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砂滤池原理_砂滤池微型生物生长及控制
本文关键词:砂滤池微型生物生长及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松江区河流中均发现有沙蚕,应该是来源于黄浦江,据专家分析沙蚕平时躲在泥层里,在交配季节或特定时间集体出洞,其交配温度要求1其出5℃以上,现时间与钱塘江沙蚕出现时间和水温一致。
综上,在受潮汐影响河流取水的水厂采用预臭氧工艺替代预氯化工艺后,设计上宜保留预氯化投加点,在3~4月沙蚕繁殖季节加氯杀灭。为防止高生产上可采取原水余氯的水对后续工艺造成影响,
/持续2h加氯2mL左右进行应急处理。g2 砂滤池微型动物
采用预臭氧代替预氯化后,砂滤池繁殖大量微生物,具备生物去除功能,在砂滤后2008年7月底,水中发现若干微生物,经显微镜检测和查微生物图谱为线虫、仙女虫和变形虫,见图3
。
而另两座水厂氨氮去除率为10%~40%。此处暂且不论处理水质,从滤后水出现可见微型动物后,我们分析可能由于原水未进行预氯化,原水中的微生在滤池中被截留繁殖,并进一步物顺利进入砂滤池,
穿透砂滤池进入滤后水,砂滤池反冲洗周期较长(),也有助于微生物繁殖滋生。48~60h
对出厂水也进行取样检测,在显微镜下发现了有线虫、剑水蚤和摇蚊幼虫等。当各类微生物残骸,
/出厂余氯控时清水池进口加氯量1.0mL左右,g)/制值为(清水池接触时间1h以0.95±0.25mL,g/上,说明这些微生物可以在1.0mL左右的余氯g作用下经1h以上接触时间致命,这进一步说明炭后水氯消毒的作用绝不容忽视。
微型动物在出水中出现,其携带并保护细菌免于消毒。南方某水司对采用OAC工艺的水厂3—B全流程水样和无脊椎动物体内细菌种类进行检测,共检测到2并检出2种条件致病菌和医源9种细菌,
3]
。微型动物的出现可能来源于原水,如性致病菌[
线虫、剑水蚤等,也可能来源于OAC的全流程3—B
4]
。工艺中,如仙女虫、摇蚊幼虫等[
在对微型动物的控制方面,主要采取了实施简见效快的物理控制和化学控制措施。提高滤池反便、
冲洗频率并延长反冲洗时间,调整反冲洗强度;同时,用漂白粉浸泡滤池2在重新投运前,将滤池滤干4h;并曝晒2启动原水加氯;在原水加氯量无法满足4h时,增设滤前加氯。采取以上措施的10天后对滤后水之前检测到的微生物明显减少,取得了较好进行取样,,
的效果。有研究指出采用在水源水中放养鲢鳙鱼等对
]5
,剑水蚤类浮游生物的滋生有较好的生物抑制作用[
也有水厂尝试在平流沉淀池中放养非洲鲫鱼以去除已
]6
,进入生产系统的红虫[此类生物控制措施值得借鉴
和进一步研究;国外有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除虫菊酯灭活水系统中无脊椎动物的案例,但此类杀虫剂剂量
图3 砂滤池微型动物
难以控制,会带来其他的安全风险,应谨慎使用。
综上,常规处理系统中原水不进行预氯化,虽然对氨氮去除效果良好,但存在砂滤池具备生物功能,
微生物泄漏风险,微生物有可能来源于原水,也有可能产生于生产构筑物中;如存在泄漏,宜缩短滤池工作周期,提高反冲洗强度并延长反冲洗时间,必要时进行滤池消毒浸泡、曝晒;在保证接触时间基础上,
滤
给水排水 Vol.38 No.5 2012
2008年水厂因二期工程影响停止投加预臭氧,
也未对原水进行预氯化,最初考虑是希望能保留砂滤池已形成的生物净化功能去除水中的氨氮。从水质处理效果看,确实取得了很好的处理效果,与同期采用同一水源并采用前加氯工艺的另外两座水厂出水水质进行对比,南星水厂氨氮去除率为93.5%,
17
本文关键词:砂滤池微型生物生长及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4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164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