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热—流—固多场耦合仿真研究
本文关键词:发动机热—流—固多场耦合仿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发动机作为一种动力装置,已广泛的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等各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其各个部件不仅受到热负荷的作用,同时也受到机械载荷的作用,在这些载荷的耦合作用下,如果设计不合理,将引起发动机的热故障和强度问题,这不仅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寿命严重缩短,,甚至迫使发动机无法工作。 对缸体、缸盖、缸套等主要部件进行热-流-固多场耦合仿真分析,可以得到比较详尽的水套流场分布,缸体、缸盖温度场分布;热负荷、热-机械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这将有助于及时发现发动机热负荷及强度方面的问题与不足。但是,发动机的热-流-固多场耦合仿真分析涉及到传热学、热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以及材料力学等多学科知识,且各零部件的结构非常的复杂,如何将发动机各个部件、各物理场相互耦合起来,以及如何解决耦合研究中温度边界的导入、控制瞬态分析求解时间、避免求解发散是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难点问题。本文以正在开发中的某款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发动机的换热研究模型,并以该换热研究得到的温度场为热负荷,对发动机耦合强度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首先,为了得到研究中所需要的网格模型及边界条件,在保证仿真结果准确、计算速度快的基础上,对缸体、缸盖、水套等结构的几何模型进行清理,建立各网格模型;并根据热力学知识、气缸内部换热经验公式计算了各壁面的换热边界条件;同时对曲柄连杆机构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得到了热-机耦合瞬态分析所需的活塞侧击力、活塞位移等机械载荷。 其次,建立了缸体-缸盖-水套组成的发动机共轭换热有限元模型,进行换热分析,并对仿真结果从流场、温度场进行了研究;同时导出了适合发动机耦合强度分析的缸体、缸盖温度边界。结果显示:缸盖上的最高温为198.8℃,非常接近材料易于发生蠕变及热疲劳的极限温度,需要对水套进行改进设计。 再次,通过Matlab编程,合理设置材料导热系数、阻尼和约束的方法,在有效解决边界条件导入、求解时间长、求解不收敛难题的基础上,实现了缸体-缸盖-缸套等组件的热应力准静态分析、及缸体-缸盖-缸套-活塞等组件的热-机耦合瞬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缸盖最高温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缸体、缸盖的应力、变形也许仍能满足要求,因此,为确保发动机各方面均满足设计要求,需要从温度、应力、变形各方面分别进行评估。 最后,针对缸盖鼻梁区温度较高的问题,根据上水孔分布对缸盖水套流场的影响规律,对缸垫上水孔分布进行了改进设计,使缸盖的最高温度从198.8℃下降到185.6℃,并就改进结构进行了变形和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缸垫上水孔分布对改善水套的冷却非常有效,且改进后的发动机在温度、强度、变形方面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综上可知,本文通过依次对发动机的共轭换热研究、热应力研究及热-机耦合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发动机的多场耦合仿真问题,并及时发现和解决了发动机开发中的设计缺陷和不足,缩短了发动机的设计周期,加快了其开发进程,这不仅对发动机的设计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发动机多场耦合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关键词】:发动机 多场耦合 有限元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U464.1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1 绪论9-17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0
- 1.2 发动机多场耦合分析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0-14
- 1.2.1 国外方面10-12
- 1.2.2 国内方面12-14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4-17
- 2 网格模型的建模及边界条件研究17-31
- 2.1 网格模型的建立17-21
- 2.1.1 固体域网格建模18-20
- 2.1.2 流体域网格建模20-21
- 2.2 边界条件分析计算21-29
- 2.2.1 热边界分析21-26
- 2.2.2 流场边界分析26
- 2.2.3 机械载荷分析26-29
- 2.3 本章小结29-31
- 3 发动机耦合模型的共轭换热研究31-45
- 3.1 有限元建模及前处理31-32
- 3.2 结果分析32-43
- 3.2.1 流场分析32-38
- 3.2.2 温度场分析38-43
- 3.3 导出耦合强度分析的温度边界43-44
- 3.4 本章小结44-45
- 4 发动机耦合模型的强度研究45-69
- 4.1 热负荷作用下的热应力分析45-56
- 4.1.1 计算模型的建立45-47
- 4.1.2 结果分析47-56
- 4.2 热-机械负荷耦合作用下的瞬态强度分析56-67
- 4.2.1 计算模型的建立56-57
- 4.2.2 结果分析57-67
- 4.3 本章小结67-69
- 5 改进分析69-91
- 5.1 改进方案69-71
- 5.2 改进后结果对比分析71-90
- 5.2.1 流场对比分析71-77
- 5.2.2 温度场对比分析77-81
- 5.2.3 热负荷作用下强度对比分析81-86
- 5.2.4 热-机械载荷耦合作用下强度对比分析86-90
- 5.3 本章小结90-91
- 6 全文总结91-95
- 6.1 工作总结及主要结论91-92
- 6.2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92-95
- 致谢95-97
- 参考文献97-101
- 附录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福祥;发动机缸垫击穿部位与诊断[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2年11期
2 夏福杰;范春生;;东风日产骏逸新技术剖析(一)[J];汽车维修技师;2007年03期
3 贾君庆;;维修过程中GY6-125发动机缸、塞、环易损故障浅析[J];摩托车;2006年01期
4 魏明锐;王海良;文华;李程;周昌祁;;涡轮增压发动机缸内流场三维瞬态数值模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8期
5 ;上柴股份:高效省油[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年12期
6 李腾芳;;哪些参数影响油耗[J];实用汽车技术;2008年01期
7 董兵伟;;汽油发动机早期拉缸原因分析[J];汽车与配件;1996年06期
8 曾金玲,李康,蒋文虎;采用模拟缸盖时发动机缸筒变形的仿真分析[J];汽车技术;2005年01期
9 ;“汽车人”保养有妙招[J];商用汽车;2010年09期
10 孙宜权;刘建敏;刘艳斌;;发动机缸内压缩压力非接触式检测方法研究[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亮;肖礼明;刘垂相;;RUT300缸盖工艺浅述[A];2009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长亮;;无人机发动机气道开度自适应机构的设计与实现[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9年
3 刘文川;;树脂砂在汽车缸体缸盖铸造中的适用性探讨[A];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二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马泉林;万小伟;;HQ07202缸盖铸造工艺改进[A];2009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黄海波;栾道成;胡志华;张勤勇;魏成富;;单燃料天然气汽车发动机缸盖球墨铸钢新材料研究[A];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栾道成;胡志华;张勤勇;黄海波;魏成富;;单燃料天然气汽车发动机缸盖球墨铸钢新材料研究[A];2001年四川天然气汽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彭明镜;宋有军;;缸体、缸盖抛丸清理机床[A];2004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04年
8 王从思;平丽浩;徐惠娟;王孟;;多场耦合问题特性分析及研究现状[A];第二届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学术年会暨高新技术前沿与发展学术会议程序册[C];2010年
9 王国祥;;倾转铸造过程数值模拟[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铸造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裴永茂;;力磁热多场耦合测试技术[A];中国科协第235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极端复杂测试环境下实验力学的挑战与应对[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纯;从条件到规模,这里都堪称一流[N];科技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宋莉;节油不是不可能[N];科技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宁天心 李立;东风本田步入生产高速发展轨道[N];中国汽车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徐斌;天长缸盖公司强化内功做精做大[N];中国工业报;2011年
5 ;谁都可以成为最省油的车主[N];当代汽车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黄鹏飞 通讯员 蒲金环;价格优势“惹火”二手车市场[N];法治快报;2007年
7 霍峰邋本报通讯员 王荣;公交“油改气”改出双重效益[N];青岛日报;2007年
8 特约通讯员 卫明珠 通讯员 李辉;引进新技术 扩建生产线[N];运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郑建玲;靠过硬装备 造一线品牌[N];中国质量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杨红英;沈阳机床集团863计划课题通过验收[N];中国工业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书战;基于激光诱导光谱技术的发动机缸内燃料浓度和温度分布的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任立红;发动机可变进气系统流动特性与性能优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王兆文;重载车用柴油机缸盖内冷却水流动分析及强化传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韩立伟;缸内直喷汽油机应用起动—停止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李智;天然气发动机气缸盖热负荷及冷却水腔内沸腾传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陈韬;汽油机低温高效燃烧中缸内温度—废气率耦合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王勇;场路结合并考虑耦合的磁力机械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周磊;大涡模拟在燃油喷雾过程及多孔介质发动机中应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德刚;基于整车性能的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烧系统开发与控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兵;高超声速多场耦合及其GPU计算加速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林;发动机热—流—固多场耦合仿真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2 徐新生;发动机设计参数正向开发平台建设及应用[D];湖南大学;2012年
3 徐亮;用于车辆动力学仿真的全工况发动机建模[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子非;基于电磁驱动气门的发动机配气相位优化[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5 黄金记;发动机可变气门驱动机构及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6 嵇全喜;GDI发动机冷起动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杨世寿;卧式双缸柴油机缸盖热机耦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飞虎;风冷式汽油机缸盖流固耦合传热分析及优化[D];重庆大学;2012年
9 胡祝昌;基于多场耦合分析的柴油机气缸盖结构仿真研究及疲劳寿命预测[D];中北大学;2012年
10 高启明;M15发动机性能模拟及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发动机热—流—固多场耦合仿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55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