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链路预测揭示合著网络演化机制
本文选题:合著网络 切入点:演化机制 出处:《情报科学》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意义】掌握合著网络的最佳演化机制及其演变能够更好的进行合著关系预测和推荐,进而为研究团队的人员选择和搭配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过程】以共同邻居、到达路径、优先连接和随机游走共4类16种相关性指标表示合著网络演化机制,并运用链路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全面的定量比较不同演化机制的优劣和时序变化,揭示合著网络的最佳演化机制及其变化并解析其成因。【结果/结论】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实验证实:描述合著网络演化机制的最佳指标为AA(Adamic-Adar);不同时间段的相关性指标的预测准确率具有一定差异但总体趋势保持一致,并且最佳指标所属类别并未改变,表明合著网络演化机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多种类别的合著网络演化机制成因及其改进方向进行了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 significance] mastering the optimal evolutionary mechanism and evolution of the coauthor network can better predict and recommend co-authorship, thereby providing advi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and collocation of research teams. [methods / processes] for common neighbors, There are 16 kinds of correlation indexes of arrival path, priority connection and random walk to express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coauthor network, and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link prediction are used to comp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evolution mechanisms and the change of time series in a comprehensive and quantitative way. The experiments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onfirm that the best index to describe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the coauthor network is AAADAAM-Adaranic-Adaran.Relativity of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is indicated by experiments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The accuracy of target prediction is different, but the overall trend is consistent. And the category of the best index does not chang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oauthor network evolution mechanism has strong stability,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coauthor network evolution mechanism and its improvement direction.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715031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4YJC870025) 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平台“社会公共安全科技”项目
【分类号】:G353.1;O15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华涛;;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图谱形成的理论假设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06期
2 王雪原;王宏起;李文奇;;基于网络演化过程的区域创新平台运行模式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06期
3 彭华涛;;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图谱规模维的稳定性判别分析[J];系统工程;2012年11期
4 易忠梅;彭华涛;;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分阶段特征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06期
5 何宇;赵洪利;杨海涛;赵东杰;;复杂网络演化研究综述[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石乘齐;党兴华;;创新网络演化动力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01期
7 彭华涛;王敏;;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的试错机理——基于群体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年08期
8 吴静怡;杨建辉;;狭义创业企业孵化器网络演化模型分析[J];商业时代;2012年24期
9 程跃;银路;李天柱;;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创新网络演化研究[J];科研管理;2011年01期
10 黄训江;;工业共生网络演化的小世界性及稳定性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叶祺;吴斌;徐超群;徐六通;王柏;;复杂网络中节点消退规律与节点消退模型[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建吉;全球技术网络及其对地方企业网络演化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娅;网络演化博弈机制设计与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有为;社会网络演化中的影响力分析[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阚长江;微博网络演化机制实证分析及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聂珊珊;复杂产品创新网络结构与绩效的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项鹏;社区网络链路预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袁雯静;联盟能力、网络创新与网络演化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6 王珊珊;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的纠错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张凤霞;网络演化背景下软件行业知识转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8 程骋;影响复杂网络在演化过程中演化路径和子图形成的内在因素[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黄宗志;铁路网络演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10 曹峰彬;基于湖南现代制造业的产业网络演化自组织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02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602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