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岛东北部沿海实测台风浪特性
本文关键词: 舟山岛 台风浪 波浪特性 波浪谱 相关系数 出处:《水科学进展》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解影响舟山岛的台风浪特性,基于舟山岛东北部沿海水域深、浅水两个测站同步测量的6个台风过程波浪资料,统计分析了两测站的波参数变化和谱变化特性,探讨了波浪变化的原因。研究显示:1灿鸿过程的深、浅水站最大波高均大于其他5个台风浪过程;2多数台风浪过程深水站波向主要为东及东南东向,而浅水站主要为东、东北东及东北向,水下地形对波向变化起主要作用;3不同路径台风对两测站谱型有明显影响,灿鸿、巴蓬、黄蜂和天鹅过程的波浪在两站以双峰谱为主,苏迪罗和杜鹃过程深水站波浪以单峰谱居多,浅水站则多峰谱多于单峰谱。研究成果对沿海建筑物的设计以及防灾减灾有重要参考价值。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yphoon waves in Zhoushan Island, six typhoon wave data were measured synchronously by two shallow water stations in the northeast coastal waters of Zhoushan Island.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ve parameters and spectra of the two stations a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causes of wave variation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wave height of the shallow water st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five typhoon wave processes. (2) in most typhoon wave processes, the wave directions of deep water stations are mainly east and southeast, while shallow water stations are mainly east, northeast and northeast, and the underwater topography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wave direction change; (3) Typhoon with different paths has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spectral patterns of the two stations. The waves of the processes of Chan-hung, Bafeng, wasp and swan are mainly bimodal in the two stations, and the waves in the deep water stations of Sudiro and Rhododendron process are mostly single-peak. The multi-peak spectrum of shallow water station is more than that of single peak spectrum.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sign of coastal buildings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程海洋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2AA0526)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Q16D060007)~~
【分类号】:P731.22
【正文快照】: 台风对浙江沿海影响显著,主要在每年5月至11月出现,8月出现最多[1],其引起的波浪常常对港口、海堤等沿海建筑物产生重大破坏,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舟山岛位于杭州湾外舟山群岛南部,受台风浪影响严重。2015年第9号超强台风“灿鸿”于7月11日以强台风级别在舟山登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佳;王燕妮;左军成;;江浙沿海台风特征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2 梁连松;李瑞杰;丰青;孔从颖;宋晓波;;舟山海域台风浪数值模拟[J];水道港口;2014年06期
3 杨斌;冯卫兵;张俞;;Wave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outh Part of the Radial Sand Ridges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J];China Ocean Engineering;2014年03期
4 黄世昌;赵鑫;娄海峰;谢亚力;;浙江沿海超强台风作用下的台风浪波高[J];海洋通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邱婷;左军成;王鼎琦;吕晓凤;刘大海;;南海海表温度气候变异及对局地台风的影响[J];海洋科学进展;2017年01期
2 杨斌;施伟勇;叶钦;张自历;杨万康;宋泽坤;;舟山岛东北部沿海实测台风浪特性[J];水科学进展;2017年01期
3 戴路;李瑞杰;梁连松;宋晓波;丰青;;江苏沿海台风浪数值模拟[J];海洋环境科学;2016年06期
4 贾德君;李范春;;应用恒定范围张力系统的船舶港口系泊安全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5 贾德君;李范春;赵天宇;孟轲;;高海况下船舶停靠过程安全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6 范从建;李瑞杰;戴路;李春辉;梁连松;;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对近岸波浪场的影响[J];水运工程;2015年12期
7 邵杰;胡列翔;杨雷霞;穆锦斌;;SWAN模型与BW模型在舟山泗礁换流站设计波浪计算中的联合应用[J];水运工程;2015年10期
8 何倩倩;杨娟;王卫远;;台风“达维”影响期间江苏海域台风浪研究[J];海洋通报;2015年05期
9 宋晓波;史剑;李瑞杰;陶爱峰;;基于浪流耦合模型的台风浪数值模拟[J];海洋湖沼通报;201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付仁;姜斌;;登陆我国台风的特点及影响分析[J];人民长江;2014年07期
2 孙佳;左军成;黄琳;蔡晓杰;李青青;;东海沿岸台风及风暴潮灾害特征及成因[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3 王一新;苑希民;杨敏;;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台风的主要特征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3年06期
4 唐建;史剑;李训强;邓波;晋明明;;基于台风风场模型的台风浪数值模拟[J];海洋湖沼通报;2013年02期
5 姬厚德;蓝尹余;赵东波;;SWAN在台湾海峡台风浪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J];水道港口;2013年02期
6 林伟;方伟华;;西北太平洋台风风场模型中Holland B系数区域特征研究[J];热带地理;2013年02期
7 李勇;王红茹;;2012年31省份GDP含金量大排名[J];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08期
8 何小燕;胡挺;汪亚平;邹欣庆;施晓钟;;江苏近岸海域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J];海洋科学;2010年09期
9 王晶;卢美;丁骏;;浙江沿海台风风暴潮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2010年03期
10 张建海;于忠凯;庞盛荣;;浙江地形对台风Khanun影响的数值试验和机理分析[J];科技导报;2008年2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克林,丁平兴,朱首贤,孔亚珍;长江口附近海域台风浪的数值模拟——以鹿沙台风和森拉克台风为例[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4年05期
2 黄君宝;赵鑫;李志永;;南海北部湾台风浪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水运工程;2008年01期
3 赵红军;宋志尧;徐福敏;程晨;;南中国海台风浪数值模拟研究——以台风“珍珠”为例[J];海洋工程;2010年03期
4 丁峗;;滨海核电可能最大台风浪的推算[J];海洋预报;2011年04期
5 毛科峰;陈希;萧中乐;王骥鹏;梁毅;;复杂岛屿海域的台风浪局地特征模拟与分析——以舟山海域为例[J];海洋学研究;2011年04期
6 刘寒;郑崇伟;林刚;孙岩;李靖;;1105号台风“米雷”台风浪模拟研究[J];海洋预报;2013年03期
7 蓝昌华;香港附近海域台风浪初步研究[J];热带海洋;1984年03期
8 娄洪恩;;台风浪推算的动态规划模型[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7年02期
9 李元治;;8509号台风浪的推算与分析[J];海岸工程;1988年02期
10 徐启明,谭常波,房文鸾,章家琳;计算东海台风浪大面分布的追踪波方法[J];海洋预报;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继抅;赵宏杰;曹祥村;;台风浪特征分析及其对船舶安全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第二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刘飞;肖鹏;;上海沿海台风浪涌特征分析[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刘飞;肖鹏;黄宁立;;上海沿海台风浪过程特征分析[A];第九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管长龙;刘首华;李锐;;罗莎台风浪的能量平衡[A];“海洋动力过程与天气、气候变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曹祥村;袁群哲;;台风浪及其对船舶的影响[A];海浪海啸与实用航海技术[C];2006年
6 邹兰军;刘晓波;漆梁波;夏立;张福萍;;超强台风韦帕(0713)引发的台风浪数值模拟分析[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赵群;;“韦帕”台风浪数值模拟的研究快报[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淑芳;海洋上混合层对台风浪响应的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文峰;台风浪在我国内海的传播、演变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爱梅;台风浪同化模式建立及南海冬季风背景下台风浪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3 余墅幸;浙江省沿海风暴潮位对台风浪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史玉姣;东中国海台风浪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袁凯瑞;台湾海峡台风浪及寒潮浪的数值模拟和数值实验[D];厦门大学;2013年
6 孙瑞;南海北部台风浪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动力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7 孙斌;SWAN模型在风浪场预报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尹洪强;基于SWAN模式下南海台风浪的推算[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9 叶雨颖;台湾海峡风浪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杨洋;西北太平洋台风浪后报[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83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483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