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活动指数的哈特利估计量构造
本文选题:全球创业观察 + 电话抽样调查 ; 参考:《统计与决策》2017年08期
【摘要】:文章讨论了"全球创业观察"研究项目中成年人调查所涉及到的一个方法论问题。该项目规定,可以用随机拨号电话抽样调查或面访抽样调查方法进行成年人调查以获取计算该项目核心指标全员创业活动指数所需要的数据。文章建议,假若进行随机拨号电话抽样调查,在当前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同时占领市场的条件下,同时从两个电话网抽样框抽取样本,应用哈特利估计量来估计总体的全员创业活动指数。讨论了怎样依据从手机抽样框获得的成年人个人逆抽样样本以及从固定电话抽样框获得的成年人群体逆抽样样本,运用哈特利估计量来构造全员创业活动指数估计量以及估计这个估计量的方差的详细过程。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a methodological issue involved in adult surveys in 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Watch project.According to the project, adults can be surveyed by random dial-up telephone sample survey or interview sample survey method to obtain the data needed to calculate the core index of the project.The paper suggests that if a random dial-up telephone sample is conducted, under the current condition that fixed telephone and mobile phone occupy the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the sample should be taken from two telephone network sampling frames simultaneously.The Hartley estimate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overall total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index.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use the individual backsampling samples obtained from the mobile phone sample frame and the adult population backsampling samples from the fixed telephone sample frame,The Hartley estimator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total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index estimator and the detailed process of estimating the variance of this estimator.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5BJL07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6YB12) “十三五”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创新团队建设项目(ZG008709)
【分类号】:O2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卫;袁卫;黄向阳;;序贯调整估计量——不完全事后分层估计的新方法[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年05期
2 文平;捕获——再捕获抽样中的复合估计量[J];昌吉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3 文平;捕获——再捕获抽样中的组合估计量[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刘传递;何江平;彭作祥;;一类正极值指标的截尾估计量[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5 钟卫,刘晓璐;市场调查中的不完全事后分层估计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金勇进;王飞;;校准调整估计量线性和指数距离函数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6年01期
7 钟卫;袁卫;;对不完全事后分层的估计[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6年03期
8 杨丹丹;彭作祥;;一类新的极值指标估计量的渐进性质(英文)[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1期
9 文平;;捕获-再捕获抽样中的多元组合估计量[J];生物数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邵军;M-估计量的收敛性[J];应用数学学报;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解顺强;张兰霞;霍印林;;升降法确定的疲劳强度估计量的统计特性[A];2003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文平;王生喜;;捕获再捕获抽样在生物统计中的应用[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银凤;Ornstein-Uhlenbeck型过程的统计推断和模型选择[D];复旦大学;2013年
2 陈佳;计量经济模型中非参数M估计的渐近理论[D];浙江大学;2008年
3 何腊梅;决策融合算法与极值指数的Pickands型估计[D];四川大学;2007年
4 赵世舜;矩阵加权估计及James-Stein估计的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雨霞;关于比率型估计量和AP设计下包含概率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2 容越彦;基于半参数方法的模型辅助抽样估计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3 白如玉;关于比率型估计量和固定样本容量的不等概率抽样设计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6年
4 陈盈盈;跳扩散过程中点波动率估计量的渐近性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5 曾青松;极值指数估计量和尾端点估计量的收敛性[D];西南大学;2006年
6 梁媛坚;校准估计量方法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刘苗妙;尾指数估计量及二阶参数估计量的渐近性质[D];西南大学;2008年
8 刘传递;一类正极值指标的截尾估计量及退化椭圆方程的粘性解[D];西南大学;2006年
9 凌成秀;位置不变的矩型估计量的渐近性质[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淑良;一类矩型估计量的渐近收敛性[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73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773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