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9-12-05 07:01
【摘要】:指出了地表水与地下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的相互作用模式和转换规律是水文学以及水文地质学长期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收集并整理了现有的最新成果资料,总结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的校正关键点在于获取非模型本身的信息;对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界面的确定和提高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的精确度两大方面研究工作分别作出了展望,并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提高研究对象实时资料观测与反馈效率,建立实体与模型同步调度机制,即时优化仿真模型,实现可视化交互界面;针对不同研究尺度的区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模型相互结合,不断完善耦合度,提高耦合模型精确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明敏;浅论城市垃圾卫生填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8年04期

2 P.Otte.Kontanz;赵鹤平;;地下隧道和输水建筑物对地下水流动的影响[J];地理译报;1989年03期

3 冯全洲;;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宏观识别及划分方案[J];工程勘察;1993年02期

4 P.A.White;用电极组合测量地下水流动方向和速度[J];石油物探译丛;1994年06期

5 梁杏,张人权,宋胜武,杨建宏,崔长武;溪洛渡水电站坝址区地下水流动系统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02年01期

6 张建鑫;王铁良;曹渊;梁煦枫;;某区域地下水流动与核素~3H迁移的数值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7 ;用放射性方法探测地下水[J];煤田地质与勘探;1974年02期

8 沙金煊;论多重补给下的地下水二元不稳定流动[J];水利学报;1982年03期

9 梁杏,孙连发,赵凤楼,李志华;运用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研究水质问题[J];地球科学;1991年01期

10 王新娟;周训;;北京市永定河流域地下水~(14)C年龄的初步分析[J];地质论评;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小双;曾志斌;刘运涛;周称称;;利用地下水监测资料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关系——黑河监测断面水质状况[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1年卷(下册)[C];2011年

2 赵春虎;李国敏;郭永海;王驹;黎明;;甘肃北山区域地下水流动特征[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谢明魁;赵峰;吴中州;苏建黎;;快速自电测量找地下水[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绍辉;杜恩昊;张佳宝;;有限分析法解地下水流动中的几个问题[A];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王洪斌 通讯员 蔡媛媛;山西模拟研究地下水促合理开发[N];中国水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丹丹;地下水流动空间数据并行计算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2 蒋小伟;盆地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韩冬梅;忻州盆地第四系地下水流动系统分析与水化学场演化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文龙;基于地下水对洪水响应的含水层水力参数反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2 王福章;解地下水流动问题的无网格局部Petrov-Galerkin法[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魏刚;淮河流域地下水流动系统排泄区特征及其数值模拟[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69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569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f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