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基于混合全息图的光束形态及质量控制

发布时间:2020-08-02 15:05
【摘要】:激光光束能量一般呈高斯分布,这种能量非均匀分布的特性会导致材料在局部范围内产生热累积,影响加工效果的一致性,极大的限制了激光技术的发展。光束整形技术可以改变光束的形态及能量分布状态,可以有效地降低热效应,提高加工质量。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混合全息图的光束形态及质量控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总结了高斯光束和常见平顶光束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平顶光束在近场和远场条件下的传输特性。研究了在无光阑限制的近轴ABCD光学的传输中,传输距离对对平顶光束能量分布状态的影响。其次,根据液晶分子的电控双折射效应和相变效应解释了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调制原理。在分析了二元光栅、闪耀光栅以及正弦光栅的衍射特性后,对比了该光栅元件与液晶光栅的衍射特性区别,并作了适当分析。根据上述分析设计出了混合全息图,同时对本文采用的基于混合全息图的光束整形原理进行说明。再次,根据实验需求,设计并搭建了实验系统。通过加载不同的混合全息图,在衍射近场获得任意形状的平顶光束,有效的降低了边缘衍射效应,并且在成像面0.5mm范围内重塑整形光束。重塑的整形光束在抛光不锈钢样品上的加工痕迹轮廓,与衍射近场的光束形状一致。当光栅周期为160μm时,影响光束质量的+1阶衍射光束可以完全去除,同时在CCD相机中观察到的光束局部能量比高达77.67%。通过对混合全息图的动态循环切换实现了25Hz不同形状的动态加工。最后,为了提高整形光束能量利用率,设计了二进制灰度级光栅掩模以实现对整形光束的形状和强度分布的精确控制。研究了不同光栅对整形光束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闪耀光栅周期为120μm时,其对应的局部能量比达到最高91.86%,同时光束的均匀性RMSE达到最低值0.039。以二进制灰度级光栅掩模与周期为120μm的闪耀光栅结合的混合全息图进行实验,成功的获得了整形效率为48%的平顶光束。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435
【图文】:

系统结构图,微透镜阵,系统结构图,透镜组


图 1.1 微透镜阵系统结构图射透镜组学元件和微透镜阵列系统虽然能完成对特定光束的整形,但是,无法随着光束的改变灵活的调节透镜的透过率函数。为了解劳伦兹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提出了双折射透镜组系统。该系统的不同,灵活的改变透镜组的透过率。如图 1.2 所示,该系统由镜 L1、L2、L3、L4 和一个检偏器 P 组成。L1 和 L4 为两个完的平凸透镜,L2 和 L3 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对称放置的平凹透镜于偏振光透镜中心相当于λ/2 波片,有效通光孔径边缘相当于λ正好相反,中心相当于λ/4 波片,有效通光孔径边缘相当于λ/2 波时,控制光轴垂直于透镜组的主轴方向,保持平凸透镜 L1、L透镜组 L2、L3 绕着光轴方向旋转,通过改变对应角度可以有效偏振态,经过检偏器 P 滤波后留下中心部分能量分布较均匀的

系统结构图,透镜组,双折射,系统结构图


5图 1.2 双折射透镜组系统结构图1.2.5 非球面透镜组1965 年 Frieden 等人提出了非球面透镜组整形系统,利用双分离透镜把入射的高斯光束整形为平顶光束。如图 1.3 所示,该整形系统由平凹透镜 L1 和平凸透镜L2 组成。其整形原理为:高斯光束经过平凹透镜 L1 后在输出面 P2 上形成发散的平顶光束,再经过平凸透镜 L2 的调制后变成平行出射的平顶光束。在设计时,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建立入射光与平凹透镜 L1 和平凸透镜 L2 的曲面几何交点映射关系,以此确定激光在透镜中折射方向余弦。由于折射方向余弦为平凹透镜 L1 曲面 S1 的相位函数的导数,因此可以得到曲面 S1 的相位函数。根据相位补偿原理,可以进一步求得曲面 S2 的相位函数。图 1.3 非球面透镜组系统结构图这种双分离透镜系统的整形效率很高

系统结构图,非球面透镜,系统结构图,平凹透镜


图 1.2 双折射透镜组系统结构图5 非球面透镜组1965 年 Frieden 等人提出了非球面透镜组整形系统,利用双分离透镜把入射光束整形为平顶光束。如图 1.3 所示,该整形系统由平凹透镜 L1 和平凸透成。其整形原理为:高斯光束经过平凹透镜 L1 后在输出面 P2 上形成发散光束,再经过平凸透镜 L2 的调制后变成平行出射的平顶光束。在设计时,量守恒原理,建立入射光与平凹透镜 L1 和平凸透镜 L2 的曲面几何交点映,以此确定激光在透镜中折射方向余弦。由于折射方向余弦为平凹透镜 L11 的相位函数的导数,因此可以得到曲面 S1 的相位函数。根据相位补偿原理进一步求得曲面 S2 的相位函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业鹏;任洪亮;王娟;陈羚;;拉盖尔-高斯光束与高斯光束捕获力比较[J];光子学报;2013年11期

2 夏博;姜澜;王素梅;闫雪亮;刘鹏军;;飞秒激光微孔加工[J];中国激光;2013年02期

3 于晓晨;胡家升;王连宝;;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激光束整形[J];光学学报;2012年05期

4 于晓晨;胡家升;王连宝;;提高激光束整形质量的新方法[J];中国激光;2012年01期

5 高t@含;安志勇;李丽娟;王劲松;;高阶模高斯光束整形方法研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1年05期

6 马浩统;周朴;王小林;马阎星;汪晓波;许晓军;刘泽金;;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激光束近场整形[J];光学学报;2010年07期

7 周国泉;;拉盖尔-高斯光束的近场矢量结构特征[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6期

8 杨傅子;;近期液晶研究中的几个新方向——液晶非显示应用基础研究的进展[J];物理学进展;2008年02期

9 张发国;喻洪麟;;闪耀光栅原理及其应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杨向通;范薇;;利用双折射透镜组实现激光束空间整形[J];光学学报;200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t@含;高斯光束整形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2 张巍;“神光”装置大尺寸衍射光学元件设计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宽;基于微透镜阵列的激光光束整形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马向宁;使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实现激光束整形[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陈凯;高斯光束整形为平顶光束整形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4 李立;光学小波变换的4f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施跃春;液晶位相光栅衍射光学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小平;高阶拉盖尔—高斯光束场及其加速电子特性[D];复旦大学;2008年

7 王庆峰;光束的聚焦特性和光谱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78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78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a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