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敞度调控对次生林林冠下红松径高生长量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30 09:12

  本文关键词:开敞度调控对次生林林冠下红松径高生长量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同处于演替层15年生(龄级Ⅰ)和22年生(龄级Ⅱ)的人工红松-天然阔叶混交林为对象,对林下栽植红松个体的开敞度(K)进行调整(K=1.0,1.5,2.0),研究调整后4年间林下红松直径和树高生长量及第4年的红松生物量状况.结果表明:2个龄级红松地径/胸径和树高定期生长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均以K=1.0处理最大;随时间的延伸,K=1.5和K=2.0处理对年生长量的促进效果不断增强,接近或超过K=1.0处理.龄级I的K=1.0处理的树干生物量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而龄级Ⅱ各处理的差异不明显;龄级I各处理的枝叶生物量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而龄级Ⅱ则差异不显著;两个龄级不同年龄针叶的比例及分布状态不同.开敞度为1.0~2.0时有利于次生林林冠下栽植的15~22年生红松的生长发育.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际竹藤网络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红松 开敞度 量化调控 径高生长量 生物量
【基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4070)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3A04)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7GB24320427) 吉林省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
【分类号】:Q948;S757.2
【正文快照】: 红松阔叶林是我国东北温带地区的地带性顶极植被群落.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大面积破坏,目前原始红松阔叶林所占比重很小,次生林占据了绝大部分\[1-2\].如何管理和经营这类次生林,促进其尽快恢复成近顶极红松阔叶混交林,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1-4\].“栽针保阔”动态经营体系即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永祥;张巧明;岳军伟;;小陇山辽东栎林林窗特征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2 刘云,潘存德,李明辉,侯世全,孙丹峰,刘云慧;天山云杉林林冠空隙特征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陈大柯 ,郑焕能 ,周晓峰 ,詹鸿振 ,祝宁 ,鞠永贵;帽儿山次生林类型的形成及经营意见[J];东北林学院学报;1964年00期

4 胡正昌;次生林经营方针和方法的探讨[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5 陈大珂 ,周晓峰 ,丁宝永 ,胡正昌 ,祝宁 ,王义弘 ,赵惠勋 ,鞠永贵 ,金永岩;黑龙江省天然次生林研究(Ⅰ)——栽针保阔的经营途径[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4年04期

6 陈大珂 ,周晓峰 ,丁宝永 ,胡正昌 ,祝宁 ,王义弘 ,赵惠勋 ,鞠永贵 ,金永岩;黑龙江省天然次生林研究(Ⅱ)——动态经营体系[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7 詹鸿振,刘传照,徐桂林,程文俊,李茹秀,李景文;不同庇荫的光照特点及对红松苗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6年02期

8 刘传照,李俊清,金奎刚;林下光照条件与红松幼树生长的相关性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9 周荫祥,商永亮,周建宇,刘淑艳,魏淑杰;红松人工幼龄林调控技术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于立忠;朱教君;吴振铎;卢正茂;赵凤军;王岩;刘胜利;李江;韩玉和;王迪;邹永田;;人工阔叶红松林种间关系分析及调控技术[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松;;闽西山地闽粤栲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3期

2 李荣林;;闽西细柄阿丁枫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3 胡艳丽;毛志泉;沈向;张黎黎;;影响农作物根系冗余影响因子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3期

4 李俊清,崔国发,臧润国;小兴安岭五营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冯仲科;郭清文;张彦林;;单木生物量平差随机模型的比较与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S2期

6 张春雨;赵秀海;王新怡;侯继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红松阔叶林空间格局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7 胡理乐;闫伯前;孙一荣;朱教君;;从径向生长量分析红松幼树生长光需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8 段昌盛;王军辉;马建伟;袁士云;杜彦昌;;秦岭西段锐齿栎林分经营状态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9 王威;郑小贤;宁杨翠;;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典型森林类型结构特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黄庆丰;陈龙勇;郝焰平;宫守飞;;麻栎混交林空间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喻光明;王立国;杨珊;胡利梅;陶文星;;土地整理对生物量平衡及生态环境的影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惠刚盈;赵中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方法与现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3 胡理乐;闫伯前;朱教君;于立忠;;次生林透光伐20年后红松的群落地位[A];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惠刚盈;赵中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方法与现状[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健;余坤勇;赖日文;;闽江流域森林资源碳汇市场价值功能的遥感估测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春平;乌冈栎生物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袁士云;甘肃省小陇山现有林分经营模式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邓伦秀;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效应及材种结构规律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胡艳波;基于结构化森林经营的天然异龄林空间优化经营模型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5 侯振宏;中国林业活动碳源汇及其潜力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6 李燕;福建邵武杉木成熟林碳储量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7 王晓静;红松种群数学模型及其动力学行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方江平;西藏原始林芝云杉林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陈少雄;桉树中大径材培育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建军;广东湛江红树林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善财;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林分结构动态及生物量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邓成;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整体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杰;山东省药乡林场中幼林抚育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月明;天山北坡山地森林空气净化功能分析及生态价值评价[D];新疆大学;2010年

5 卢振龙;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6 宋扬;透光抚育对帽儿山地区“人天混”红松林群落结构与生产力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7 田野;基于施肥处理不同起源毛竹林生物量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8 舒扬;内蒙古沙地主要草本植物生物量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9 王家明;两种低丘马尾松个体生物量分配规律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10 陈龙勇;青阳县栎类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大珂 ,郑焕能;东北天然林的类型划分问题[J];东北林学院学报;1963年00期

2 周晓峰 ,王义弘 ,赵惠勋 ,金永岩;关于三大硬阔的适生条件[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3 周晓峰 ,王义弘 ,赵惠勋;几个主要用材树种的生长节律(一)[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4 鞠永贵 ,金永岩;天然次生林林冠下和林墙内红松人工幼林的生长[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5 丁宝永 ,张树森 ,张世英;红松人工林季节周期生长规律的研究[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6 刘广林;红松人工林的培育[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7 祝宁;生境及其多样性的测定[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8 陈大珂 ,周晓峰 ,赵惠勋 ,王义弘 ,金永岩;天然次生林四个类型的结构、功能及演替[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9 丁宝永 ,鞠永贵 ,张树森 ,张世英 ,于维君;人工落叶松林群落结构的研究[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10 邵彬;水曲柳(实生)幼林适生立地条件的研究[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汤孟平;森林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经营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2 安慧君;阔叶红松林空间结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云;两种不同干扰方式下的天山云杉更新反应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恒庆,安利佳,祖元刚;天然红松种群形态特征地理变异的研究[J];生态学报;1999年06期

2 韩铭哲;红松种群更新格局动态和趋势的探讨[J];华北农学报;1988年02期

3 张恒庆,安利佳,祖元刚;红松RAPD实验中各组成成份含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J];木本植物研究;1999年02期

4 金春英,王庭芬;红松胚胎发育及其淀粉的动态[J];植物研究;1987年01期

5 祖元刚,于景华,王爱民;红松天然种群风媒传粉特点的研究[J];生态学报;2000年03期

6 寿振黄 ,王战 ,夏武平 ,李清涛 ,何鸿恩;介绍“红松直播防鼠害之研究工作报告”[J];动物学杂志;1958年04期

7 吴隆坤,李岩;凉水、丰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红松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刘玉喜;唐翠;詹亚光;;红松成熟胚离体培养器官发生组织学研究[J];植物研究;1992年02期

9 周瑞昌,林甲;黑龙江省东部山地植被及其合理开发利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85年02期

10 金春英;红松配子体的发育过程[J];植物研究;198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靳月华;陶大立;杜英君;刘雅言;刘桂珍;詹瑞云;;用低温紫外辐照方法研究针叶自由基的ESR谱[A];第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2 刘海丰;王运静;庞建光;黄体冉;李东伟;张志明;李连芳;;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枯死物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3 靳月华;陶大立;杜英军;刘桂珍;刘雅言;徐杰;詹瑞云;;越冬针叶叶绿体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波谱[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4 图力古尔;陈今朝;王耀;范宇光;;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大型真菌多样性[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韩丽娟;张丽辉;杨松涛;杨柏明;;长白山野生植物资源简介[A];第六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赵大显;吴红松;吴小平;欧阳珊;邓宗觉;刘月英;;基于rRNA基因ITS-1序列探讨扭蚌和反扭蚌的分类位置[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蒋国华;7600棵红松有了“监护人”[N];黑龙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晶;东北东部主要成林树种光合生理生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继勇;帽儿地区不同植物功能群叶片性状的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2 杨金艳;CO_2浓度升高情况下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3 吴s,

本文编号:336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336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0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