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面向应用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南京廖华

发布时间:2016-08-24 16:21

  本文关键词:面向应用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面向应用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分析软件工程专业的岗位需求和知识结构,提出适合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方案和体系结构。关键词:地方高校;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与应用得到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开放、动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灵活、可信、协同的计算资源、数据资源、软件资源、服务资源等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无处不在的普适计算、主动可信的服务计算,,均对软件工程提出了巨大挑战。

黄淮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是河南省省级特色专业,近年来紧紧围绕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定位,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紧扣产业办专业,牵手企业促学业,强化职业促就业,不断提升专业价值,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本科层次教育,重视较宽厚的基础知识的传授;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重视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面向经济社会活动实际,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创业发展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设计应有其内在的规律与特定的模式。基于此,笔者以黄淮学院为例,对这一问题做如下探讨。

1 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原则1:构建课程体系的重要原则是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不是计算机科学专业课程和软件工程类课程的简单堆砌,而是对计算机学科课程进行有效的裁减和调整。对比软件工程学科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可以看出,计算机科学的主要目标是为解决计算问题寻找有效的、能产生更好性能的途径;软件工程的主要目标更注重具体方法和技术的应用,软件工程除了关注解决软件问题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还关注软件质量、软件过程、项目管理、团队合作、与用户/客户相关的问题,研究的对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所有活动。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软件工程师,具有更明确的职业特性。

原则2:应用型本科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不是简单复制211或985高校的课程体系,而要根据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目标,结合实际工作岗位职业需求,基于传统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的培养理念,在通才与专才之间寻找平衡点,专业知识体系够用为主,“软、硬并重”,以第一课堂为核心,以行业、企业和管理服务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构建课程体系。

原则3:权衡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所应具备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适应性。在大学教育期间,学生应学习的知识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方面:人文社会科学


  本文关键词:面向应用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2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102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2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