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值模拟的聚合物驱粘弹性贡献定量描述与注入参数优选
本文关键词:粘弹性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石油大学》 2012年
基于数值模拟的聚合物驱粘弹性贡献定量描述与注入参数优选
原野
【摘要】:大庆油田主力油层聚合物驱开开逐渐接近尾声,已陆续转入后续水驱,油井含水率高,产量逐年下降,需要对二类油层开展聚合物驱以实现产量的衔接。对于聚合物驱,如果开开方案选择的不够科学,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聚合物驱的开开效果,降低经济效益。目前,对于二类油层聚驱的经验还比较匮乏,因此,对聚驱注入参数进行模拟优选,对于指导二类油层聚合物驱生产,提高油田整体收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利用数数模拟的方法,通过ECLIPSE软件建立了五点法注采井网概念模型,结合二类油层的渗透率和孔隙度等物性参数,在恒定注采速度的条件下,,分析了聚合物驱过程中各种储层物性参数以及注入参数对于聚驱采收率的影响;计算了水驱和聚驱过程中不同时刻油藏的渗流速度场及粘度场的分布;定量描述了聚合物溶液的粘性和弹性对聚驱提高采收率的贡献;以经济效益和采收率为目标函数,优选了不同渗透率地层适宜的注入参数。结果表明:在注采井之间,水驱的速度场的分布差异程度高于聚驱。注入井井底速度为区域中部速度的120倍左右,区域中部的粘度为井底的3-5倍。随着聚合物溶液的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浓度以及注聚量的增加,弹性对于聚驱提高采收率贡献的比例逐渐增加,井距的改变对其影响有限。当注聚量为0.57PV时,利用相对分子质量为2300×10~4和3500×10~4聚合物溶液聚驱,弹性对于聚驱提高采收率贡献的比例为40%、45%。同一种聚合物溶液存在注聚量与产量之间的经济效益的平衡点,本文明确给出了以经济效益和采收率采收率为目标函数,不同井距条件下,有效渗透率为800×10-3μm~2、400×10-3μm~2、200×10-3μm~2的油层聚合物驱开开参数最佳组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E357.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晓松;聚合物溶液的弹性粘度理论及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2 姜海峰;粘弹性聚合物驱提高驱油效率机理的实验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3 闫文华;大庆油田二类油层改善聚驱效果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4 孙怀宇;粘弹性流体微观驱油效率的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延军;;不同渗透率级差组合与水驱采收率关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黄尚军,杨帆,潘举玲,徐强;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及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2年05期
3 隋军,廖广志,牛金刚;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动态特征及驱油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9年05期
4 王启民,冀宝发,隋军,郭万奎,计秉玉;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实践与认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年02期
5 张宏方,王德民,王立军;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及其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4期
6 张晓芹,关恒;改善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途径[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4期
7 袁敏,贾忠伟,袁纯玉;聚合物溶液粘弹性影响因素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5期
8 夏惠芬,王德民,侯吉瑞,辛全刚,刘义坤;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阎百泉,张树林,施尚明,邵立明;大庆油田萨北二类油层非均质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吴蔚;;基于聚驱控制程度的二类油层聚驱参数确定[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立军;聚合物溶液粘弹性对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2 郑晓松;聚合物溶液的弹性粘度理论及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3 杨付林;聚合物驱油机理及高质量浓度聚合物驱油方法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4 姜海峰;粘弹性聚合物驱提高驱油效率机理的实验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5 闫文华;大庆油田二类油层改善聚驱效果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6 孙怀宇;粘弹性流体微观驱油效率的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涛;二类油层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2 王超;北一区二类油层强碱三元复合驱室内实验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朱红;;均匀实验设计在驱油剂配方研制上的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崔正刚,邹文华,张天林,杨新明,张德根;重烷基苯磺酸盐微乳体系的相行为[J];日用化学工业;1999年06期
3 叶志刚,崔正刚;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表面活性剂在油/水体系中的分配系数[J];日用化学工业;2004年01期
4 崔彬;刘卫东;孙灵辉;时昌新;程宝利;;原油与化学驱油体系界面Marangoni对流实验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1年05期
5 赵娟;;抽油机井节电技术的应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6 苏浩文;陈涛;于志刚;;反向调驱(堵水)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3期
7 田阳春;;聚合物驱含水回升阶段钻井停注后恢复注入方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8 吕殿龙,魏云飞,韦旺;三元复合驱注入剖面测井初探[J];测井技术;2002年03期
9 丛健生,李艳荣,陈德华,徐德龙,宋延杰,王秀明;井中聚合物溶液声学参数的实验测量研究[J];测井技术;2002年06期
10 罗建新;刘竞成;李宏春;;聚合物驱溶液合理粘度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维耀;赵玉武;王国锋;刘今子;;多孔介质中纳微米聚合物水溶液油两相流动规律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文杰;陈欢;余彦敏;李克文;;测定与计算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的新方法[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仁桓;袁丁;王云峰;王金花;金有海;;三次采油注聚物静态混合器对比实验[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曹仁义;程林松;郝炳英;杨敏;姚大伟;;ASP溶液/原油多孔介质中乳化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孙灵辉;刘彦辉;吴文祥;;驱油用聚合物影响因素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秦国伟;秦文龙;蒲春生;吴飞鹏;高睿;;黏弹驱替液下毛管数对驱油效果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孟曙光;侠利华;乔书江;姚建;;聚合物驱含水变化与各类影响因素模型[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吴淑云;黄丽;许关利;李长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线性-非线性黏弹性实验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9 李洁;隋新光;邵振波;;大庆油田葡Ⅰ组聚驱后剩余油微观分布规律研究[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晓芹;李洁;武力军;;密闭取心井资料分析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娟明;聚合物驱后活性高分子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卢时林;辽河油田锦607区块储层精细描述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宫厚健;不同结构嵌段聚醚的聚集行为及对单壁碳纳米管的分散作用[D];山东大学;2011年
4 冯玉良;聚合物驱动态预测及其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卫东;聚合物/表活剂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韦珩;低渗透油藏双子表面活性剂分形研究与分子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7 李杰训;北一区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乳化与破乳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潘建华;牛心坨油田化学剂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9 王莹;聚合物在油田污水中降粘降解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10 陈国福;高效深部液流转向技术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世财;油田聚合物配制站监控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綦金丽;萨南油田高浓度聚合物驱方案优化及效果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李海波;大庆萨中北一区断东二类油层注聚开采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王莉莉;印花糊料粘弹性行为及印制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刘强;腈纶纺丝原液精密过滤技术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张雅倩;耐高温、耐高矿化度聚合物的合成、性能及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肖华英;双烷基二苯甲烷双磺酸盐的合成与应用[D];江南大学;2011年
8 刘永永;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周丹;甘谷驿油田空气泡沫驱油适应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郑龙;BXX井区XXX组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昆;幂律流体流过扩张型圆锥流道时挤出胀大比的理论预示[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2 马世忠,杨清彦;曲流点坝沉积模式、三维构形及其非均质模型[J];沉积学报;2000年02期
3 刘国旗,尹朝伟;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及应用[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4 赵宝峰;对管路渐扩段局部阻力系数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5 汪伟英;利用聚合物粘弹效应提高驱油效率[J];断块油气田;1995年05期
6 赵颖,张华,朱金才;黄原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1997年04期
7 姜言里;活性水驱油数值模拟中的参数处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5年03期
8 姜言里;毛管数与残余油饱和度关系的预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7年01期
9 赵翰卿;大庆油田河流-三角洲沉积的油层对比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8年04期
10 刘慈群;幂律非牛顿流体渗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杰成;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叶仲斌;疏水缔合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油体系界面流变性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3 张宏方;衰竭层效应和粘弹性效应对聚合物波及系数的作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4 王立军;聚合物溶液粘弹性对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5 郑晓松;聚合物溶液的弹性粘度理论及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6 韩利娟;油气开采用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7 纪朝凤;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缔合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8 周云霞;高分子量抗盐聚丙烯酰胺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9 钟传蓉;疏水缔合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及在溶液中结构形态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杨付林;聚合物驱油机理及高质量浓度聚合物驱油方法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龚啸;基于Partnering模式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及应用[D];湖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健,王玉斗,陈月明;聚合物驱数学模型的流线方法求解[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2年03期
2 关悦,魏新辉,周文胜,毛卫荣,符碧英;孤岛油田不同油藏及井网对聚合物驱影响因素的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2年06期
3 徐学品,赵庆,黎锡瑜,曾俊;下二门油田聚合物驱开发实践及认识[J];断块油气田;2002年03期
4 庞长英,连军利,唐磊,张德芳;利用理想井组模型预测聚合物驱潜力[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5期
5 陆先亮,周洪钟,徐东萍,李传新,姜颜波;聚合物驱提液与控制含水的关系[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年03期
6 王其伟,陈晓彦,马宝东,林永红,张书栋;国内外聚合物驱水质研究概述[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年05期
7 宋考平,陈锐,邓庆军,闫亚茹,康少冬;聚合物驱产量和含水率变化规律的预测[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曹绪龙,李玉彬,孙焕泉,付静,盛强;利用体积CT法研究聚合物驱中流体饱和度分布[J];石油学报;2003年02期
9 姜毅,孙宝京,李拥安,崔向英,高长团;孤岛油田中二南区块聚合物驱的主要做法及效果[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4期
10 魏新辉,关悦,薛兆杰,周文胜,李拥安;孤岛油田中一区馆4单元聚合物驱注采调整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曙光;侠利华;乔书江;姚建;;聚合物驱含水变化与各类影响因素模型[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程宏杰;楼仁贵;陈丽华;;砾岩油藏七东_1区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3 常晓平;马玉霞;熊英;;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应用方法研究[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4 姚坤乾;吴丽文;盖丽鹏;王涛;;孤岛油田聚合物驱调整配套技术[A];第四届胜利油田北部油区疏松砂岩油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树荣;张强;雷阳;张晓东;;聚合物驱最优注入问题的一种分区优化方法[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6 马艳;李洪生;代亚宏;柏红霞;黎锡瑜;;改善二类储量高温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对策研究[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7 孙建国;刘洪远;侯君;;低渗透窄小砂体油田聚合物驱适应性分析及初步认识[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晓东;李树荣;;基于控制向量参数化的聚合物驱最优控制[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张伊琳;王正欣;;河南油田双河V下聚合物驱油剂筛选评价研究[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10 王艳涛;李萍;刘吉武;薛兆杰;徐萍;;交联聚合物驱在孤岛油田先导试验[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侠 通讯员 陈丽华 程宏杰;[N];中国石油报;2009年
2 特约记者 王蕾 通讯员 程宏杰;[N];中国石油报;2012年
3 焦念友;[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4 记者 汪亚萍 通讯员 张建平;[N];中国石油报;2008年
5 周宏;[N];中国石油报;2005年
6 李丹;[N];中国石油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赵士振 通讯员 张玉立;[N];中国石化报;2011年
8 记者 汪亚萍 特约记者 李建 通讯员 种占良;[N];中国石油报;2010年
9 实习记者 朱丽杰;[N];大庆日报;2012年
10 赵龙;[N];大庆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东;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最优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2 郭兰磊;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动态规划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高静乐;陇东地区侏罗系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高丙坤;聚合物驱动态指标的预测与控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5 徐学品;高含水期油藏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李洁;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聚合物驱油效果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李宜强;聚合物驱大平面模型物理模拟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6年
8 冯玉良;聚合物驱动态预测及其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9 马海佳;聚合物驱分层注入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10 王者琴;聚合物驱动态指标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波;聚合物驱动态变化规律的定量表征[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2 曹肖萌;多种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李霞;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现场试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4 张俊法;濮12块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肖丽华;大庆萨中聚合物驱合理停聚时机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6 李潇菲;聚合物驱的经济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7 穆停华;交联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滕学伟;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9 安志杰;孤岛油田和胜坨油田聚合物驱优化控制条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穆文志;粘弹性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本文关键词:粘弹性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9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59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