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不同生长阶段油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关键词:黄土高原不同生长阶段油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撂荒地为对照,油松人工幼龄林(13~15 a)、中龄林(25~27 a)和成熟林(41~43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黄土高原典型油松人工林不同生长阶段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油松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为93.08、122.64和191.34 mg·kg~(-1),随发育阶段呈显著增加趋势,且显著高于撂荒地(42.93mg·kg~(-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随土层深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0~20 cm土层油松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较撂荒地分别提高了134.2%、221.7%和375.7%,在20~40 cm土层分别提高了101.3%、164.3%和337.5%,在40~60 cm土层分别提高了103.1%、146.2%和303.0%.油松胸径、高度、根系生物量以及枯落物的厚度、生物量、全氮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油松根系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微生物特征的主要因子.油松生长过程中,枯落物和根系凋落物显著影响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植被恢复 生长阶段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理化性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508)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3JZ0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D2013021)资助~~
【分类号】:S714.3
【正文快照】: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是土壤碳、氮、磷等的植物有效性及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介质[1],虽仅占土壤碳库的1%~4%,却是土壤有效养分的给源和库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对环境有极强的敏感性,被公认为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和敏感指标,可作为土壤质量以及整个生态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荣;铁牛;张秋良;刘洋;张智慧;;内蒙古中部山地油松人工林健康评价研究——以蛮汉山油松人工林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2期
2 杨锁胜;胡小林;;秦岭西段油松人工林碳素空间分布规律研究[J];甘肃科技;2013年05期
3 高云昌;张文辉;何景峰;王晋堂;;黄龙山油松人工林间伐效果的综合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5期
4 韩有志,王月娥,梁胜发;太行山林区中部土壤养分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5 刘宏文;程小琴;康峰峰;;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变化及其环境解释[J];生态学杂志;2014年02期
6 赵玉娟;李军;王学春;李小芳;邵明安;;延安油松人工林地水分生产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7期
7 李民义;张建军;郭宝妮;黄明;茹豪;;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水文效应[J];生态学杂志;2013年05期
8 罗伟祥;黄增兴;;油松人工林生产结构及其生物量的初步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1981年06期
9 莎仁图雅;田有亮;郭连生;;大青山区阳坡油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10 程小琴;韩海荣;康峰峰;;山西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积累及其分布[J];生态学杂志;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战伟庆;张志强;武军;肖金强;;华北油松人工林冠层穿透雨空间变异性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1届4次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莎仁图雅;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水分特征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2 白静;油松人工林生长特征及其与林分结构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3 程小琴;山西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土壤碳特征对林分密度调控响应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4 王梅;陕北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生物学特性与天然化发育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江萍;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6 李国雷;密度调控对针叶人工林地被和土壤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贺姗姗;北京山区油松人工林林分结构与生长模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陈晓燕;大青山前山区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和植被承载力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伟伟;太原东山油松人工林数量特征与生物多样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2 章文佳;油松人工林群落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郭艳荣;内蒙古中部山地油松人工林健康评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勇;山西省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光合特性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5 张硕;间伐对油松人工林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6 秦琰;油松人工林林隙特征及其对更新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7 徐步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油松人工林建模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8 乌吉斯古楞;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密度对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9 高云昌;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近自然间伐抚育及其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修勤绪;中国北方油松人工林结构分析和近自然改造林分作业体系设计[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本文关键词:黄土高原不同生长阶段油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2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392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