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评价法的SUV侧面造型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模糊评价法的SUV侧面造型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感性工学 模糊评价法 SUV 造型特征线 感性评价指标
【摘要】:汽车造型伴随汽车工业诞生而诞生,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借助机械工程学,空气动力学,制造技术等学科的发展,从最起初的马车形到现在流行的楔形,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取得了井喷式的发展,科技与艺术有机结合,新的造型层出不穷,刺激着人们的眼球。但是并非所有的汽车造型都能够被人们所认可和喜欢,其深层次原因就是没有很好的迎合消费者潜在的审美需求,没有将产品内化的品质合理、准确的外化的表现出来。目前,就许多汽车造型设计方案来讲,前期虽然都做一些消费者诉求调查,但最终决定权基本都取决于设计师的意愿和理解,甚至出现最终设计方案全凭设计师个人灵感和领导个人喜好决定的现象。此种现象的发生,不仅不能很好的迎合消费者诉求,赢得市场,甚至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如何在产品投入市场前就将风险控制在较低程度,此问题已经引起了企业的高度警觉,形势紧迫,刻不容缓。本文基于感性工学方法探究消费者的内心诉求,并以此作为评价汽车设计方案优劣的标准。通过消费者需求前期调查得知消费者对汽车造型的期望聚焦于汽车造型所体现的外化功能和内化感受上;通过感性工学研究实验确定了7个感性意象词汇作为评价SUV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各评价指标重要性比较构建了比较矩阵并通过归一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确立了样本筛选六原则并严格按照该原则进行样本筛选,得到12个涵盖欧美日和本土的样本;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并向一线设计师请教,提取了七个造型特征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做了感性工学调查;通过专家打分方式确定造型特征线对应于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12个样本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将模糊综合评价的评价结果与标准值比较,比较结果显示:整体来讲两者相合性较好,前者略小于后者。最后得到了可以应用模糊评价法来评价SUV侧面造型的结论。为了将该结论进一步深化,通过探索对所提取的造型特征线对应于各感性意象词汇的权重关系,结合评价指标在总体评价中的权重,建立了SUV侧面造型评价模型,提出了优化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度通过比较模型计算值和标准值的方法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建立在多元一次线性关系基础上的评价模型计算值虽然略小于标准值,但对整体评价影响不大,尤其不影响对多方案的评价比较。得出的各造型特征线在不同评价指标下的权重对设计师有目的的设计和设计方案的决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感性工学 模糊评价法 SUV 造型特征线 感性评价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9.3;U46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2 研究现状12-15
- 1.2.1 感性工学研究12-13
- 1.2.2 模糊评价法研究现状13-15
- 1.3 研究目的15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9
- 第2章 感性工学与模糊评价法理论19-23
- 2.1 感性工学19-20
- 2.1.1 感性工学的定义19
- 2.1.2 感性意象与感性语义19
- 2.1.3 感性工学的工具与方法19-20
- 2.2 模糊评价法20-23
- 第3章 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值23-35
- 3.1 产品评价的步骤23-25
- 3.2 前期调查25-26
- 3.3 感性词汇的收集和筛选26
- 3.4 感性意象词汇确定26-29
- 3.5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29-33
- 3.6 本章总结33-35
- 第4章 SUV侧面造型特征线提取及其感性工学调查35-45
- 4.1 样本筛选36-38
- 4.1.1 SUV分类36-37
- 4.1.2 SUV样本筛选37-38
- 4.2 提取侧面造型特征线38-41
- 4.2.1 提取方法39-40
- 4.2.2 提取结果40-41
- 4.3 SUV侧面造型特征要素感性工学调查41-44
- 4.3.1 问卷设计42
- 4.3.2 问卷发放42-43
- 4.3.3 问卷回收43
- 4.3.4 问卷数据检验43-44
- 4.3.5 问卷数据处理44
- 4.4 本章总结44-45
- 第5章 样本评价与模型的求解和检验45-71
- 5.1 模糊评价法下的样本评价45-54
- 5.1.1 确定二级指标权重45
- 5.1.2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45-50
- 5.1.3 检验基于模糊评价法的评价模型50-54
- 5.2 因子分析法确定二级权重的综合评价模型54-58
- 5.2.1 建立评价模型54-57
- 5.2.2 建立评价优化模型57-58
- 5.3 评价模型求解58-64
- 5.3.1 调研数据初步分析58-59
- 5.3.2 求解不同造型要素对应于某一评价指标的权重59-64
- 5.4 模型检验与分析64-68
- 5.5 本章总结68-71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71-73
- 6.1 全文总结71-72
- 6.2 展望及不足72-73
- 参考文献73-79
- 附录1 调查问卷79-83
- 附录2 主要数据83-93
- 作者简介93-94
- 致谢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先山;栾法敏;;模糊评价法在航次计划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航海技术;2014年01期
2 么慧慧;郑航;刘希梅;;改进模糊评价法在企业经济效益中的应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3 徐婧文,张威;模糊评价法在建设工程评标中的应用[J];甘肃科学学报;1999年04期
4 黄菊,易树平,曾小静;汽车制造业供应商系统二级模糊评价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7期
5 王甫财;;浅议在水利建设管理模式中利用模糊评价法[J];科技风;2012年02期
6 张忠民,高中文;银行数据信息的可信度评价[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曹永强;伊吉美;罗麟;邢晓森;游海林;;可变模糊评价法在大连市干旱等级评定中的应用[J];水力发电;2010年04期
8 孙钦峰,徐晓菊,崔艳梅;利用模糊评价法优化公路项目实施方案[J];山东交通科技;1999年02期
9 陈继祥;;基于模糊评价法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年07期
10 苏婷;董胜伟;贾利新;;基于概率统计的模糊评价法在客户对汽车满意度中的应用[J];河南科学;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余亚琴;范通达;江兵;;企业创新绩效的层次模糊评价法[A];第三届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翔;林晨;赵海波;陈姗姗;;浦东国际机场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A];上海空港(第3辑)[C];2006年
3 孙小龙;;基于模糊评价法的梧州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 第四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提高水文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推动气象服务社会化发展[C];2014年
4 张金平;孟祥翼;马卫华;王飞;葛红梅;刘爱华;;基于模糊评价法的新乡市旅游舒适度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通讯员 孟奇 郑进;杭州客运段:建立动车服务质量三维评价体系[N];人民铁道;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认礼;基于模糊评价法的SUV侧面造型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陈姝;模糊评价法在石化行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丛培栋;基于模糊评价法的供应链风险评价算法改进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杜频湖;基于模糊评价法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D];华侨大学;2014年
5 魏佳;基于AHP-模糊评价法的转移支付审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6 曹君;百货店选址评估方法分析及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任晓琳;美元对日元汇率走势评价模型[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30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530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