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系统敏感性和不交性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本文选题:敏感 切入点:测度敏感 出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族意义下的拓扑与测度敏感性,对不交性问题也有所涉及.具体安排如下:在第一章中,我们简要回顾拓扑动力系统和遍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的研究内容,并介绍本文研究背景以及主要研究成果.在第二章中,我们简单介绍一些拓扑动力系统和遍历理论的基本定义和性质,以及后文将要用到的一些概念和结论.第三章到第六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详细介绍我们的主要研究成果.在第三章中,我们主要研究拓扑族敏感.特别地,我们引入分块thick敏感,分块IP敏感,强thick敏感和强IP敏感的概念.运用极小流结构定理,我们证明极小系统要么是强thick敏感要么是其极大distal因子的proximal扩充.运用遍历理论的方法和极大无穷步幂零因子的性质,给出了以下的结果(1)极小系统要么是分块IP敏感要么是其极大无穷步幂零因子的几乎一对一扩充;(2)极小系统要么是分块thick敏感要么是其极大等度连续因子的proximal扩充;(3)极小系统要么是强IP敏感要么是其极大distal因子的几乎一对一扩充.这些结果将极小系统在族的意义下的敏感性与系统本身的结构一一对应起来,用敏感的语言给出极小系统结构的另一种刻画.在第四章中,我们主要研究测度族敏感.由于拓扑动力系统(X,T)存在不变测度μ,所以(,Bx,μ,T可以被视为一个保测系统,其中Bx是X的Borel σ-代数.我们引入thick-μ敏感,IP-μ敏感,分块thick-μ敏感和分块IP-μ敏感的概念,并且证明了对极小系统:(1)thick-μ敏感与thick敏感是等价的;(2)分块thick-μ敏感与分块thick敏感是等价的;(3)分块IP-μ敏感与分块IP敏感是等价的.在第五章中,我们引入向量敏感的概念,并且着重研究两种特例:l-敏感和δ-l-敏感.我们证明即使对任意正整数l,系统是l-敏感,系统也不一定是多重敏感的;并且构造一个极小系统是l-敏感但不是(l + 1)-敏感.为了区分δ-l-敏感和δ-(l + 1)-敏感,我们构造一个极小系统(弱混合系统)是δ-l-敏感但不是δ-(l + 1)-敏感.在第六章中,我们研究了群作用下与极小系统都不交的系统的性质.证明了当G是交换群时,如果(X,G)是弱混合系统且distal点稠密,那么(X,G)与极小系统都不交,将董攀登,邵松和叶向东[20]的工作推广到交换群作用.又证明了如果(X,Zd)是传递的且与极小系统都不交,那么(X,Zd)是弱混合M-系统且没有非平凡的的极小因子,将黄文和叶向东[58]的工作推广到Zd作用。
[Abstract]:In the first chapter, we briefly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topological dynamical systems and ergodic theory and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In the second chapter, we briefly introduce some basic definitions and properties of topological dynamical system and ergodic theory. Chapter 3 to 6th is the main part of this paper, which introduces our main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detail. In Chapter 3, we mainly study the sensitivity of topological families. We introduce the concepts of block thick sensitivity, block IP sensitivity, strong thick sensitivity and strong IP sensitivity. We prove that the minimal system is either strongly thick sensitive or a proximal extension of its maximal distal factor. The following results are given: 1) the minimal system is either block IP sensitive or almost one-to-one expansion of its maximal infinite step nilpotent factor) minimal system is either block thick sensitive or proximal extension of its maximal equicontinuous factor. The minimal system is either strongly IP sensitive or an almost one-to-one extension of its maximal distal factor. These results correspon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minimal system in the sense of a family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itself. Another descrip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minimal system is given in sensitive language. In Chapter 4th, we mainly study the family of measure sensitivities.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invariant measure 渭 in topological dynamical system, BX, 渭 T can be regarded as a preserving system. Where BX is the Borel 蟽 -algebra of X. We introduce the concepts thick- 渭 sensitive IP- 渭 sensitivity, block thick- 渭 sensitivity and block IP- 渭 sensitivity. It is proved that the block thick- 渭 sensitivity and the block thick sensitivity are equivalent to that of the minimal system: 1 / 1 thick- 渭 sensitive and the thick sensitivity are equivalent. In Chapter 5th, the concept of vector sensitivity is introduced, 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block IP- 渭 sensitivity and the block IP sensitivity. We also study two special cases: l-sensitivity and 未-l-sensitivity. We prove that even for any positive integer l, the system is l-sensitive, and the system is not necessarily multi-sensitive;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未 -l-sensitivity from 未 -l-sensitive, we construct a minimal system (weakly mixed system) which is 未 -l-sensitive but not 未 -l1sensitive. In Chapter 6th, We study the properties of systems which do not intersect with minimal systems under group action. It is proved that when G is a commutative group, if XG is a weakly mixed system and the distal points are dense, then the XG) does not intersect with the minimal system and climb Dong. The work of Shao Song and Ye Xiangdong [20] is extended to the interaction of exchange groups. It is also proved that if XG Zd) is transitive and does not intersect with the minimal system, then XG Zd) is a weakly mixed M- system and has no nontrivial minimal factor. The work of Huang Wen and Ye Xiangdong [58] will be extended to the role of Zd.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189.1;O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成效,王雪峰;试论思维的动力系统[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年04期
2 龚志民,任福尧;无穷多个函数的随机动力系统[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3 文兰;动力系统简介[J];数学进展;2002年04期
4 胡隐樵;评述专著《动力系统自忆性原理——预报和计算应用》[J];气象;2003年01期
5 陈少白;谭光兴;毛宗源;;单调集射动力系统及其稳定性[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混合动力车动力系统相关专利介绍[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8期
7 陈述;李清都;胡诗沂;;动力系统可靠计算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2010年S2期
8 毛继祥;;我国动力系统的未来[J];今日科技;1986年03期
9 任福尧;随机动力系统的进展和问题(英文)[J];数学进展;1997年05期
10 王天成;时变动力系统的不稳定性[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锤结;;流体力学最优低维动力系统方法及其应用[A];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群政;王坤俊;谭志红;;基于插电式动力系统的公交客车设计开发[A];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技术[C];2012年
3 盛平兴;;有限维动力系统中的公开问题[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1999年
4 谢应齐;;利用观测资料研究动力系统的新方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5 黎勇;;动力系统维护队伍建设及队伍配置问题[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C];2006年
6 孙继涛;张银萍;;变时滞区间动力系统的稳定性[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王幸生;刘宇;;中学生动力系统及其与自我和适应之间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如彬;张志康;;神经动力系统的相变机制研究及其进展[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赵鑫;魏然;;基于PLC的风洞动力系统的研制[A];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技术专委会第六届四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张继锋;冯奇;;两种摩擦动力系统及其计算方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莺;德国最大渔船将采用“风筝”动力系统[N];中国船舶报;2009年
2 罗庶;长七芯一级动力系统第二次试车圆满成功[N];中国航天报;2014年
3 贾广栋 张平 刘琳;新一代小型火箭首次动力系统试车成功[N];中国航天报;2012年
4 记者 王战芹;中钢邢机动力系统降本显著[N];中国冶金报;2013年
5 紫东;七一一所首次总承包民船动力系统[N];中国船舶报;2006年
6 张鹏;通用公布动力系统战略[N];现代物流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张韬;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及其应用国际学术会举行[N];西藏日报;2001年
8 陈国强;首艘LNG船动力系统初具规模[N];中国船舶报;2006年
9 邓红辉;翻番与转型:历史性跨越[N];南方日报;2006年
10 ;PASSAT领驭2.0MFI上市[N];国际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新星;关于动力系统混沌性质及跟踪性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罗绿林;可逆动力系统的混沌性质[D];吉林大学;2015年
3 赖纯见;房地产市场主体行为动力系统及宏观调控政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余跃;几类含特殊非线性结构动力系统的复杂行力及其机理分析[D];江苏大学;2015年
5 梁建华;动力系统的混沌性及复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于涛;动力系统敏感性和不交性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7 董玲珍;脉冲半动力系统及其在种群动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刘超;若干类生物动力系统的复杂性分析及控制[D];东北大学;2009年
9 丁可;几类不确定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应用[D];四川大学;2007年
10 李健;动力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蒙蒙;非自治动力系统的拓扑压[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云强;舰船动力系统生命力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程建康;交错系统的一些动力学性质[D];广西大学;2015年
4 童修伟;单轨车的分布式动力系统设计及仿真[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乐龙;回收CO_2的MCFC复合动力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6 赵海林;诱导动力系统的序列熵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7 李嘉嘉;整个空间不是分布混沌集的弱混合系统[D];北方民族大学;2016年
8 黄冬冬;随机分析在动力系统和金融中应用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尹洪岩;基于动力系统方法的主机入侵检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10 徐品;有理函数动力系统的一些性质[D];河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35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635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