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野生种质资源地理变异与种源初步选择

发布时间:2017-04-26 10:03

  本文关键词:何首乌野生种质资源地理变异与种源初步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何首乌(Polygonum multilorum Thunb.)为蓼科的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植物,其块根及藤均为名贵的大宗中药材,在保健和化工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本文对全国10 个省份何首乌野生种源的遗传差异和生理、生长及质量性状差异进行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依据叶性状,将31 个何首乌野生种源划分为三大类。 2.通过改进CTAB 法提取出高质量的DNA,首次建立了RAPD 标记在该物种上的良好反应体系。 3.从300 对引物中筛选出40 对稳定且重复性好的引物进行扩增,发现野生何首乌种源具有较高的多态性(69.5%);所检测到的228 条多态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目(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为1.4556,平均基因多样度(Nei's gene diversity)为0.2781,平均信息指数(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为0.4329,研究显示了何首乌野生种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将31 个何首乌野生种源划分为四大类,与叶性状的地理变异基本相吻合,表明各种源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相符。 4.扦插试验结果表明31 个种源的扦插成活率有显著差异;茎段组织培养研究表明何首乌芽的芽增殖培养配方以MS+6-BA1.0mg/L+NAA0.05mg/L 和MS+ 6-BA0.5mg/L+NAA0.02 mg/L培养基较好,生根诱导以1/2MS+6-BA1.0mg/L +NAA0.1mg/L或1/2MS+ 6-BA0.5mg/L +NAA0.05mg/L 培养基较好 5.研究表明: 10 个何首乌种源在生长、生理及质量各性状方面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1)普定、环江和南京种源的总藤长生长迅速,高州、泰山和南京种源的块茎生长较快,而高州、环江和恩施种源的总生物量较高;(2)北方种源的光合速率比南方种源略高,但在单株光合产率上,环江、高州和恩施等南方种源较高,这与总生物量的表现一致;此外南方种源的PSⅡ光化学效率比北方种源高;各种源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各月份的变化差异显著;(3)何首乌各种源在块根、藤和叶片中的6 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差异显著;(4)泰山、嵩县和峨眉种源的总蒽醌含量较高,但高州和泰山种源的结合型蒽醌有效经济产量高于其它种源。  6.通过性状间相关分析,选出11 个性状指标作为何首乌种源选择的指标。  7.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得分模型分析,初步筛选出2 个适合在江苏省推广的优良何首乌种源。
【关键词】:何首乌 RAPD 遗传多样性 组织培养 生长和生理 HPLC 蒽醌 种源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S567.239
【目录】:
  • 致谢3-4
  • 发表的主要论文4-5
  • 摘要5-6
  • Abstract6-17
  • 前言17-20
  • 1 何首乌生物学特性及分布17
  • 1.1 何首乌形态特征17
  • 1.2 生物学特性及分布17
  • 2 何首乌的开发及经济价值17-18
  • 2.1 主要成分、药理及功效17-18
  • 2.2 我国何首乌产业现状18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18-2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20-35
  • 1 何首乌野生资源现状20
  • 2 何首乌种质资源与药材质量20
  • 3 何首乌根、茎、叶形态变异分析和鉴定20-21
  • 4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21-30
  • 4.1 分子标记种类及性质21-24
  • 4.1.1 几种主要的分子标记21-24
  • 4.1.1.1 RFLP21
  • 4.1.1.2 RAPD/DAF/SCAR21-22
  • 4.1.1.3 AFLP22
  • 4.1.1.4 SSR/ISSR22-23
  • 4.1.1.5 SNP23
  • 4.1.1.6 SSCP/DGGE/TGGE23-24
  • 4.1.2 主要分子标记之间的比较24
  • 4.2 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24-30
  • 4.2.1 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分类的应用24-25
  • 4.2.2 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物种进化与亲缘关系研究25-26
  • 4.2.3 优良品种和种子种苗鉴别26
  • 4.2.4 遗传图谱的建立与基因定位26
  • 4.2.5 分子标记的辅助育种26-27
  • 4.2.6 中药真伪、近缘药材及代用品鉴别27-28
  • 4.2.7 药材的野生类型与栽培品种的研究28
  • 4.2.8 粉末、中成药鉴别28-29
  • 4.2.9 道地药材研究29
  • 4.2.10 生药质量标准化的DNA 分子刻划29-30
  • 5 何首乌人工栽培现状及研究进展30-32
  • 5.1 何首乌人工栽培现状30
  • 5.2 何首乌人工栽培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30-32
  • 5.2.1 何首乌繁殖技术30-31
  • 5.2.1.1 扦插育苗研究30
  • 5.2.1.2 种子繁殖30
  • 5.2.1.3 块根繁殖30
  • 5.2.1.4 组培育苗技术研究30-31
  • 5.2.2 何首乌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31-32
  • 5.2.2.1 选地整地31
  • 5.2.2.2 定植技术31
  • 5.2.2.3 田间管理31
  • 5.2.2.4 施肥技术31-32
  • 5.2.2.5 病虫害防治技术32
  • 5.2.3 何首乌的收获和加工利用32
  • 6 生理指标在种源选择中的应用32-35
  • 第二章 何首乌野生种质资源的叶性状变异及聚类分析35-47
  • 1 实验材料35-36
  • 2 实验方法36
  • 2.1 指标测定36
  • 2.2 统计分析方法36
  • 3 结果与分析36-44
  • 3.1 叶性状变异36-38
  • 3.2 叶性状间的相关关系38-39
  • 3.3 主成分分析39-43
  • 3.3.1 特征根39-40
  • 3.3.2 主成分函数40-41
  • 3.3.3 主成分值分析41-43
  • 3.4 聚类分析43-44
  • 4 结论与讨论44-47
  • 4.1 性状变异44-45
  • 4.2 性状间的相关关系45
  • 4.3 主成分分析45-46
  • 4.4 聚类分析46-47
  • 第三章 何首乌野生种质资源的RAPD 分析47-70
  • 1 实验材料47
  • 2 实验方法47-50
  • 2.1 基因组DNA 的提取47
  • 2.2 DNA 质量的检测47-48
  • 2.3 RAPD实验方法48-49
  • 2.3.1 PCR 反应体系的优化48-49
  • 2.3.1.1 镁离子浓度48
  • 2.3.1.2 dNTP 浓度48
  • 2.3.1.3 引物浓度48
  • 2.3.1.4 Taq 酶浓度48
  • 2.3.1.5 退火温度48-49
  • 2.3.2 引物筛选49
  • 2.3.3 PCR 产物电泳检测49
  • 2.4 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49-50
  • 2.4.1 PCR 扩增谱带的统计49
  • 2.4.2 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49
  • 2.4.3 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度量49-50
  • 3 结果与分析50-66
  • 3.1 基因组DNA 的提取及质量检测50-51
  • 3.2 RAPD扩增体系的建立51-52
  • 3.2.1 镁离子浓度51
  • 3.2.2 dNTP 浓度51
  • 3.2.3 引物浓度51-52
  • 3.2.4 Taq 聚合酶浓度52
  • 3.2.5 退火温度52
  • 3.3 RAPD引物筛选与扩增片断多态性52-54
  • 3.4 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54-56
  • 3.5 何首乌种质资源品种群的划分56-57
  • 3.6 何首乌野生种质资源的数字指纹码57-63
  • 3.7 何首乌野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63-66
  • 4 结论与讨论66-70
  • 4.1 基因组DNA 的提取66
  • 4.2 RAPD反应体系66-67
  • 4.3 RAPD引物筛选67
  • 4.4 品种指纹图谱67-68
  • 4.5 栽培品种的聚类分析68
  • 4.6 野生种源的遗传多样性68-70
  • 第四章 何首乌野生种源生长、生理及质量性状地理变异研究70-114
  • 1 实验材料70
  • 2 试验地概况70
  • 3 实验方法70-74
  • 3.1 扦插育苗和种植70-71
  • 3.2 花期、种子成熟期及种子性状的观测71
  • 3.3 生长指标的测定71
  • 3.4 生物量的测定71
  • 3.5 生理指标的测定71-73
  • 3.5.1 光合指标的测定71
  • 3.5.2 叶绿素荧光的测定71-72
  • 3.5.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72
  • 3.5.4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72
  • 3.5.5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72
  • 3.5.6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72-73
  • 3.6 金属元素的测定73
  • 3.7 蒽醌类成分含量的测定73-74
  • 4 统计分析74
  • 5 结果与分析74-108
  • 5.1 何首乌种源花期、种子成熟期及种子性状的地理变异74-76
  • 5.1.1 何首乌各种源开花物候期和结实物候期地理变异74-75
  • 5.1.2 何首乌各种源种子性状的变异75-76
  • 5.2 何首乌种源生长节律和生长动态差异分析76-80
  • 5.2.1 何首乌种源生长节律76-77
  • 5.2.2 何首乌种源总藤长生长动态差异分析77-78
  • 5.2.3 何首乌种源总地径生长动态差异与基部总萌条数差异分析78-79
  • 5.2.4 何首乌种源单株叶面积生长动态差异分析79-80
  • 5.3 何首乌种源生物量的地理变异80-84
  • 5.3.1 何首乌种源生物量的种内和种间变异80-81
  • 5.3.2 何首乌种源各生物量指标种源间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81-83
  • 5.3.3 何首乌种源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83-84
  • 5.4 何首乌种源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和变异84-96
  • 5.4.1 何首乌种源叶绿素的动态变化和变异84-86
  • 5.4.2 何首乌种源可溶性蛋白质的动态变化和变异86-87
  • 5.4.3 何首乌种源硝酸还原酶的动态变化和变异87-88
  • 5.4.4 何首乌种源过氧化物酶的动态变化和变异88-89
  • 5.4.5 何首乌种源光合指标的动态变化和变异89-95
  • 5.4.5.1 光合速率89-90
  • 5.4.5.2 蒸腾速率90-91
  • 5.4.5.3 气孔导度91-92
  • 5.4.5.4 细胞间CO_2 浓度92-94
  • 5.4.5.5 单株光合产率94-95
  • 5.4.6 何首乌种源叶绿素荧光的动态变化和变异95-96
  • 5.4.6.1 各种源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的差异分析95-96
  • 5.4.6.2 各种源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的日变化96
  • 5.5 何首乌种源块根性状与外观形态的地理变异96-99
  • 5.6 何首乌种源藤、叶、块根中金属元素的地理变异99-104
  • 5.6.1 何首乌种源藤中金属元素的地理变异99-100
  • 5.6.2 何首乌种源叶片中金属元素的地理变异100-101
  • 5.6.3 何首乌种源块根中金属元素的地理变异101-102
  • 5.6.4 何首乌种源藤、叶、块根中金属元素分配比例102-104
  • 5.7 何首乌种源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地理变异规律104-108
  • 5.7.1 何首乌种源蒽醌类成分含量的测定104-107
  • 5.7.2 何首乌种源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地理变异107
  • 5.7.3 何首乌种源结合型总蒽醌有效经济产量的地理变异107-108
  • 6 结论与讨论108-114
  • 6.1 花期、种子成熟期的变异108
  • 6.2 种子性状的变异108
  • 6.3 生长节律和生长动态的变异108-109
  • 6.4 单株叶面积生长动态的变异109
  • 6.5 生物量的地理变异109-110
  • 6.6 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变异110
  • 6.7 光合指标的变异110-111
  • 6.8 叶绿素荧光的变异111
  • 6.9 何首乌种源块根性状与外观形态的地理变异111-112
  • 6.10 藤、叶、块根中金属元素的地理变异112
  • 6.11 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地理变异规律与药材质量112-114
  • 第五章 何首乌种源初步选择114-123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114
  • 2 数据处理114
  • 3 结果与分析114-121
  • 3.1 不同种源生长性状与生物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114
  • 3.2 不同种源生物量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114-116
  • 3.3 不同种源光合指标与生物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116
  • 3.4 不同种源生理指标与生物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116-117
  • 3.5 不同种源叶绿素荧光与生物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117-118
  • 3.6 不同种源蒽醌类成分与生物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118
  • 3.7 何首乌种源选择118-121
  • 4 结论与讨论121-123
  • 4.1 生长性状与生物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121
  • 4.2 生理指标与生物量性状的相关分析121-122
  • 4.3 不同种源蒽醌类成分与生物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122
  • 4.4 何首乌种源选择122-123
  • 第六章 何首乌野生种质资源的无性繁殖研究123-128
  • 1 实验材料123
  • 2 实验方法123-124
  • 2.1 扦插繁殖试验123
  • 2.2 茎段组织培养123-124
  • 2.2.1 外植体的准备123
  • 2.2.2 培养条件123-124
  • 3 数据处理124
  • 4 结果与分析124-126
  • 4.1 各种源扦插繁殖试验成活率差异分析124-125
  • 4.2 茎段组织培养125-126
  • 4.2.1 茎段腋芽的诱导125
  • 4.2.2 芽的继代增殖培养125-126
  • 4.2.3 根的诱导126
  • 4.2.4 生根苗移栽126
  • 5 结论与讨论126-128
  • 5.1 各种源扦插繁殖成活率126-127
  • 5.2 茎段组织培养127-128
  • 5.2.1 何首乌芽的增殖培养127
  • 5.2.2 生根诱导培养基的采用127-128
  • 第七章 总结论与讨论128-132
  • 1 基本结论128-129
  • 1.1 何首乌野生种源叶性状变异128
  • 1.2 何首乌野生种源的遗传多样性128
  • 1.3 何首乌繁殖技术128
  • 1.4 何首乌主要经济性状的地理变异128-129
  • 1.5 何首乌生长、生理与生物量等性状间相关关系129
  • 1.6 何首乌的种源选择129
  • 2 讨论与建议129-130
  • 2.1 何首乌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29
  • 2.2 加快何首乌野生种源的鉴定、分类、产量与质量分析以及良种选育工作129
  • 2.3 何首乌种质资源基因库的建立129-130
  • 2.4 何首乌施肥技术的研究130
  • 2.5 何首乌栽培生理和生化方面的研究130
  • 2.6 何首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130
  • 2.7 加强何首乌药理成分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130
  • 3 本研究的特色130-131
  • 4 本研究不足之处131-132
  • 参考文献132-143
  • 详细摘要143-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裕清;赵树进;;何首乌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正交设计优化[J];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09期

2 李玉石;;何首乌蔓插育苗[J];内蒙古林业;1992年09期

3 刘亚锋;;千年“情侣”何首乌出土[J];大自然;1999年02期

4 徐嘉科;徐琼琳;;何首乌人工栽培简介[J];浙江林业;2007年02期

5 薛白耘;;何首乌块根的嫁接[J];中国花卉盆景;2008年08期

6 何耀章;何植毅;冼炎新;;何首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中药材;1991年06期

7 卢隆杰;卢苏;卢毓星;;林下何首乌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7年06期

8 井源;曹益华;谢永林;;何首乌GAP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规程(SOP)[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8年02期

9 于千桂;;泰山何首乌高产栽培方法[J];科学种养;2010年12期

10 吴锦华;;何首乌盆景的制作与养护[J];中国花卉盆景;199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裕清;赵树进;;何首乌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正交设计优化[A];2010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跃;朱新平;郑光明;罗建仁;夏仕玲;;鲮鱼的RAPD遗传分析[A];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余丽霞;李文建;董喜存;周利斌;马爽;;碳离子辐射大丽花矮化突变体的RAPD分析[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李萍;高智谋;江涛;陈艳芬;陈方新;;安徽省辣椒疫霉菌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莉;周广和;杜志强;王锡锋;马占鸿;常胜军;;不同地区麦长管蚜种群的RAPD分析[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6 林慧彬;;不同种质黄芩的RAPD鉴别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吴永官;蒋雅琴;胡春锦;陆少峰;黄思良;付岗;;华南地区瓜类疫霉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科;杨明;包怀恩;;我国四省9株牛带绦虫RAPD分子鉴别分析[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曲颖;李文建;周利斌;刘青芳;董喜存;余丽霞;何金玉;;电子束辐照紫花苜蓿愈伤组织后再生苗的RAPD分析[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10 韩微波;杜连莹;张月学;唐凤兰;刘杰淋;刘凤歧;;实践八号卫星搭载八个苜蓿品种的生理特性与RAPD分析[A];第四届(2011)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旺;警惕何首乌的不良反应[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丁乡;何首乌畅销不衰[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郑智文;何首乌淡季酿商机 猪苓产新价格趋升[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王顺年 吴新荣;药物中毒救治要点[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5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庄乾竹;养发生发巧用何首乌[N];健康时报;2005年

6 戴义洲邋王全安;安徽淮南有机何首乌种植有了地方标准[N];中国质量报;2008年

7 戴义洲邋王全安;淮南有机何首乌有了种植技术规程[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陆善旦;何首乌栽培技术[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9 双柏县农业局茶桑站 李华荣 双柏县科技局 杨大平 张正清;何首乌栽培与管理技术[N];云南科技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宋雨;何首乌种植技术[N];河南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周岐;鹅掌楸属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0年

2 晁岳恩;东南景天锌超积累过程中基因表达差异的cDNA-AFLP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3 宋廷宇;薹菜品质分析及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罗素兰;中国野葡萄资源的RAPD标记及其应用的研究[D];西北农业大学;1999年

5 吴孝兵;扬子鳄保护遗传学及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6 逯晓萍;高丹草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7 王丽;珍稀濒危植物华山新麦草的胚胎学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8 李振侠;苹果砧木耐盐突变体的筛选及其鉴定[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9 薛建华;黑龙江流域野生莲的遗传多样性[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10 刘宪华;受典型氨基甲酸酯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及相关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裕清;不同倍性何首乌染色体C带及其RAPD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侯娟娟;麦红吸浆虫不同滞育虫态的RAPD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徐芬;利用RAPD和18SrDNA基因序列对几种索科线虫系统发育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农保选;中国苏铁科(Cycadaceae)部分种类的RAPD分析及其亲缘关系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5 申响保;马尾松两系杂交F1代RAPD分子鉴别[D];中南林学院;2005年

6 王秀全;白色金针菇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7 张晓波;野牛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8 王振军;RAPD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菌株鉴别及其耐药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9 段国锋;杜鹃花属植物的RAPD标记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10 夏惠;葡萄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何首乌野生种质资源地理变异与种源初步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328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b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