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豆优良根瘤菌的筛选及接种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拉巴豆优良根瘤菌的筛选及接种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大学》 2012年
拉巴豆优良根瘤菌的筛选及接种效应研究
韩玉竹
【摘要】:拉巴豆(Dolichos lablab L.)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菜豆族扁豆属,是国内外热带和亚热带广泛分布的优良高产牧草和蔬菜,它们的根瘤菌可同时侵染同族的豇豆。目前,我国有关研究甚少,提高拉巴豆的产量品质是亟待解决的科学和生产问题。论文作者首先自主分离了拉巴豆根瘤菌,研究它们的生物学特性,从中筛选出比较优良的菌株,接种在大面积种植的拉巴豆(润高)上,研究它们在不同土壤、施肥,以及丛枝菌根真菌与根瘤菌双接种条件下,对拉巴豆的生长发育、营养特征,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拉巴豆的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品质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拉巴豆根瘤菌生物学特性及优良菌株筛选 本项研究从拉巴豆根瘤中分离获得了9株根瘤菌,具有耐盐、耐酸碱、耐高温、耐染料和抗生素等特性。它们可耐0~6%NaCl,在pH4.0~11.0生长。这些菌株适宜生长的环境温度为27~29℃,pH为6.0-8.0,盐浓度为0-0.12%。其中,根瘤菌菌株R1和R2-2的固氮酶活性、生长素分泌量、溶磷能力显著高于其它菌株,可能具有较强的固氮促生效应。此外,R2-3能溶解无机和有机磷,R2-6和R3-2可在pH11.0正常生长,R1、R2-4、R2-6在6%NaCl生长良好,且表现出较好的溶磷和抗盐碱的效应。 2不同根瘤菌对拉巴豆的接种效应研究 以高产优质牧草拉巴豆(品种:润高)为材料(下同),分别接种9株根瘤菌,观测宿主植物生长、生理和养分吸收等指标等变化。结果表明,9株根瘤菌都能形成根瘤,影响拉巴豆生长和养分吸收等。其中,根瘤菌R1号和R2-2的促进拉巴豆生长和提高植株养分含量的效果均最好,生物量比不接种者分别提高了71.05%和67.62%,氮、磷、钾、钙、镁含量平均含量依次提高了2.21%、0.28%、1.37%、1.33%、0.16%。此外,9株根瘤菌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拉巴豆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 3拉巴豆根瘤菌对不同土壤的响应 试验以重庆市典型、具有代表性的灰棕紫泥、红棕紫泥、灰岩黄壤为供试土壤,接种促生根瘤菌R1,研究了拉巴豆的结瘤性能、生长情况、光合速率、营养品质、矿质养分等。结果表明,在微酸性和酸性灰棕紫泥土壤上,拉巴豆的生长、产量和品质最好,显著优于灰岩黄壤和红棕紫泥,其原因可能是拉巴豆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长期适应了酸性土壤。在微酸性灰棕紫泥(pH6.14)和灰岩黄壤(pH6.45)中,接种根瘤菌能形成根瘤,但在酸性灰棕紫泥(pH4.09)和碱性红棕紫泥(pH7.50)中,形成根瘤极少或不形成根瘤,说明土壤酸碱度过高过低抑制根瘤形成。接种根瘤菌形成根瘤之后,不同程度地改善了拉巴豆氮、磷营养,提高了净光合速率,促进了生长,增加了生物量,改善了品质。拉巴豆生物量,氮、磷吸收量,收后土壤有效氮、磷含量与根瘤重量呈显著正相关,故根瘤重量可反映根瘤活性。此外,在微酸性灰棕紫泥土壤中,拉巴豆的根瘤数量比灰岩黄壤少53.32%,但根瘤体积较大,根瘤重量为灰岩黄壤的1.66倍,接种效应总体上优于灰岩黄壤。所以,在重庆市的拉巴豆栽培过程中,选择微酸性和酸性灰棕紫泥,并接种根瘤菌有益于高产优质。 4施氮量对拉巴豆生长及结瘤效应的影响 设置N0、N8、N40、N2004种施氮量(Ni=mg/kg干土)处理,接种根瘤菌,研究了氮肥对拉巴豆的生长、结瘤、养分吸收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后,根瘤的数量和重重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瘤的数量和重量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说明拉巴豆结瘤需要有一定的氮素营养,但浓度过高则产生抑制作用。但是,施氮量越大,拉巴豆生物量和氮磷钾吸收量越高,总生物量依次比不施氮肥增加了19.85%(N8)、47.60%(N40)、65.55%(N200)。此外,在高氮施用条件下,拉巴豆根际细菌和自生固氮菌数最多;在低氮条件下,根际真菌和放线菌数最多。拉巴豆结瘤与生长、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及养分吸收与细菌和自生固氮菌数呈显著正相关。在本试验中的高氮施肥条件下,拉巴豆依然保持较高的结瘤能力,并增加磷和钾吸收,提高生物量,所以拉巴豆需氮量较高,建议在拉巴豆栽培实践中适量施用氮肥很有必要。 5有机无机肥配施和根瘤菌接种对拉巴豆光合、营养和土壤酶的影响 科学施肥是植物高产优质重要手段。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施用化肥、有机肥,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对拉巴豆结瘤、生长、生理、光合、饲料品质、养分吸收、土壤酶活性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F05M0.5(50%有机肥+50%无机肥)和F0.75M0.25(25%有机肥+75%无机肥)施肥处理的拉巴豆生长最好,F(纯施化肥)和F025M0.75(75%有机肥+25%无机肥)次之,M(纯施有机肥)较差,CK(不施肥)最差,F0.5M0.5和F0.75M0.25处理比F分别增产19.46%和16.49%。F和CK结瘤数最少,瘤重也最低,但根瘤数和重量随有机肥施用的比例增加而提高。施肥后拉巴豆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均高于对照。拉巴豆的光合特性指标均呈典型的“单峰”曲线,峰值在10:30左右,但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光合能力显著高于单施化肥与对照处理。拉巴豆的光合能力与生长、生理及根瘤形成四者之间均有显著正相关。此外,施用有机肥显著改善拉巴豆饲用品质,尤以F05M0.5和F0.75M0.25最佳。并且有机肥也显著提高了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的活性,以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相关分析表明,拉巴豆根瘤重与地上部生物量、氮、磷、钾吸收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6758*、0.7269*、0.9759**、0.9488**(n=36),说明根瘤形成改善了拉巴豆的氮、磷、钾营养,促进了生长,提高了品质。在重庆市的拉巴豆栽培实践中,提倡接种根瘤菌和有机无机肥适量配施。 6AM真菌对拉巴豆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研究4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3株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 SmithSchenck,BEG-193、BEG-141、BEG-167,1株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 BeckerGerdemann,BEG-168)对拉巴豆生长、生理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AM真菌均可侵染拉巴豆根系,促进拉巴豆生长和营养吸收等。其中,BEG-193和BEG-167的菌根效应最强,侵染率、促进生长和提高植株养分含量的效果均最好,生物量比不接种分别提高了40.19%和40.65%;氮、磷、钾的平均养分吸收量依次比不接种提高了55.48%、86.94%、35.79%。此外,4株丛枝菌根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拉巴豆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 7根瘤菌与AM真菌双接种对拉巴豆生长及结瘤效应的影响 单接R1或BEG-193,及两者混接的综合效应表明,混接的促生效果最好,优于单接BEG193和R1,不接菌的对照最差。接种后拉巴豆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以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R1、BEG-193、混接的生物量分别比不接菌增加了21.30%、45.28%、64.65%)。R1、BEG-193、混接处理,氮的积累量分别比不接菌高40.66%、63.17%、96.70%;磷的积累量分别高38.11%、84.40%、142.17%;钾的积累量分别高20.24%、54.16%、69.14%。拉巴豆根际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自生固氮菌的数量以混接处理的数量最多,单接处理次之,不接菌最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541.9;S64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晓红,韦革宏,杨亚珍,朱毓华;紫花苜蓿品种根瘤菌表型多样性研究[J];草地学报;2004年04期
2 马其东,刘自学,洪绂曾,王培;不同根系发育能力的苜蓿品种接种根瘤菌的效果[J];草业学报;1999年04期
3 张琴;龙娟;张磊;李艳宾;魏世清;;不同pH值下接种根瘤菌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简报)[J];草业学报;2006年05期
4 张明才,何钟佩,田晓莉,王保民,段留生,翟志席,李召虎;植物生长调节剂BR和SHK-6对大豆生物产量和根瘤固氮活性的激素调控研究1[J];大豆科学;2004年02期
5 贺学礼,李斌;VA菌根真菌与植物相互选择性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9年03期
6 郑伟文,宋亚娜;VA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翼豆生长、固氮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00年02期
7 曹燕珍,胡正嘉,黄诚金,石小岩,陈华癸;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研究——Ⅰ.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分离及其生理生化性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6年02期
8 缪礼鸿,周俊初;根瘤菌竞争结瘤的研究进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韩素芬;我国豆科树种结瘤情况的补充资料[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10 谢小燕,谢超,李锦,白慈贤,裴雪涛;具有维持造血干/祖细胞能力的新型豆类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功能鉴定[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昭海;紫花苜蓿高效根瘤菌筛选及田间鉴定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新春;间歇性干旱对苜蓿—根瘤菌共生固氮及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2 郭丹丹;柠条锦鸡儿根瘤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国辉,刘素台,吴会军;VA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的生理效应研究现状及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1999年02期
2 郭万喜;侯文华;缪静;张鹏;;不同水生植物对系统中磷分配的影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路苹;王淑英;杨柳;王建立;杨凯;张志刚;于同泉;;北京市平谷区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高振生,马其东,牛志强,洪绂曾;沿海滩涂地区苜蓿根瘤菌接种方法和效果的研究[J];草地学报;1996年04期
5 韦革宏;朱毓华;万晓红;杨雪颖;;紫花苜蓿根瘤菌种子处理剂的研究[J];草地学报;2005年04期
6 王丽萍,任良玉,王冉,陈贵林;钙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陈丹明,曾昭海,隋新华,胡耀高,陈文新;紫花苜蓿高效共生根瘤菌的筛选[J];草业科学;2002年06期
8 张琴;龙娟;张磊;李艳宾;魏世清;;不同pH值下接种根瘤菌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简报)[J];草业学报;2006年05期
9 张慧,余永昌,黄宝灵,吕成群,韦立秀,韦原莲;接种根瘤菌对直杆型大叶相思幼苗生长及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张明才,何钟佩,田晓莉,王保民,段留生,翟志席,李召虎;植物生长调节剂BR和SHK-6对大豆生物产量和根瘤固氮活性的激素调控研究1[J];大豆科学;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孟根花;于林清;李重祥;张宇;乌恩;;丛枝菌根对紫花苜蓿抗盐碱性的影响及其研究展望[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2 习金根;孙光明;;植物对磷胁迫的适应机理研究[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周鑫斌;施卫明;王校常;;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有机质、pH和速效磷钾的分布研究[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蔡学清;何红;林彩萍;胡方平;;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S-2(Bacillus subtilis)对小白菜的促生作用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俊;陈济安;邱志群;赵清;舒为群;;一株降解DBP菌株CQ0302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林琪;李京涛;刘树堂;刘义国;黄令峰;;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生育后期旗叶衰老性状的影响[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7 谢光辉;赵亚丽;朱万斌;丁荣娥;韩立朴;程序;;多年生草本木质纤维素能源作物及其在我国北方资源评价[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秀蓉;杨成德;贾迎春;;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分离鉴定[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9 叶功富;侯杰;张立华;卢昌义;陈胜;黄荣钦;;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的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10 黎宁;李华兴;赵兰凤;朱凤娇;邝培锐;张育灿;林日强;;广州菜园土壤的微生物生态特征的研究[A];广东省土壤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于光;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的分子多样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2 周三;野生大豆基础生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友国;高效固氮重组大豆根瘤菌株的构建及其根圈定殖微生态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4 杜秉海;苜蓿中华根瘤菌042BMnoeAB基因的克隆、表达调控和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刘文科;丛枝菌根真菌的土壤生态适应性及其功能差异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张明才;大豆高产优质性状高效表达的激素调控机理及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7 张君诚;受钙影响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胚胎败育的分子机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8 董昌金;丛枝菌根真菌孢子萌发及类黄酮对丛枝菌根形成影响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9 周开兵;2种柑橘体细胞杂种砧木资源评价和穗砧互作机理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10 李刚;甘草酸ELISA法建立及栽培甘草产量与品质调控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榕姗;XJ96077根瘤菌株的分类地位和结瘤特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2 莫文萍;棉花解盐促生菌的筛选及其解盐促生机理的初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6年
3 艾永辉;甘蓝型油菜不同时期叶片的硫甙变化趋势[D];西南大学;2006年
4 丁立新;用土壤改良法对城乡交错带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宋志韬;草牧场防护林土壤酶与理化性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李景文;马铃薯转FMDV P1全长基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邓军文;粤北山区食用百合关键栽培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8 王栋;二十二个紫花苜蓿品种生长第二年的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9 杨春悦;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蔬菜作物生长及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10 慈恩;不同环境因子对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系的影响[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昌俊,余有本;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李凤兰,曹弘瑜,李俊清;珙桐与喜树茎次生木质部解剖构造的比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3 王连铮;大豆的起源演化和传播[J];大豆科学;1985年01期
4 徐豹,赵述文,邹淑华,郑惠玉,胡志昂,王洪新;中国野生大豆(G.soja)种子蛋白的电泳分析:Ti和Sp1各等位基因频率、地理分布与大豆起源地问题[J];大豆科学;1985年01期
5 徐豹,郑惠玉,路琴华,赵述文,邹淑华,胡志昂;大豆起源地的三个新论据[J];大豆科学;1986年02期
6 李福山;大豆起源及其演化研究[J];大豆科学;1994年01期
7 何继春,卫巍;大豆异黄酮检测及四标样快速测定法研究[J];粮食与油脂;2001年07期
8 杜近义,胡国赋,秦际威;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态学意义[J];生物学杂志;1999年05期
9 黄天芳;植物次生物质对于植物生存的重要作用[J];生物学杂志;2003年05期
10 郝征红,岳晖,邓立刚;大豆异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宁国赞;刘惠琴;马晓彤;;中国苜蓿根瘤菌大面积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A];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1年
2 曾昭海;隋新华;胡跃高;陈文新;陈丹明;郜瑞路;;紫花苜蓿-根瘤菌高效共生体筛选及其田间作用效果研究[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3年
3 马晓彤;刘惠琴;宁国赞;;我国苜蓿根瘤菌与苜蓿共生固氮优良组合研究进展及前景[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吕成群;相思树种根瘤菌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2 陈文峰;刺槐、黄檀、合欢根瘤菌的多相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3 李新蓉;沙冬青属植物繁殖生物学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6年
4 齐代华;九寨沟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环境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化凌;黄河三角洲地区耐盐木本植物引进试验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2 孙太靖;大豆植株氮素动态变化及追施氮肥对其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3 牛艳;宁夏枸杞有效成分及其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D];宁夏大学;2005年
4 李倩;环境因子对丹参生长及活性成分累积的影响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贺玉林;丹参有效成分的积累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6 王兴宁;杜仲叶黄酮类成分含量与土壤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强盛,周开兵,夏仁学,黄仁华,胡利明;柑橘丛枝菌根发育状况田间调查[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4年02期
2 申连英,毛永民,鹿金颖,彭士琪,李晓林,张福锁;丛枝菌根对酸枣实生苗耐盐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4年03期
3 毕银丽,吴福勇,武玉坤;丛枝菌根在煤矿区生态重建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2005年08期
4 李敏,刘润进;蔬菜作物菌根研究新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0年06期
5 赵昕;于涛;王洋;阎秀峰;;丛枝菌根对喜树幼苗的生长效应(英文)[J];林业研究(英文版);2006年02期
6 张林平,齐国辉,杨文利,卢秀茹;银杏容器育苗和丛枝菌根接种试验[J];河北果树;2002年03期
7 叶爱华,吴延军,李晋玲;丛枝菌根技术与优质茶的生产[J];茶业通报;2003年01期
8 魏艳丽;任艳;李红梅;王少杰;张显升;;几种野生花卉丛枝菌根发育状况的研究[J];山东科学;2006年02期
9 金樑;陈国良;赵银;王晓娟;;丛枝菌根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与宿主植物的互作[J];生态环境;2007年01期
10 李熙英;黄世臣;;丛枝菌菌根对1年生高山红景天植株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技;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邦平;陈俊愉;张启翔;郭良栋;;重庆地区梅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2 宋福强;;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诱导紫穗槐产生类防御反应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张美庆;;丛枝菌根在我国的商业化应用[A];第九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1年
4 王幼珊;张淑彬;;不同保藏温度对丛枝菌根真菌G.mosseae侵染能力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杨安娜;;黄山木兰的丛枝菌根真菌[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吕桂云;陈贵林;齐国辉;乜兰春;丁平海;;不同基质下丛枝菌根对黄瓜幼苗的促生作用[A];中国园艺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王幼珊;张淑彬;;丛枝菌根真菌G.mosseae、G.aggregatum保藏方法研究[A];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齐国辉;张林平;李春立;王红梅;仇丽饮;韦翠鸾;刘海军;;丛枝菌根真菌对银杏幼苗生长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李敏;姜德锋;孟祥霞;刘润进;李晓林;;丛枝菌根对芋头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张瑞;孟根花;于林清;李重祥;张宇;乌恩;;丛枝菌根对紫花苜蓿抗盐碱性的影响及其研究展望[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丹 王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2 成叶;[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3 赵永春;[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4 翟姜;[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5 夏长元;[N];农民日报;2003年
6 迟莉;[N];科学导报;2005年
7 ;[N];兵团日报(汉);2001年
8 东方;[N];兵团日报(汉);2004年
9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刘小秧 周湧 王雅儒;[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10 陕西省土肥工作站 冯琛;[N];陕西科技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玉竹;拉巴豆优良根瘤菌的筛选及接种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段廷玉;干扰与竞争条件下丛枝菌根菌和数种作物的互作[D];兰州大学;2010年
3 张倩;植物相互作用与丛枝菌根真菌[D];浙江大学;2011年
4 范七君;丛枝菌根真菌及一氧化氮提高枳抗旱性及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张义飞;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丛枝菌根真菌资源及其生态作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志;丛枝菌根真菌对甜瓜抗旱性的生理效应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龚明贵;黄土高原主要树种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及提高宿主抗旱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姚青;植物对VA菌根的依赖性差异及菌根活化难溶性磷酸盐的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9 周笑白;植物—丛枝菌根真菌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岳峰;丛枝菌根改善旱作水稻/绿豆间作系统中作物生长和氮磷利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洁敏;丛枝菌根真菌对梨苗生长及抗旱耐热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谢亚超;桃、梨和葡萄园丛枝菌根发育与土壤微域环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韦小艳;牡丹根际丛枝菌根真菌的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洋;喜树幼苗丛枝菌根形成与喜树碱含量的对应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谢靖;丛枝菌根真菌提高黄土高原紫穗槐抗旱能力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彭思利;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结构特征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杨慧娟;丛枝菌根真菌在内蒙古草原区铁尾矿废弃地植被恢复中的作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8 张锦娟;黄棕壤橘园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盖华;丛枝菌根真菌对‘丰香’草莓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陈欣;丛枝菌根对蔬菜辛硫磷残留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拉巴豆优良根瘤菌的筛选及接种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3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22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