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优化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内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也在迅猛增长,为专用车市场带来了巨大机会。根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专用车的需求将上升到400万辆。专用车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专用车行业的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逐渐提高。因此,为了稳住我国专用车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我国相继发布专用车产业实施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等方面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全国各地专用车在产业调整的发展过程中也仍有很大差距。本文以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为例,对专用车产业发展相关理论进行了认真研究,发现专用车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产业丰厚度不够、龙头企业引导差、核心竞争力不强、偏离发展等战略问题。通过国内外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的比较分析,结合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现状,找出原有战略效果不彰产生的原因,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外部环境给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以及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提出铁岭专用车战略优化方案,确定专用车产业集群的发展远景和长期目标,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最后,从发挥政府在专用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作用、创新专用车产业发展长效动力、创新软环境建设等方面对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出建设性意见,以确保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专用车 产业集群 战略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47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6
- 1.1 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的背景、目的和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
- 1.1.2 研究目的8-9
- 1.1.3 研究意义9
- 1.2 概念界定9-11
- 1.2.1 专用车产业内涵及属性9-10
- 1.2.2 产业集群10-11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4
- 1.3.1 国内研究综述11-12
- 1.3.2 国外研究综述12-14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4-16
- 1.4.1 研究内容14
- 1.4.2 研究方法14-15
- 1.4.3 技术路线15-16
- 2 铁岭专用车产业现有发展战略分析16-26
- 2.1 铁岭专用车产业概况16-18
- 2.1.1 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背景16
- 2.1.2 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现状16-18
- 2.1.3 专用车研发中心建设情况18
- 2.2 铁岭专用车产业原有发展战略出现的问题18-20
- 2.2.1 专用车产业的丰厚度有待提升19
- 2.2.2 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有限19-20
- 2.2.3 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整体不高20
- 2.2.4 政策不稳定对行业影响较大20
- 2.3 原有战略不彰的原因分析20-26
- 2.3.1 国内专用车市场结构发生变化20-23
- 2.3.2 专用车产业集群竞争持续升温23-24
- 2.3.3 研发能力薄弱且核心技术欠缺24-25
- 2.3.4 产业政策调整加快汽车工业转型25-26
- 3 铁岭专用车产业战略的优化26-37
- 3.1 国内外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的经验26-28
- 3.1.1 国外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的经验26-27
- 3.1.2 国内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的经验27-28
- 3.2 铁岭专用车产业集群SWOT分析28-31
- 3.2.1 优势28-29
- 3.2.2 劣势29-30
- 3.2.3 机遇30-31
- 3.2.4 威胁31
- 3.3 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优化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分析31-37
- 3.3.1 战略优化方案设计31-34
- 3.3.2 可行性分析论证34-37
- 4 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障37-47
- 4.1 发挥政府在专用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作用37-39
- 4.1.1 优化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37-38
- 4.1.2 加大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38-39
- 4.2 建立专用车产业发展长效动力机制39-41
- 4.2.1 提升专业车产业丰厚度39-40
- 4.2.2 坚持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之路40-41
- 4.3 创新软环境建设41-45
- 4.3.1 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41-43
- 4.3.2 建立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43-45
- 4.4 突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45-47
- 4.4.1 落实拔尖人才奖励政策45
- 4.4.2 建立人力资源支撑体系45-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如何培育我国的汽车产业集群[J];中国机电工业;2004年06期
2 冯夏勇;;我国汽车产业集群雏形及思考[J];时代汽车;2005年02期
3 陈洪基;;襄樊汽车产业集群培育及条件创造[J];时代汽车;2005年11期
4 林波;汽车产业集群势在必行[J];科技潮;2005年01期
5 邓恢华,杨建梅;从集群品牌视角探讨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J];南方经济;2005年09期
6 胡安生,冯夏勇;中国汽车产业集群雏形及评价(上)[J];上海汽车;2005年01期
7 胡安生,冯夏勇;中国汽车产业集群雏形及评价(下)[J];上海汽车;2005年02期
8 邱华桢;;促进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健康发展[J];开放潮;2006年Z5期
9 马静宇;刘海啸;;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年12期
10 高丽;周凌;;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金融经济;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业锦;张文忠;;汽车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发展战略研究:——以烟台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陈洪基;;襄樊汽车产业集群培育及条件创造[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重庆汽车工程学会调研组;;依托工业园区发展有区域特色的汽车产业——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探析[A];西南汽车信息:2010年下半年合刊[C];2010年
4 张云逸;曾刚;;技术权力影响下的产业集群演化研究——以上海汽车产业集群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培育产业集群,带动小微企业发展——湖北省随州市工商联[A];小型微型企业保生存谋发展(2012)[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建华 贾瑛 徐余力;国内汽车产业集群第一阵营凸显长春力量[N];长春日报;2005年
2 贾 翔;发展汽车产业集群地方政府成主力[N];中国汽车报;2005年
3 张肃菲 整理;要重视发展汽车产业集群[N];中国汽车报;2005年
4 李国勇;广州已形成汽车产业集群[N];广州日报;2004年
5 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理事长 孙伯淮;发展产业集群 增强汽车竞争力[N];经济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刘金霞;谁能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强国的脊梁[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7 晏成;汽车产业集群待解四大谜题[N];中国商报;2003年
8 通讯员 甘霖;老河口市打造汽车产业集群[N];湖北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林刚;2006,,青岛汽车产业集群起飞元年[N];青岛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林刚;青岛汽车产业集群羽翼渐丰[N];青岛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伟;汽车产业集群的机理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颜炳祥;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理论及实证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解柠羽;美日汽车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姬霖;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玉芹;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周新宇;汽车产业集群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吴磊;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4 温静;河北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程超;区域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郭松涛;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廖原;成都汽车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评价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0年
8 张丽莉;全球价值链下长春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苏娟;发展京津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10 王燕;产业集群与长春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战略[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34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534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