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汽车用6000系铝合金板材成形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21:47

  本文关键词:汽车用6000系铝合金板材成形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6000系铝合金 合金成分 轧制 热处理 成形性能


【摘要】:节能减排的需求加速了汽车行业轻量化进程,提高6000系铝合金板材的成形性对铝合金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通过调控合金成分和改进轧制、热处理工艺能够有效提高铝合金板材的成形性能。本文设计了四种合金元素含量的6000系铝合金和四种不同的轧制工艺,通过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拉伸试验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合金元素和轧制工艺对6000系铝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Cu含量一定时,过剩Si合金的强度和延伸率要优于过剩Mg合金;Mg/Si比相同时,高Cu合金的强度要高于低Cu合金;四种合金n值相差较小,而过剩Mg高Cu合金的r值相对其他三种合金更高。(2)5mm厚过剩Si低Cu合金的热轧板经过不同轧制工艺后得到四种1mm厚板材。热轧板织构主要由Copper、S和Brass三种典型的轧制织构和再结晶织构R组成。经过不同压下量的冷轧和中间退火后,发生了再结晶,且初轧压下量越大,中间退火后晶粒尺寸越小。最终冷轧到1mm后,随轧制压下量增大,组织被拉长越明显,样品中残留的再结晶织构Cube和Cube+ND20逐渐减少,而Copper、S和Brass三种轧制织构明显增加。固溶和预时效处理后,随着最终冷轧压下量的增加,Cube和Cube+ND20织构组分逐渐增加,而R和Brass-R织构逐渐减少,说明立方带处形核和PSN诱导形核机制在各种再结晶机制的竞争中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且终轧压下量越大,最终再结晶晶粒尺寸越小,与之前中间退火态样品晶粒尺寸随初次冷轧压下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四种不同加工工艺中,3号工艺得到的板材屈服强度较低,抗拉强度较高,屈强比小,断后延伸率也相对较高,利于加工成形。(3)测试机构I的测试结果表明6016铝合金板材放置4个月和6个月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变化较小,抗时效能力较强。
【关键词】:6000系铝合金 合金成分 轧制 热处理 成形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22
  • 1.1 引言8-9
  • 1.2 铝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9-12
  • 1.3 成形性能评价指标简介12-16
  • 1.3.1 加工硬化指数n与塑性应变比r12-14
  • 1.3.2 成形极限图(FLD)14-16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6-21
  • 1.5 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21-22
  • 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22-28
  • 2.1 实验材料概况22
  • 2.2 实验研究方案22-23
  • 2.3 实验分析方法与设备23-28
  • 2.3.1 光学显微镜金相分析23-24
  • 2.3.2 XRD宏观织构分析24
  • 2.3.3 EBSD微观织构分析24
  • 2.3.4 电子通道衬度(ECC)分析24-25
  • 2.3.5 电子万能试验机力学性能测试25-26
  • 2.3.6 胀形试验机成形性能测试26-28
  • 3 合金元素对6000铝合金板材成形性的影响28-36
  • 3.1 微观组织比较28-31
  • 3.2 力学性能比较31-34
  • 3.3 成形性能比较34-36
  • 4 轧制和热处理工艺对6000系铝合金成形性的影响36-48
  • 4.1 不同加工阶段显微组织比较分析36-46
  • 4.1.1 热轧态样品显微组织与织构分析36-38
  • 4.1.2 初次冷轧和中间退火后样品显微组织分析38-39
  • 4.1.3 最终冷轧后样品显微组织分析39-42
  • 4.1.4 连续退火预时效后板材显微组织与织构分析42-46
  • 4.2 四种板材力学性能对比分析46-48
  • 5 6016板材成形性能测试结果对比48-57
  • 5.1 板材放置4个月后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测试结果对比48-51
  • 5.1.1 测试机构I实验结果48-50
  • 5.1.2 测试机构II实验结果50-51
  • 5.2 板材放置6个月后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测试结果对比51-55
  • 5.2.1 测试机构I实验结果51-53
  • 5.2.2 测试机构II实验结果53-55
  • 5.3 两次测试结果对比分析55-57
  • 5.3.1 拉伸试验结果比较55-56
  • 5.3.2 胀形试验结果比较56-57
  • 6 结论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小锋;郭明星;曹零勇;张济山;庄林忠;;Al-Mg-Si系合金板材各向异性与织构之间的关系[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4年05期

2 刘波;刘鹏;陈海波;鲜映国;李时成;李晓青;;长安汽车变形铝合金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3年01期

3 马鸣图;游江海;路洪洲;王志文;;铝合金汽车板性能及其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10年09期

4 马鸣图;毕祥玉;游江海;路洪洲;;铝合金汽车板性能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材料;2010年06期

5 田妮;赵刚;王建军;聂波;黄涛;左良;刘春明;;汽车车身用Al-Mg-Si合金薄板织构及r值的研究[J];材料与冶金学报;2010年02期

6 孙永飞;景作军;;汽车轻量化技术及其应用[J];汽车与配件;2010年23期

7 李桂华;熊飞;龙江启;;车身材料轻量化及其新技术的应用[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9年02期

8 路洪洲;马鸣图;游江海;李志刚;;铝合金汽车覆盖件的生产和相关技术研发进展[J];世界有色金属;2008年05期

9 马全仓,毛卫民,杜磊,王利;不同织构组分对IF钢板R(θ)值起伏的影响[J];钢铁;2005年05期

10 刘宏,宋文举,赵刚,刘春明,左良;6000系铝合金汽车板预时效及组织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葛丽丽;6016铝合金板材冲压成形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4年

2 赵幸锋;汽车车身用6xxx系铝合金板材固溶及预时效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54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554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d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