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毛菌目及绒泡菌目部分黏菌资源生物活性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团毛菌目及绒泡菌目部分黏菌资源生物活性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农业大学》 2014年
团毛菌目及绒泡菌目部分黏菌资源生物活性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王琬
【摘要】:黏菌的分布是非常广泛,它们几乎遍布世界上任何地方,最常见于森林中的阴凉湿润之处。它的着生基质多种多样,可生长在树木表面、落叶、枯枝、土壤、活体的动植物甚至真菌上[1]。黏菌在化学成分方面、分子生物学和活性成分开发等多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及应用价值,并且黏菌还经常作为细胞衰老和研究抗癌作用的典型生物。此外,,介于黏菌的生活史非常特殊有别于其他两界,所以其分类地位存在很大争议。 本实验通过在长白山地区采集到156份标本隶属于鹅绒菌亚纲Ceratiomyxomycetidae、腹黏菌亚纲Myxogastromycetidae和发网菌亚纲Stemonitomycetidae的5目7科15属。大青沟地区采集到66份标本隶属于腹黏菌亚纲Myxogastromycetidae和发网菌亚纲Stemonitomycetidae的4目5科10属。从基物种类的不同可初步判定黏菌的生长对其基物是具有一定选择性,对其生长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团网菌属和团毛菌属还有发网菌属的黏菌多生长在腐木倒木上;绒泡菌属黏菌对生长基物要求不高,适应多种基物的生长,其营养需求较广泛。 通过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发现24°C是细钙丝菌原生质团较适宜的生长温度;25°C是鳞皮菌和大孢钙皮菌原生质团适宜的生长温度;26°C是煤绒菌原生质团较适宜生长;而对于暗红变毛菌在23°C-28°C的区间没有显著性的变化。本实验研究通过不同的转速和温度达到优化培养的目的。鳞皮菌和大孢钙皮菌原生质团转速较低,钙丝菌和煤绒菌居中;暗红变毛菌对于需氧量没有大的变化。为原生质团液体发酵培养提供依据。 通过对六种黏菌子实体脂溶性成分分析发现:灰绒泡菌(P. cinereum)子实体脂溶性成分的主要化合物类型有烷烃类、苯酚类、甾体类等。光壳双皮菌(D. crustaceum)子实体脂溶性成分的主要化合物类型有高级醛、不饱和高级脂肪酸、酯类、高级脂肪烃、醚类、不饱和高级醛和甾烷等。粉瘤菌(L. epidendrum)子实体脂溶性成分主要脂类、醚类、烯醇、香豆酮等。美发网菌(S. splendens)子实体脂溶性成分的主要化合物类型有酯、高级脂肪烃、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刺发网菌(S. flavogenita)子实体脂溶性成分的主要化合物类型有高级醛、不饱和高级脂肪酸、油酸、甾醇类、高级脂肪酸等。黄垂网菌(A. obvelata)子实体脂溶性成分的主要化合物类型有不饱和高级脂肪酸、油酸、酯类、高级脂肪酸等。 由实验可知六种供试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克氏库克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抑菌效果最弱。光壳双皮菌(D.crustaceum)和黄垂网菌(A. obvelat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抑制作用最好;粉瘤菌(L. epidendrum)和美发网菌(S. splenden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沙门氏菌抑制作用较强;刺发网菌(S.flavogenita)对伤寒沙门氏菌抑制作用最弱;灰绒泡菌(P. cinereum)对四种细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对于团毛菌目的团毛菌科黏菌进行种内亲缘关系的探讨,本实验测得的三条序列在Genbank上注册号分别为:KJ496053,KJ496051,KJ496052。根据系统发育关系建立系统发育树,T.varia和T.favoginea在同一个分支中,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而Arcyria的A.occidentalis自己处于独立的一个分支,与T.varia和T.favoginea处于同一个结点,但是没有和其他的同属的黏菌处于一个分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567.3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莹,赵华斌,郝家胜;分子系统学的理论、方法及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潘景芝;张旭;刘福杰;王琦;李玉;;蓝灰团网菌ITS rDNA的PCR扩增及序列测定[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3 李玉;“鬼屎”考[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史立平,李玉;不同营养介质、pH值对黏菌孢子萌发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刘朴;白秀娟;王琦;;筒菌12S rDNA的PCR扩增及序列测定[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6 史立平,李玉;圈绒泡菌的生活史[J];菌物学报;2005年02期
7 潘景芝;张旭;刘福杰;王琦;李玉;;淡黄绒泡菌原质团的培养及其rDNA-ITS序列分析(英文)[J];菌物学报;2010年06期
8 朱鹤;王琦;;黏菌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菌物研究;2009年Z1期
9 辛如;张惠文;李新宇;寇巍;刘宏生;;利用16S rDNA序列对十株根瘤菌系统发育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小姝;黏菌主要类群营养体阶段发育特点及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2 朱鹤;中国北方代表地区黏菌主要类群的个体发育及化学成分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明;粒毛盘菌属(Lachnum)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2 余应建;;一株撑绿杂交竹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主要培养特性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7期
3 唐保宏;苗文莉;张一折;;河南省虫草资源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4 张林平;徐崇春;汪光永;黄学亮;;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药用真菌资源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5 赵桂华;;江苏地区黑麦草冠柄锈病的发生和病原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6 谷硕;陈小姝;朱鹤;王琦;;小绒泡菌子实体和菌核诱导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7 余智城;林秀香;林秋金;陈振东;卢松茂;;中国芦笋茎枯病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8 马双双;吴茜茜;蔡敬民;;粒毛盘菌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9期
9 王莹,赵华斌,郝家胜;分子系统学的理论、方法及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聂刘旺;宋娇莲;张颖;曹承和;;基于线粒体ND4基因探讨水龟组系统发生关系(英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大荣;;我国虫草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二卷)[C];1991年
2 李兆兰;郑涛;;安徽产亚香棒虫草与冬虫夏草化学成分比较[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C];1991年
3 杨大荣;李朝达;杨跃雄;舒畅;;云南高寒地区虫生真菌资源[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C];1991年
4 武觐文;王德祥;;华北和东北地区的虫生真菌名录[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C];1991年
5 谷桓生;梁曼逸;赵国莉;赵玉明;;吉林省虫草种类调查初报[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C];1991年
6 章卫民;李泰辉;李小康;徐学平;钟韩;;南岭及鼎湖山两自然保护区的虫草资源调查[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四卷)[C];1996年
7 余素芹;;教育与人类遗传素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王慧钧;;第三章 城市共生论[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9 刘朴;李玉;王琦;;全白绒泡菌个体发育研究[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A simple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phylogenetic tree[A];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术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勇;细基格孢属、匍柄霉属及其近似属的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伊珍珍;旋唇纲、寡膜纲和前口纲纤毛虫原生动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李敏;异翅亚目DNA条形码,谱系生物地理学及花蝽科(狭义)分子系统发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鄢小宁;利用黄瓜幼苗内生真菌种子处理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闫小玲;基于cpDNA单倍型和SSR分析的银杏群体遗传结构和谱系地理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郭意;家蚕核苷酸多态性和选择印迹及驯化历史[D];西南大学;2011年
7 于红松;家蚕黑色素合成途径基因的分子进化[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杜萍;中国野生毛木耳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杨慧;云南糯稻遗传多样性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刘志勇;蜜蜂性等位基因csd多态性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佳;鲟形目部分种类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的分子进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印展;山东蝗虫分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于清伟;大杯蕈优良菌株筛选与栽培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陈曦;东北地区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婷婷;安徽常绿杜鹃花上斑痣盘菌物种多样性研究及散斑壳属两近似种的分子鉴定[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胡浩;兰科槽舌兰属DNA条形码研究及其系统发育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7 陶娟;基于线粒体基因序列探讨广义花臭蛙种群遗传结构[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健;云南、河南两省日本三角涡虫基于mtDNA COI基因片段的分子系统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芳;河南省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朝辉;从道金斯与古尔德之争看达尔文主义的未来发展及意义[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泰初;刘朝良;肖林珍;;线粒体基因组(mtDNA)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2 王莹,赵华斌,郝家胜;分子系统学的理论、方法及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3 胡松年,阎隆飞;肌动蛋白与真核生物的进化[J];动物学报;1999年04期
4 张莉,钱雨,顾福康;原生动物线粒体DNA的研究进展[J];动物学杂志;2004年04期
5 李莉娅,邓志威,李军,付宏征,林文翰;中国南海海绵Cinachyrella australiensis化学成分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1期
6 闫爱民,陈文新;三个根瘤菌新亚群的 16SrDNA-RFLP 分析[J];高技术通讯;1998年09期
7 肖孝梅,徐石海,杨凯;西沙仙掌藻Halimeda X ishaensis的次级代谢产物[J];光谱实验室;2005年06期
8 陈萍;徐美琴;陈双林;;甘肃粘菌考录[J];甘肃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9 陈双林;广西粘菌考录[J];广西植物;2002年04期
10 戴群;陈双林;陈萍;徐美琴;周松林;;贵州黏菌初报[J];广西植物;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双林;;生物多样性在黏菌中的表现[A];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史立平;绒泡菌目与团毛菌目一些黏菌生活循环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3年
2 王晓丽;黏菌显型原质团显微—亚显微形态及核骨架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乐;吉林省长白山区黏菌纲生物多样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
2 张亚波;绒泡菌科Physaraceae和团毛菌目Trichiales部分黏菌分子系统学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3 刘朴;主要黏菌个体发育、分子系统学及化学成分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4 刘晨光;黏菌延长因子的序列测定及其分子系统学初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琦;李玉;;中国团毛菌目黏菌分支分类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王琦,年淑青,李玉;团毛菌目黏菌主要属种个体发育研究初探[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3 王琦,李玉,乔春贵;团毛菌目粘菌数量分类学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4 朱鹤,王琦;团毛菌目粘菌的培养及个体发育初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王琦,李玉;团毛菌目Trichiales粘菌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鹤;团毛菌目粘菌系统分类的生物学及化学依据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
2 张亚波;绒泡菌科Physaraceae和团毛菌目Trichiales部分黏菌分子系统学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3 王琬;团毛菌目及绒泡菌目部分黏菌资源生物活性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
相关作者
>张亚波 >朱鹤
>王琬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团毛菌目及绒泡菌目部分黏菌资源生物活性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8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68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