 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发展现状13-15
- 1.3 电动汽车充电方式15-19
- 1.4 课题相关研究现状19-20
- 1.5 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步骤20-21
- 1.6 本章小结21-23
- 2 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模型23-49
- 2.1 现有研究状况23
- 2.2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影响因素分析23-25
- 2.3 电动汽车用电池充电功率特性25-28
- 2.4 设定电动车充电时间安排的充电负荷估算28-38
- 2.4.1 快速充电站28-31
- 2.4.2 电池快速更换站31-36
- 2.4.3 公交车专用充电站36-37
- 2.4.4 电动汽车充电站规模化建设时的充电负荷估算37-38
- 2.5 自然状态下不同充电设施充电负荷模型建立38-46
- 2.5.1 电动乘用车充电桩负荷模型39-44
- 2.5.2 快速充电站负荷模型44-45
- 2.5.3 电动公交车专用充电站负荷模型45-46
- 2.6 本章小结46-49
- 3 电动汽车充电站规模化建设对电网负荷特性的影响49-65
- 3.1 充电站规模化建设时的充电负荷49-57
- 3.1.1 电动乘用车充电桩充电负荷49-53
- 3.1.2 电动公交车专用充电站负荷53-55
- 3.1.3 公共快速充电站充电负荷55-57
- 3.2 充电站规模化建设时北京市电网负荷情况57-59
- 3.3 充电负荷对北京市电网负荷特性影响分析59-63
- 3.4 本章小结63-65
- 4 考虑V2G功能的充(放)电站与电网双向互动分析65-73
- 4.1 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究65-67
- 4.2 电动汽车充(放)电站V2G功能的实现67-69
- 4.3 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双向互动的实现69-72
- 4.4 本章小结72-73
- 5 不同场景下充(放)电影响分析73-83
- 5.1 不同场景定义73-76
- 5.2 不同场景下充(放)电及其影响76-81
- 5.3 本章小结81-83
- 6 结论与展望83-85
- 6.1 结论83-84
- 6.2 展望84-85
- 参考文献85-89
- 附录A89-91
- 附录B91-93
- 附录C93-95
- 附录D95-97
- 附录E97-99
- 附录F99-101
- 附录G101-103
- 索引103-107
- 作者简历107-111
- 学位论文数据集1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婧;;什么时候,我们都能用上电动汽车——访中国电动汽车资深研究学者谢子聪[J];国家电网;2011年08期
2 编辑部;刘征;张灵犀;李元;;电动汽车行不行? 走近电动汽车是非场[J];汽车与运动;2011年08期
3 ;全球财政补贴再掀电动汽车热潮[J];中国汽车界;2011年11期
4 刘秀虹;;“先尝后买”对电动汽车很管用[J];汽车与运动;2011年08期
5 高峰;;水中月 镜中花——谈电动汽车为什么难以推广[J];汽车运用;2011年08期
6 张颖;宋敏;贾媛媛;陈晶;卢语荒;;柏林 电动汽车缓解能源消耗[J];明日风尚;2011年07期
7 王传福;;电动汽车的大趋势与小算盘[J];竞争力;2009年10期
8 高峰;;水中月 镜中花——也谈电动汽车为什么难以推广[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1年07期
9 刘锦秀;;电动汽车改变生活[J];上海汽车;2011年07期
10 高峰;崔大山;;电动汽车为何难推广[J];时代汽车;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惠琴;欧万彬;鲍健强;叶瑞克;;电动汽车:引领城市低碳交通的未来[A];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危机管理——中国未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晓勤;鲁植雄;逄小凤;;浅述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宏;汪映荣;;核电和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的生命周期评价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0册)[C];2009年
4 张梦洁;田令;;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何玉鑫;;电动汽车研究与发展现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唐浩;;在电动汽车产业化过程中实现技术创新[A];“2011西部汽车产业·学术论坛”暨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四届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炳力;赵韩;;贯彻“汽车新政”加快安徽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钱立军;张翔;;基于系统仿真的电动汽车优化技术[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罗韬;石建珍;;稀土政策与电动汽车及储能行业的发展[A];中国稀土储氢材料产业链的发展与共赢——第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专家报告集[C];2011年
10 张铁军;;低碳背景下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规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逢春;助推电动汽车发展意义重大[N];国家电网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海;电网企业想当未来“中石化”[N];中国能源报;2010年
3 记者 高虹 通讯员 韩海光 实习生 陈敏;建设海口千辆电动汽车充电站[N];海南日报;2010年
4 记者 秦镜 汪晓刚;巴西客人参观国家电网馆[N];国家电网报;2010年
5 记者 张明明 通讯员 占少辉;江西公司两家专业公司挂牌[N];国家电网报;2011年
6 中国电力财务公司 焦方;加速电网企业金融板块发展[N];中国电力报;2011年
7 浙江省电力公司党组书记 姜雪明;坚持探索与创新 促进电动汽车推广应用[N];国家电网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杨涛 实习记者 傅豪 黎宇文;电动汽车大规模上路需市场引擎给力[N];中国证券报;2011年
9 国网能源研究院 周原冰 宋卫东;选择适合国情的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模式[N];中国电力报;2010年
10 CNE见习记者 岳宝彩;“两桶油”PK“两张网”[N];中国电力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柯丁;节能减排环境下电网企业经营风险控制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刘一民;节能减排政策下电网企业收益风险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3 张翔;电动汽车建模与仿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4 陈国迎;四轮独立线控电动汽车试验平台搭建与集成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许家群;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传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6 王成仁;博弈与规制:中国风电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王鹤;基于供电质量最优监管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8 代颖;电动汽车驱动用感应电机的电磁噪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牛利勇;纯电动公交充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姜卫东;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无刷直流电机动态性能及控制策略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电动汽车底盘测功机的开发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张新磊;电动汽车总体设计及性能仿真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朱华;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及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郝东辉;电—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建模与仿真[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苗军;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6 张思维;基于镁合金的轮毂式电动汽车整体式车身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贾学强;电动汽车电控单元设计[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8 王哲;双轮直驱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控制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9 翟跃;电动汽车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邢斌;电动试验车动力系统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电动汽车充(放)电站规模化建设与电网适应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45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