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抗Relay攻击的量子动态基认证协议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10:04
【摘要】:量子密码学将是未来密码学研究发展的新方向。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和不可克隆原理为量子密码提供了安全保障。寻找一种能够抵抗中继攻击并满足高安全性和足够轻量的RFID认证技术仍是射频识别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量子密码与传统密码学中的“一次一密”都可以达到理论上的无条件安全,但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量子密码学还不能完全代替经典密码学。利用量子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也提高了信道抵抗攻击的效率。本文针对以上的内容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量子动态基理论的认证协议来完成通信,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不可克隆和测不准的量子原理,设计出了一种能够抵抗Relay攻击的轻量级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认证协议。首先分析了距离边界协议在RFID系统中存在的缺陷,随后阐述了利用量子算法实现的轻量级RFID系统抗Relay攻击的过程,最后分析了攻击者进行中继攻击的过程和中继成功的概率,结果表明发送的量子比特串足够长则攻击者进行中继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就很高。2.两方量子通信要求通信参与方在每次会话完成时自动更新下一次会话所需的密钥即极化测量基,这种做法既基于量子的真随机性、不可克隆性,也基于一次一密的理论含义。通过自动迭代更新每次通话的密钥,保证了会话过程的安全性。最后对信息安全技术的未来形态做了思考和总结。未来量子技术将会与现有各种技术深度融合,共同存在。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413;TN918
【图文】:

发展简史,密码学


要描述几百个粒子的一般量子状态,所需要的变量个数超过了宇宙。没有任何一台传统的计算机有足够的内存来存储这么多的信息态的丰富性被用来编码信息,一个全新的计算世界的大门就会打是一种利用量子力学来完成以经典物理定律为依据的计算机无法的机器。量子计算的最终应用范围从破解传统密码系统到新密码自从 2011 年 5 月 23 日首台量子计算机 D-wave 的研制成功开始,大量资源研发量子信息科学的相关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墨子号”在 2016 年成功发射,以及阿里云公司在 2017 年 3 月发布讯案例也是首个云上通讯案例,这都表明量子信息科学从理论到实性和可用性。在国际方面,2017 年 3 月,IBM 研发的量子计算BM-Q”,其量子位高达 16 位,并预计在 2017 年下半年发布该平K 工具包,可使全世界普通程序员有机会接触并开发量子计算机相,IBM 还筹划推出的量子计算机能有 50 或更多量子位。小型的量会在 5 年之内逐渐兴起。这一观点是来自谷歌公司量子 AI 实验室Masoud Mohseni、Peter Read和Hartmut Neven在2017年3月3日

过程图,技术发展,过程


抗 Relay 攻击的量子动态基认证协议研究在早期的 QKD 协议[12-16]中,参与方都配备先进的量子器件才能在量子系统中进行操作。在 21 世纪,QKD 系统从实验室的受控环境转移到现实环境中进行实际应用。2007 年,Boyer[17]等人认为“半量子”可以应用于量子密钥分配协议,称为半量子密钥分配(SQKD)以体现量子协议相比于经典协议所具备的优势。2009年,Boyer[18]提出了两种 SQKD 的变体:(1)基于随机的;(2)测试重发的。后续的大多数半量子研究通常遵循第二种方案来实现他们的协议。2009年,Zou[19]等人提出了用更少的量子态实现的五个 SQKD 协议。2011 年,Wang[20]等人提出了一种通过使用最大纠缠态作为量子资源促进量子效率的 SQKD 协议。然而,一旦环境中经典的认证通道不可用,这些协议将受到 Relay 攻击。因此,Yu[21]利用最大纠缠的 Bell 态和预共享密钥构建不需要经过经典信道认证的共享会话密钥来抵抗 Relay 攻击。随后,Li[22]等人通过更简单高效的方式建立密钥以改进协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霞;古天龙;常亮;郭云川;;无线认证协议的模型检验分析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21期

2 杨宇光,祝世雄;一种量子认证协议的设计[J];通信技术;2002年09期

3 汪朝晖,崔永臻,张焕国;一类快速易行的智能卡认证协议[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4 张学军;蔡文琦;孙知信;王锁萍;;改进型极低限要求互有认证协议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年11期

5 黄宏凝;王晓峰;包小敏;;基于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认证协议的改进[J];通信技术;2008年09期

6 张鹏;喻建平;刘宏伟;;传感器编码网络广播认证协议研究[J];信号处理;2011年10期

7 缪祥华;;一种分析和设计认证协议的新逻辑[J];计算机工程;2008年02期

8 高伟;李飞;刘锋;;基于身份的非交互可否认认证协议[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33期

9 刘霞;古天龙;;无线认证协议Server-specific MAKEP的一种改进[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赖晓龙;马建峰;;可证明安全的基于802.11i的漫游认证协议[J];计算机学报;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珂;尚涛;刘建伟;;纠缠对量子认证协议的形式化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2 龚晶;关宇;石会;许凤慧;卢娟;;基于网络多用户的量子认证协议[A];第十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6年

3 王英俊;徐明;;无线传感器网络交叉认证协议研究与改进[A];第十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占斌;刘虹;曹晓飞;;云计算中面向可穿戴设备的共轭证明认证协议[A];第30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5 牛勇钢;徐国胜;;基于可信计算平台的动态认证协议的设计[A];第十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张兆心;方滨兴;张宏莉;;基于BAN逻辑的SIP网络中认证协议安全性分析[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7 秦文仙;王琼宵;高能;王跃武;;对SIP认证协议的安全性分析与改进[A];第28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赵婷;王健;;基于Hash函数的RFID动态认证协议[A];2010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孙肖;赵泽茂;;一种改进的能抵抗位置跟踪的RFID认证协议[A];浙江省电子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武晓华;王劲林;;一种基于公钥加密的移动通信认证协议[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闫冰;WLAN选择最佳EAP[N];网络世界;2006年

2 刘晓雅;美国欧盟签署有机食品认证协议[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2年

3 ;Cisco推出新WLAN安全协议[N];计算机世界;2004年

4 高莎;宁夏为清真产业发展创造商机[N];中国特产报;2008年

5 郭勇;无线安全八手绝活[N];网络世界;2005年

6 ;NGN网络的认证需求[N];人民邮电;2006年

7 ;802.1x战略[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8 ;平衡无线安全技术[N];网络世界;2003年

9 记者 尚陵彬;宁夏清真产业突破发展瓶颈迫在眉睫[N];宁夏日报;2012年

10 郭见洌;无线风光在自由[N];计算机世界;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成;面向车联网的互信认证协议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2 邱书明;多因子安全认证协议的设计与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3 王聪;IEEE 802.22WRAN的认证协议设计与CPE的管理[D];天津大学;2017年

4 黄尹;认证协议及其在网络安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赵鑫;面向应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广播认证协议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曹雪菲;基于身份的认证协议的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邵帅;移动互联网接入认证协议及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8 王惠斌;安全认证协议的设计与分析[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9 杨卫东;IEEE802.11无线网络媒体访问控制及认证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李雄;多种环境下身份认证协议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睿;抗Relay攻击的量子动态基认证协议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2 尹航;RFID中采用Hash函数的认证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3 柳炼;基于ECC的RFID认证协议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4 段洋洋;车联网中Mix-Zones空间的认证协议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8年

5 曾永斌;无线网络匿名切换认证协议研究[D];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6 纪韬;5G网络中身份认证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7 宋兰兰;基于Hash函数的轻量级移动RFID安全认证协议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8 陈萌萌;基于云的低成本RFID认证与隐私保护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9 江伟;移动RFID双向安全认证协议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10 张韵茹;适用于区块链的协同认证协议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30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30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a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