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AI论文 >

论人工智能体法律人格的考量要素

发布时间:2021-07-09 02:51
  是否赋予人工智能体法律人格,对外是研发与运用人工智能的前提,对内则是确立人工智能体权利、义务乃至责任的基础。这一问题本质上取决于如何平衡开发者、制造商、所有者、使用者以及第三人(受害人)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当下学界所持的人工智能体主体说与客体说均有其缺陷。法律应基于主体资格的一般要件原理,即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的满足,来判断人工智能体主体资格应否以及如何具体赋予。具体说来,人工智能体是否具有特定的意志能力以及相对独立的财产是判断其应否具有主体资格的实质要件;采用何种认可原则,如准则设立模式,则是为其找寻满足主体资格的合适形式要件。 

【文章来源】:当代法学. 2019,33(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探讨人工智能法律人格的价值
    (一) 为人工智能的研发确立前提性基础
    (二) 为人工智能体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与责任建构主体性条件
    (三) 有助于平衡开发者、生产商、所有者、使用者以及第三人等主体之间的利益
    (四) 甚至决定某些机器人能否存在
二、有关人工智能法律人格的学说
    (一) 客体说
        1. 工具说
        2. 软件代理说
        3. 道德能力缺乏说
    (二) 主体说
        1. 代理人说
        2. 电子人格说
        3. 有限人格说
        4. 人格拟制说
三、确定人工智能法律人格的应然考量因素
    (一) 实质性要件
        1. 意志能力的有无
        2. 物质性要件的有无
    (二) 形式性要件
四、人工智能体法律人格的现行法认定及未来立法设想
    (一) 人工智能体法律人格在我国现行法中的认定
        1. 部分弱人工智能体应被认定为权利客体
        2. 通过法律解释将部分高级人工智能体认定为法律主体
    (二) 人工智能体享有法律人格的设想
        1. 人工智能体主体要件的法律确立
        2. 赋予人工智能体法律人格的意义
    (三) 制定“人工智能发展法”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动驾驶汽车致损的民事侵权责任[J]. 冯珏.  中国法学. 2018(06)
[2]人工智能的法律挑战:应该从哪里开始?[J]. 陈景辉.  比较法研究. 2018(05)
[3]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法的挑战[J]. 杨延超.  治理研究. 2018(05)
[4]论智能机器人的工具性人格[J]. 许中缘.  法学评论. 2018(05)
[5]机器人的法律主体地位辨析——兼谈对机器人进行法律规制的基本要求[J]. 赵万一.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6]智能机器人的法律人格审视[J]. 刘晓纯,达亚冲.  前沿. 2018(03)
[7]论机器人的法律人格——基于法释义学的讨论[J]. 陈吉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8]“电子人”法律主体论[J]. 郭少飞.  东方法学. 2018(03)
[9]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审视[J]. 袁曾.  东方法学. 2017(05)
[10]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J]. 吴汉东.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05)



本文编号:3272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3272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1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