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及评判准则研究
本文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指标体系 评判标准 承载状况 出处:《水利学报》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用水和排泄强度的不断增大,水资源数量和质量成为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约束因子,也是影响水资源承载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水资源、经济社会、水生态、水环境综合角度,基于"量、质、域、流"四大方面构建水资源承载力"四层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水资源承载状况的评价标准、评判方法和水资源承载类型的划分方法,为水资源承载力评估和状态诊断提供方法支撑。本文以天津市为例开展现状水资源承载力评估分析,研究表明:天津市在入境和本地水总水量35.98亿m~3、生态补水2.8亿m~3、出境水量12.95亿m~3、污水一级A出水COD水质标准的情况下,天津市水量承载力区间为1 686万~1 772万人,水质承载力区间为1 169万~1 393万人,水资源承载力区间为1 169万~1 393万人,均值1 281万人;天津市水资源承载状况属于水资源超载区,类型为水质超承载型。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of social water use and discharge intensity,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water resources have become the main constraint factors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y, and also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Based on the four aspects of "quantity, quality, region and flow",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s constructed, and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s put forward. The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water resources bearing capacity type provide method support for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and condition diagnosis. This paper takes Tianjin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ut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otal water quantity of three billion five hundred and ninety-eight million mm3, ecological rehydration of 280 million mm3, outflow volume of one billion two hundred and ninety-five million mm3 and effluent COD quality standard of first class A effluent of Tianji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ianjin water is 16.86 million to 17.72 million people. The range of water quality carrying capacity is 11.69 million ~ 13.93 million people, the range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s 11.69 million ~ 13.93 million people, the average is 12.81 million people,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n Tianjin belongs to water resources overload area, and the type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s water quality overloading type.
【作者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4013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9274,51679253)
【分类号】:TV2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嵘,蒋晓辉,薛惠峰,沈冰;缺水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模型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惠泱河,蒋晓辉,黄强,薛小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1年01期
3 孙富行;水资源承载力支撑理论探讨[J];海河水利;2003年03期
4 赵威,焦士兴;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定量研究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开封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吴九红,曾开华;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水利经济;2003年03期
6 张戈平,朱连勇;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理论及方法初探[J];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02期
7 孟凡德,刘贤赵;烟台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驱动力研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8 龙腾锐,姜文超,何强;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新认识[J];水利学报;2004年01期
9 赵西宁,吴普特,王万忠,冯浩;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年04期
10 冯利华,黄中伟,马跃纲;金华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J];热带地理;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雷雷;盖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魏素芳;;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方法研究[A];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C];2009年
3 陈绍军;冯绍元;霍再林;李王成;王为;;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4 杨路华;王文元;韩振中;高惠嫣;夏辉;;内蒙古阿旗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计算[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5 刘波;刘玲;;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体系框架构建初探[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6 刘锐;陈伟亚;;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7 李连侠;廖华胜;蒋敏;高志辉;刘达;;相对丰水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8 吕萍;刘东;赵菲菲;;建三江分局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A];黑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丽玲;;厦门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高希星;;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调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陈绍军 冯绍元 李王成 霍再林(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构建西北旱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水利报;2006年
2 覃绍 李学通 四川省水电勘测设计院;四川水资源承载力初探[N];人民长江报;2012年
3 秦延安;沿渭城市发展要考虑水资源承载力[N];黄河报;2014年
4 叶婷;新建城市应考虑水的承载力[N];中国建设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马吉巍;基于优化配置的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任冲锋;不确定性条件下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优化提升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3 高镔;西部经济发展中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丁超;支撑西北干旱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模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5 胡吉敏;沿海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李川;辽宁环渤海地区重点产业发展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7 滕朝霞;济南市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计算及其调控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爱红;天津市大港区水资源承载力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许世存;吉林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魏亚蕊;中原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郭旋;义乌市水资源承载力仿真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5 温雅欣;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杨书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水资源承载力模拟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明成;河口岛屿型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范通达;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在安徽省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董雯;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10 何光荣;饶河源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56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556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