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任意辐照度与温度条件下光伏系统输出特性建模

发布时间:2016-10-22 16:35

  本文关键词:任意光强和温度下的硅太阳电池非线性工程简化数学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 2011年

任意辐照度与温度条件下光伏系统输出特性建模

邱纯  

【摘要】: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设计、运行分析诊断以及变换器设计等研究均需要估计和预测光伏阵列的输出特性,因此任意工作状况下光伏组件及阵列的电气特性精确建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论文以硅光伏电池的单二极管等效电路模型为基础,对I-V特性方程进行推导,结合仿真分析总结了模型参数对光伏组件I-V特性曲线,特别是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及最大功率点等关键点电气参数的影响。根据光伏组件厂商提供的标准测试条件下组件电气参数,并通过短路点与最大功率点斜率近似估算等效并联电阻初值,利用迭代求解法计算得到光伏组件的等效电路模型参数。采用Lambert W函数,将I-V特性隐式方程转换为关于电压V与电流I的显式方程,并以此方程为基础推导了不同串并联组合方式下的光伏阵列等效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 随后,通过分析辐照度及温度对光伏组件等效电路模型参数的影响,,得到了任意工作条件下光伏组件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并由此计算不同条件下的组件或阵列的输出特性。同时,根据历史数据经多项式拟合得到了光伏逆变器的效率模型,根据以上模型可以在任意条件下对光伏系统输出特性进行建模。经光伏组件I-V特性的测试实验与分析,该方法对光伏组件输出特性的预测误差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小于1%,在其他工作条件下小于5%,且对于不同硅材料电池均有较好的适应性。 此外,在Simulink环境中建立了等效电路的仿真模型,经仿真分析,该模型适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MPPT特性及策略研究。另外,实验与仿真分析证明,该模型对于光伏发系统输出功率特性有很好的预测效果,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光伏系统输出功率理论最大值,可以被用来有效地诊断光伏系统的运行状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M61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廖志凌;阮新波;;硅太阳能电池串联电阻的一种估算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5期

2 陈昌松;段善旭;殷进军;;基于神经网络的光伏阵列发电预测模型的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9期

3 陈昌松;段善旭;蔡涛;代倩;;基于模糊识别的光伏发电短期预测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7期

4 徐彦忠,丘思畴;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太阳电池电参数[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88年S2期

5 苏建徽,余世杰,赵为,吴敏达,沈玉梁,何慧若;硅太阳电池工程用数学模型[J];太阳能学报;2001年04期

6 程晓舫,李坚,余世杰;晶体硅太阳电池串联内阻的函数形式[J];太阳能学报;2004年03期

7 廖志凌;阮新波;;任意光强和温度下的硅太阳电池非线性工程简化数学模型[J];太阳能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昌松;光伏微网的发电预测与能量管理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丁金磊;太阳电池I-V方程显式求解原理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翟载腾;任意条件下光伏阵列的输出性能预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康模;陈长缨;于志刚;刘兴华;刘小冲;赵俊;;太阳电池的负载匹配理论与负载变换技术[J];半导体光电;2009年02期

2 施敏;王强;孙玲;;ITO/Si/Al结构太阳电池pn结光电特性仿真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0年04期

3 洪岳;陈长缨;王康模;邓韡;傅倩;;基于电流单参量控制的MPPT系统的设计[J];半导体光电;2011年01期

4 杨文燮;胡仁杰;卢志伟;;光伏模拟器的设计及仿真验证[J];半导体光电;2012年03期

5 丁文俊;宋平岗;;光伏系统的定额输出功率控制研究[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0年01期

6 李志敏;甘家梁;徐翠琴;谈怀江;;光伏并网的控制策略与最大功率点跟踪的仿真分析[J];变频器世界;2012年05期

7 王鑫磊;张皓;李振华;;光伏最大功率跟踪的分析与改进[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齐志远;王生铁;;光伏发电系统蓄电池变电流快速充电的研究[J];蓄电池;2008年04期

9 肖俊明;杜迎虎;李燕斌;祝海明;刘鹏程;;光伏系统蓄电池二阶段快速充电法的研究[J];蓄电池;2012年01期

10 辜渝嘉;金小军;赵翔宇;金仲和;;皮卫星在轨能量平衡仿真及实验[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刚;龚威;潘雷;高瑞;王贝贝;;基于OIF-Elman网络的光伏电源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王增新;苏适;田沛;;光伏发电预测技术的应用[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3 张国荣;瞿晓丽;苏建徽;刘宁;董康;;基于动态电容充电的光伏阵列Ⅰ-Ⅴ测试仪[A];2009安捷伦科技节论文集[C];2009年

4 孙亚宁;;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白永清;陈正洪;王明欢;成驰;;关于WRF模式模拟地表短波辐射的统计订正[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代倩;段善旭;蔡涛;陈昌松;;基于气象因子的神经网络模型在光伏发电预测中的应用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何明琼;陈正洪;成驰;;光伏发电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其预报试验简报[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赵耀;赵庚申;程如岐;郭天勇;;微网中直流母线能量优化利用方法的研究[A];2012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谢亦丰;祝明华;熊连松;李琛;卓放;张海龙;;光伏发电系统建模及其控制器参数的全局优化设计方法研究[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傅望;罗时武;青志明;;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输出特性方程研究[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徐晓冰;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杨波;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于蓉蓉;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可靠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马金玉;中国地面太阳辐射长期变化特征及短期预报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龚宇雷;微电源并网同步检测与定功率输出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赵源;分光谱太阳能光电转换系统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黄汉奇;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系统小干扰稳定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欧阳名三;独立光伏系统中蓄电池管理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10 王培珍;光伏阵列故障状态的识别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迎召;基于改进重复控制的有源电力滤波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亚峰;模糊控制在光伏最大功率追踪预测中的应用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许晓艳;并网光伏电站模型及其运行特性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9年

4 王鑫磊;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系统[D];北京印刷学院;2011年

5 张琪祁;大型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技术和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周婷婷;太阳能LED照明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东华大学;2011年

7 张武斌;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系统最大功率点的研究与分析[D];东华大学;2010年

8 顾雪霏;单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与MPPT的研究与实现[D];东华大学;2011年

9 王磊;基于生物网络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10 王卫星;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庭金,涂洁磊,汪东翔,董俊;太阳能电池并联电阻的一种测量方法[J];半导体光电;1998年04期

2 廖志凌;阮新波;;一种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双向变换器的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3 陈昌松;段善旭;殷进军;;基于神经网络的光伏阵列发电预测模型的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9期

4 宋平岗;再生能源系统中太阳能电池仿真器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3年04期

5 鲁宗相;王彩霞;闵勇;周双喜;吕金祥;王云波;;微电网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9期

6 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微网综合控制与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7期

7 郭力;王成山;;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网动态仿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2期

8 郭力;王成山;王守相;胡玉峰;王兵;吴小辰;;微型燃气轮机微网技术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9期

9 丁明;张颖媛;茆美琴;杨为;刘小平;;集中控制式微网系统的稳态建模与运行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24期

10 撖奥洋;邓星;文明浩;李惠宇;陈晓燕;;高渗透率下大电网应对微网接入的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金磊;太阳电池I-V方程显式求解原理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熙霖;基于DSP2407的光伏方阵仿真电源的设计与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柱;金新民;;基于DSP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最大功率的跟踪问题[J];太阳能学报;2005年06期

2 赵庚申;王庆章;许盛之;;最大功率点跟踪原理及实现方法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6年10期

3 陈公兴;;光伏发电系统中MPPT控制算法的研究及仿真[J];科学之友;2011年10期

4 朱正菲;周光明;沈煜;杜强;麻凯恩;;一种10kW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与开发[J];能源工程;2007年04期

5 曾叶凡;刘志峰;张爱平;;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08年04期

6 张春龙;廖志凌;刘国海;;一种基于ON/OFF控制的太阳能电池MPPT控制器[J];电测与仪表;2009年05期

7 丁文俊;宋平岗;;光伏系统的定额输出功率控制研究[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0年01期

8 李进国,金新民;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的设计[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王菊芬,杨海平,李宣富,易良廷;光伏系统中蓄电池过充放电控制系统的设计[J];电池工业;2003年06期

10 杨海柱,金新民;最大功率跟踪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金焕;陈中华;;光伏系统应用中的若干误区[A];中国第六届光伏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张骞;孙鹏飞;韩慧锋;;非逆变光伏系统在住宅公共照明的应用[A];《室内照明节能与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杰慧;刘祖明;李景天;;固定式独立光伏系统中光伏方阵设计[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刘祖明;李杰慧;杨鸿雁;周立新;康乐;;独立光伏系统技术规范简介[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杨金焕;陈中华;;光伏发电在美国电力工业中的应用[A];中国第六届光伏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周庆申;孔德龙;华寿南;;光伏系统的储能铅酸蓄电池[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10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杰慧;刘祖明;;独立光伏系统中光伏功率与蓄电池容量的匹配设计[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许盛之;赵庚申;王庆章;赵二刚;;集成MPPT功能的电源转换芯片设计[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9 谢士涛;黄向阳;何清;;深圳南玻大厦光伏幕墙技术[A];2008年全国铝门窗幕墙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志坚;杨舸;李毅;;新兴光伏行业产业化技术标准的制定[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合肥 周民康;[N];电子报;2005年

2 吴晶晶;[N];国家电网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崔大宁;[N];经济日报;2008年

4 ;[N];中国电子报;2009年

5 刘传勋;[N];中国建设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毛学农;[N];江淮时报;2005年

7 通讯员 陈梓军 记者 宦建新;[N];科技日报;2009年

8 记者 丁莹;[N];中国质量报;2010年

9 张力正;[N];中国企业报;2005年

10 记者 徐榕蔚 实习记者 王歌;[N];威海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名三;独立光伏系统中蓄电池管理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2 孙玉伟;海洋环境下船用太阳能光伏系统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3 高志强;基于Z源网络的三端口光伏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马宏财;高效能空间薄膜聚光光伏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5 胡义华;小型光伏系统及其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明杰;光伏系统在内蒙古地区标识绿色建筑节能贡献[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3年

7 梁佳;建筑并网光伏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陈雪;太阳能热光伏系统机理与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刚;太阳能利用中的热物理基础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茆磊;热光伏系统数值模拟及其光谱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纯;任意辐照度与温度条件下光伏系统输出特性建模[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高益兵;聚光光伏系统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孙濛濛;基于直流微网的光伏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张嘉英;光伏发电自动跟踪系统[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6年

5 周毓颖;建筑模块化光伏系统及其控制策略[D];浙江大学;2013年

6 谢伟;光伏系统实验平台及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实现[D];江南大学;2012年

7 马洪斌;光伏系统用铅酸蓄电池循环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鲍利斌;阴影条件下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9 庞志伟;稀土辐射器热光伏系统余热发电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于冰;混合光伏系统的数字化控制方案设计及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任意光强和温度下的硅太阳电池非线性工程简化数学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9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49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0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