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基于生物种群和创新风险传播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5 05:15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物种群和创新风险传播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稳定性分析 捕食者-食饵模型 Hopf分岔 风险传播 时滞


【摘要】:为了维持自然界的持续发展,发现许多实际的系统都可抽象为数学模型来分析了解这些系统的特性,对于合理利用和控制资源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决定一个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前提便是稳定,而时滞的出现会破坏系统稳定性,发生更加复杂的动力学行为。本文针对目前研究广泛的两种模型——含时滞的捕食者-食饵模型和产业集群内创新风险传播模型的优化,更加贴近实际现象。首先,考虑了带有双时滞、参数调节和状态反馈控制的捕食者-食饵模型。选用两个时滞作为分岔参数,运用Routh-Hurwitz判别法,得到受控捕食系统中各平衡点处的局部稳定性特征;运用Hopf分岔理论,得到Hopf分岔在平衡点位置存在的条件。并经过Matlab对模型中参数调节检验了控制的有效性。其次,构建了带有时滞的产业集群内创新风险传播模型,将企业看成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产业集群与附近的环境构成产业集群系统,结合生物种群中传染病在种群中传播的特点,运用Routh-Hurwitz判别法对模型平衡点处的稳定性分析,通过构造合适的李雅普诺夫函数对模型的全局稳定性展开分析,最后,通过对基本再生数中参数的模拟,得出产业集群创新过程中影响风险传播的因素,了解传播的原因并相应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1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斌;余吉安;;创新风险投资管理模式的“联想之星”[J];科技潮;2009年10期

2 李文博;郑文哲;;企业集成创新风险系统的可拓分析及规避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7期

3 杨玲;彭灿;;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风险的预警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12期

4 张伟;张庆普;;基于模糊德尔菲法的企业知识管理创新风险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2期

5 张平;樊胜利;李秀芬;;合作创新风险的测评方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2期

6 本刊编辑部;;卷首语[J];华东科技;2011年11期

7 陈建华;故障树法在组织创新风险中的应用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年08期

8 赵n\;谢科范;;基于SD模拟模型的企业自主创新风险补偿政策研究[J];软科学;2013年11期

9 吴佩;陈继祥;;颠覆性创新风险规避策略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12期

10 陈志超;向刚;倪彪;李宁;;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创新型企业产品持续创新风险动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勇;;五、比较优势战略下我国国有服务企业可能面临的创新风险[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埃森哲创新绩效事业部董事总经理 阿迪·阿伦;管理创新风险的艺术[N];经济观察报;2014年

2 本报评论员;创新驱动发展应先行先试创新风险分摊机制[N];东莞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徐蒙;创新风险总相伴,追赶“梦想”有多远?[N];解放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刘书艳;规避风险需要一双慧眼[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5 胡钦;如何控制设计创新风险[N];中国质量报;2006年

6 蔡运华 周云波;化解科技创新风险要有退出机制[N];学习时报;2011年

7 广发证券 陆国庆;产业创新风险之源[N];中国证券报;2004年

8 马树江;金融创新风险与防范[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2年

9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省情研究中心主任 蔡兵;学会驾驭创新风险的本领[N];南方日报;2007年

10 窦晓竹;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与企业共担创新风险[N];江苏科技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佟林杰;企业技术协同创新风险测评及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陈国藩;企业突破性创新风险评估与动态演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渊;自主性工程创新风险性探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郑可一;CoPS创新风险生成机理研究—网络嵌入性视角[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3 张杰;基于生物种群和创新风险传播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4 孙颖;审计质量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相关性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5 王节祥;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风险的生成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6 常晓青;浙江省企业自主创新风险问题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7 郑樝樝;金融创新风险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朱一鸣;制造企业集群合作创新风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88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188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5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