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在双层不同空化阈值液体中的不对称传播
【图文】:
能量传输现象,即热整流现象[2].之后,声波能量的不对称传输现象,即声二极管也被发现,并得到了实验的支持[3].人们通过数学等效的LC传输线电路,对热整流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结果也支持了先前数值模拟的结果[4].这些能量不对称传输系统通常都是精心设计和构造的.本文给出一个简单的一维相互耦合的左右液体系统,当强超声通过该系统时,也能显示出声波能量传输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与输入声波的强度以及液体的性质有关.1原理介绍不对称声能量传输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设有左右两种液体,其空化阈值(Q)不同,分别为QL和QR,设QL≥QR.为了便于分析,,假设左右液体的其他物理性质相同,如密度、黏度、声速等,即ρL=ρR、μL=μR、cL=cR.驱动声压P=PL=PR.当声波由左端向右端传输时(L-R传输),声压始终低于空化阈值,所以空化不会发生,不存在空化泡导致的衰减,所有的衰减由溶液本身以及容器壁的吸收引起.当声波由右端向左端传输时(R-L传输),由于QR远小于PR,右侧液体中将发生强烈空化,空化泡的屏蔽作用[5]引起声能量迅速衰减[6-7],并且会产生大量高次谐波[8-9].当声波传播至左侧液体中后,虽然不会发生空化,但由于高频声波的衰减速度更快[10-11],声能量会继续以高于声波L-R传输时在左侧无空化区域中的衰减速度衰减.因此,当声波传播方向不同时,其声场分布与输出声压均不相同.将这种现象称为声波的不对称传输.图1系统原理图Fig.1S
第1期王寻等:声波在双层不同空化阈值液体中的不对称传播图3驱动声压为1.0bar时χ随QL和QR的变化关系Fig.3ChangesofχtoQLandQRwhenthedrivingsoundpressureis1.0bar3实验系统为了验证上述设想,设计如下实验系统(图4).实验采用横截面0.09m×0.09m,长度0.2m的方形玻璃容器.容器的左右端面为图4实验系统Fig.4Experimentalsystem厚度0.5mm的不锈钢薄板,将两个超声换能器(40W,40kHz)分别粘贴在不锈钢薄板的外侧.使用透声薄膜将容器分为长度相等的两个部分,并分别装入不同空化阈值的液体.容器内壁贴有吸声材料以减弱容器内壁对声波的反射[17].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微型水泵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控制液体循环,使得液体性质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构造了一个自动控制系统以快速精确地测量声场.计算机通过GPIB接口控制信号发生器(33250A,Agilent,US)输出40kHz正弦波信号,再经过功率放大器(2716,B&K,Den-mark)放大并进行阻抗匹配后驱动超声换能器.两个换能器的工作状态由单刀双掷开关控制.导轨1与容器平行放置,导轨2垂直固定在导轨1的滑块上.计算机通过串口发送指令至电机控制电路驱动上述两根导轨,以此控制安装在导轨2滑块上的水听器(TC4013,RE-SON,Denmark)沿容器内换能器中心轴线移动以测量声压.需要注意的是,当水听器从一侧液体移动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和近代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574150;11334005)
【分类号】:O4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敦棋;;对称与不对称可融为同一模式结构及其证明[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2 松柏;;人体的对称与不对称[J];民防苑;2008年01期
3 耿建;;对称与不对称,哪个更根本[J];现代物理知识;2007年05期
4 李易洲;;生物的进化趋势与不对称进化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9年06期
5 张光亚;;氨基酸嗜盐不对称指数与其理化性质的相关性[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2年05期
6 李来仲,郭佃顺,黄汝骐,李昌景,陈晓伟,田秀青;不对称芳基脲的合成[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7 程义明,王维,亢祖直;不对称问题的极小残量方法[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戚大海;郑玉明;李文新;;中等质量碎块产生与入射质量不对称依赖性的统计描述[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0年00期
9 张琛;郑国君;陈锦春;李裕林;;1β-羟基-β-莎草酮对映异构体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贾天祥;不对称五维逻辑空间图象[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宇;王如勇;傅南雁;;一种不对称方酸菁染料的设计与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张晓瑞;郑连斌;宇克莉;薛虹;王杨;荣文国;王志博;赵大鹏;;安徽汉族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3 赵志远;于也;张刚;;异质不对称微结构制备与组装[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于也;艾斌;周紫薇;张刚;;基于胶体刻蚀技术制备多元不对称微粒[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5 徐国昌;范迎;侯俊然;叶松山;;河南汉族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6 陈伟;韩康;李春举;;一种不对称柱[5]芳烃的合成[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孙江涛;朱成建;杨明华;戴振亚;胡宏纹;;Salan-VO(acac)_2体系催化的硫醚的不对称氧化[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钟琳;李灿;;L-Proline/γ-Al_2O_3催化不对称直接Aldol反应[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刘玲;李永强;段俐;康琦;芮伟;张晨辉;;微重力下圆柱形不对称内角的毛细流动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王杨;郑连斌;宇克莉;;福建汉族闽南语族群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风吟;流行装扮兴不对称[N];中国商报;2001年
2 李金路;不对称创新刍议[N];中国信息报;2007年
3 王英光;也谈不对称作战[N];中国国防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李静瑕;不要与强大对手硬碰硬[N];中国企业报;2008年
5 商报记者 罗添;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于与银行“利益不对称”[N];北京商报;2009年
6 贾西平;应对“不对称竞争”[N];人民日报;2001年
7 季春红;企业如何校正客户财务信息严重不对称[N];中国贸易报;2007年
8 刘方旭;不对称降息 稳增长的有效手段[N];中国证券报;2012年
9 杨光伟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分析 六大“不对称”特征 破解 就业结构性难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10 本报编辑 艾经纬;美国的逻辑:不对称的全球化[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磊;1.(20S)-喜树碱的不对称全合成研究 2.2-甲基-4-氨基-5-(氨基甲基)嘧啶的合成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范岩森;双轴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不对称Pictet-Spengler反应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晋春;分子筛中对称与不对称金属配合物的结构与催化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4 牟其明;手性不对称脲、胆甾和芳杂环类分子钳受体的设计合成及分子识别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庄长福;不对称酰氨基卟啉及其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尹超;烷基锌促进末端炔与亚胺的不对称加成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奇林;九自由度转向架曲线运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高红梅;新结构不对称芳香脲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尹稳;硝基烯的不对称氰化反应[D];兰州大学;2012年
4 沈浩然;双馈风力发电机单相不对称低电压穿越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5 丁兆伟;利用微生物的不对称降解原理筛选D-丙氨酸菌种及发酵工艺[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6 陆蒋璐;含有α,β—不饱和结构的化合物合成及不对称氢化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薛佳晖;3-烯基吲哚与亚胺的不对称加成反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8 陈楠;不对称锌酞菁的制备及表征[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9 姜燕;基于不对称酞菁前体化合物的制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玉珏;音乐运动中的对称与不对称[D];武汉音乐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2516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516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