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上游串联双调压室系统稳定断面面积设计

发布时间:2018-06-07 20:07

  本文选题:水电站 + 串联双调压室 ; 参考:《水电能源科学》2016年04期


【摘要】:为解决上游串联双调压室系统中调压室稳定断面面积设计的问题,基于托马假定,推导了串联双调压室系统的特征方程,根据霍尔维茨稳定判据得出了上游串联双调压室系统调压室临界断面面积的稳定域,并分析了串联双调压室系统稳定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串联双调压室系统稳定域边界线由两条交于一个拐点的曲线组成,在拐点处靠近机组的调压室有最小临界稳定断面面积。最后,推导得出了串联双调压室系统稳定域边界线拐点的解析计算公式,提出了串联双调压室系统调压室临界断面面积的设计原则,为串联双调压室系统调压室临界断面面积的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design of the stable section area of the surge chamber in the upstream series double surge chamber system, the characteristic equation of the series double surge chamber system is derived based on the Thomas assumption. According to Holwitz stability criterion, the stability region of critical cross section area of upstream double surge chamber system is obtained, and the variation of stability region of series double surge chamber system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undary of the stability region of the series double surge chamber system is composed of two curves intersecting at one inflection point, and the minimum critical stable section area of the surge chamber near the unit is found at the inflection point. Finally, the analytical calculation formula of the inflection point of the boundary line of the stability region of the series double surge chamber system is derived, and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critical section area of the pressure regulating chamber of the series double surge chamber system is put forward.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critical cross section area of the surge chamber in series double surge chamber system.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9159)
【分类号】:TV73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永光,杨建东;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调压室阻抗系数[J];水利学报;2005年07期

2 宋长福;夏小娟;;基于水锤—调压室联合计算的阻抗系数选择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05年06期

3 巨荣文;余建强;;色尔古电站调压室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水力发电;2008年01期

4 朱永忠;张健;;用随机微分方程模型求解调压室涌波[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5 王利卿;杨志豪;杨志超;;水体惯性对调压室波动的影响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年05期

6 王治中;王建林;赵毅力;;水电站调压室设置必要性判式的分析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7 杨勇;;水电站调压室的稳定性研究[J];红水河;2011年02期

8 王明锋;;海甸峡水电站调压室稳定断面选定及其涌波计算[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年03期

9 袁义发;樊红刚;李凤超;陈乃祥;;计及管道特性的调压室三维流场计算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2年01期

10 刘畅;程永光;;长连接管和分流调压室的波动稳定和衰减特性[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包冀邢;王立成;段雪莹;;齐热哈塔尔水电站调压室结构有限元设计[A];2012全国水工泄水建筑物安全与病害处理技术应用专刊[C];2012年

2 胡亮;雷振华;杜晓晓;;电站调压室滑模的应用[A];科技创新与现代水利——2007年水利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贺翠华;王小梅;杨建东;;气垫调压室气室常数敏感性分析[A];2007年湖南水电科普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华富刚;胡明;;带狭长上室调压室水面线的非恒定数值仿真计算[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08)[C];2008年

5 刘德有;王丰;张健;陈付山;;抽水蓄能电站采用气垫式上游调压室的探讨[A];2004年全国抽水蓄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马林艳;孙璇;;粟子坪调压室安全监测设计[A];全国大坝安全监测技术信息网2008年度技术信息交流会暨全国大坝安全监测技术应用和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曾艳梅;黄素满;喻忻;;Rudbar水电站水力过渡过程分析研究[A];水电设备的研究与实践——第十七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忠海;世界最大的差动式调压井群[N];凉山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鲍海艳;水电站调压室设置条件及运行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朱永忠;水电站水击和调压室涌浪的随机数学模型及其求解[D];河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兴;水电站压力管道系统时间变态水击模型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2 缪明非;长距离引水式水电站调压室水力特性及多目标优化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3 郑向阳;有调压室水电站多机一洞时水力调速系统稳定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4 李启升;高边墙地下调压室衬砌结构工作性态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刘军;大型长廊式调压室围岩稳定性及结构特性三维有限元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6 刘松舰;调压室水位波动及压力管道水击压强的计算和试验[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7 陈方亮;调压室水力损失特性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吉海洋;水电工程调压室阻力系数研究[D];西华大学;2014年

9 陈浩;水电站上下游双调压室引水发电系统水力过渡过程计算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刘和兵;水电站过渡过程波动叠加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92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992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4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