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自适应光学系统光束抖动控制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0 16:47
【摘要】:自适应光学系统能够对波前畸变进行实时地校正,从而获得接近衍射极限的高分辨图像或者高质量的激光光束,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天文望远镜系统以及高能激光器系统中。然而随着对系统要求的不断提高,光束抖动成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的限制因素。本文正是围绕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光束抖动问题展开了研究工作。1.首先,通过分析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光束抖动来源,建立了光束抖动信号的二阶自回归模型,并提出了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的最小二乘模型参数拟合优化算法。利用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对光束抖动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曲线进行拟合,获得了光束抖动信号模型的物理参数,即阻尼系数K和振荡源功率σ~2,进而实现了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光束抖动信号的准确描述。仿真和实验都表明了光束抖动模型建立的有效性和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对参数辨识的准确性。2.然后,针对复杂频率成分下的光束抖动信号,利用局部积分方法对功率谱密度曲线进行平滑和分割,提取得到了各个单一频率的光束抖动信号。通过逐一地拟合提取得到的各个单一频率光束抖动信号所对应的功率谱密度曲线,实现了复杂频率成分下的光束抖动信号模型辨识,从而实现了对自适应光学系统中不同系统元件引起的光束抖动信号的处理和分析。3.接着,根据光束抖动控制系统,建立了以光束抖动校正残差最小为优化指标的线性二次高斯(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LQG)控制。通过对光束抖动信号功率谱密度曲线的平滑和分割,以及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对功率谱密度曲线的拟合,获得了LQG控制器的各项控制参数,也即实现了基于频谱辨识的LQG光束抖动控制技术。仿真结果显示,基于频谱辨识的LQG光束抖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低频宽带和高频窄带光束抖动,且与积分控制器相比,显现出了极好的光束抖动控制性能。另外,对提出的光束抖动控制技术还进行了在线辨识和在线控制的可能性分析。4.最后,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了基于频谱辨识的LQG光束抖动控制技术对自适应光学系统中不同频率的光束抖动的有效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频谱辨识的LQG光束抖动控制技术不仅能够控制由于大气湍流或平台扰动引起的低频宽带光束抖动,也能够有效地抑制不同器件振动引入的高频窄带光束抖动。通过本文的研究,实现了自适应光学系统对不同频率光束抖动的有效抑制,极大地提高了自适应光学系统对光束抖动的控制性能。同时,基于频谱辨识的LQG光束抖动控制技术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自适应光学系统中高频窄带光束抖动难以抑制的问题,对自适应光学系统应用性能的提升十分有益。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439
【图文】:

自适应光学系统,控制信号,波前控制,波前探测器


自适应光学系统光束抖动控制技术研究主要由波前探测器、波前校正器以及波前控制器的作用是实时地探测和计算波前畸变信息;波前变信息计算相应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输控制信号后产生相应的形变,实现对波前畸变

效果图,自适应光学系统,双星,自适应光学技术


图 1.1 常见的自适应光学系统结构Figure 1.1 Common adaptive optics system structure术的日益发展,自适应光学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各文望远镜系统[9-20]、高能激光器系统[21-30]以及高分辨率

效果图,天文望远镜,自适应光学系统,望远镜系统


图 1.3 部分天文望远镜中自适应光学系统校正效果gure 1.3 The correction results of some astronomical telescope systkⅡ望远镜对海王星的成像[12];(b) Gemini 望远镜对 HydraA 星系远镜对 Cepheid 星系的成像[16];(d) TMT 望远镜仿真成像[19]、英国和加拿大三国合作建成的 8m Gemini 望远镜系统的 8.2m VLT 望远镜系统(Very Large Telescope)[15,16]以及 (Large Binocular Telescope)[17],甚至在筹建中的 21m GMagellan Telescope)[18],30m TMT 望远镜系统(Thirty Meter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理光;微型自适应光学系统[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1年05期

2 江月松,王森,赵达遵,曹根瑞,胡新奇,余信;微型自适应光学系统闭环控制算法[J];光学技术;2001年03期

3 王忠;;微型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并行端口控制技术[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年12期

4 李新阳,姜文汉,王春红,鲜浩;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自适应控制算法研究[J];光学学报;2001年03期

5 李新阳,姜文汉;两个自适应光学系统串联校正的控制性能分析[J];光学学报;2001年09期

6 张艳艳;陈苏婷;葛俊祥;万发雨;梅永;周晓彦;;自适应非凸稀疏正则化下自适应光学系统加性噪声的去除[J];物理学报;2017年12期

7 罗奇;李新阳;;嵌套双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控制特性分析[J];光学学报;2015年05期

8 冷雪;;自适应光学系统在空间激光通信中的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9 余洪斌,陈海清,竺子民,李俊,王忠;用于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几种新型可变形反射镜[J];半导体技术;2004年05期

10 惠梅;大气湍流对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影响[J];光子学报;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穗;;随机并行梯度下降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算法收敛速度的仿真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 颜召军;杨朋千;;层向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模拟[A];第二届全国大气光学及自适应光学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3 罗奇;李新阳;;一种自适应光学系统光轴抖动抑制控制器设计[A];第二届全国大气光学及自适应光学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4 赵海川;张磊;闫燕;武俊杰;吴勇;王小林;马阎星;许晓军;;基于优化式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光纤激光高阶模式净化数值模拟[A];第二届全国大气光学及自适应光学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5 李常伟;;基于薄膜变形镜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及其性能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6 万敏;苏毅;向汝建;;激光导引星自适应光学系统对大气湍流低阶像差校正效果分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7 李邦明;;自适应光学系统空间拟合能力标定方法[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8 李常伟;;2.16米望远镜自适应光学系统研究进展[A];中国天文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郑兆瑛;;自适应光学系统倾斜回路的精密控制算法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10 张亚萍;范志刚;;基于MOEMS的光学校正[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蓉 记者 张兆军;长春光机所“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波前探测研究”取得新进展[N];科技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康建;自适应光学系统光束抖动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8年

2 李俊;传输型详查相机微小自适应光学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贾鹏;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计算机模拟[D];南京大学;2013年

4 赵欣;基于压电变形镜的自适应光学系统鲁棒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4年

5 陈善球;自适应光学高性能实时计算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颜召军;自适应光学系统预测控制及多层共轭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3年

7 尤俊成;宽温度范围对变形镜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7年

8 郭友明;自适应光学系统波前复原及波前控制优化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4年

9 孔宁宁;用于人眼视网膜高分辨率成像的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10 李文杰;2米望远镜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黄蓉;双波段自适应光学系统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7年

2 陶汝茂;目标在回路自适应光学系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李宝隆;自适应光学系统中SoC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陈忠凤;基于HS光斑有效性检测的AO系统自动闭环判断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7年

5 李奕;近地大气激光通信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方迪;基于微变形反射镜自适应光学系统原理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饶伏波;基于MEMS技术的微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建模及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8 唐天龙;太阳双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9 黄智良;高分辨率大视场太阳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付赛;基于DSP技术的自适应光学系统信号处理系统[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98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98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e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