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复杂网络中社区发现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0 13:35

  本文选题:社区发现 + 复杂网络 ; 参考:《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联系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并构成了许多复杂系统。人们很难直接从纷繁多样的复杂系统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此,将复杂系统抽象为形式相对简单的复杂网络,通过对复杂网络进行深入研究,能够有效地挖掘出复杂系统的各种普遍规律和特性。目前,人们已经发现复杂网络的小世界性、无标度性和社区结构等特性。社区是由部分关系紧密的节点及其之间连边组成的节点聚簇结构。社区结构最主要特点是,社区内部节点之间链接相对紧密、社区之间链接相对稀疏。由于人们可以通过社区结构便捷地获取到感兴趣的信息,并将之应用到热点挖掘、个性化推荐、链接预测等领域,因此,复杂网络中社区发现方法成为了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全局角度和局部角度出发,在提高社区发现结果稳定性、利用已知背景信息克服网络信息缺失、挖掘重叠社区结构、融合节点内容主题和链接关系等四个不同侧面研究了复杂网络中社区发现方法中存在的特有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提升了社区发现结果的质量和稳定性。第一,针对传统标签传播社区发现方法结果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稳定的标签传播社区发现方法,提高了基于标签传播社区发现结果稳定性。传统基于标签传播的社区发现方法中的随机过程导致了在同一网络中多次社区发现结果相差较大,社区发现结果稳定性较差。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稳定的标签传播社区发现方法。首先,通过网络中不重叠三角形进行标签初始化,赋予不重叠三角形节点相同的初始标签,使得社区结构更加稳定;然后,根据节点标签熵的大小对传播节点队列进行排序,降低了传播节点队列设置的随机性;最后,在标签传播过程中,当遇到数量最多的标签不唯一时,根据当前被传播节点的两层邻接点标签分布情况确定选择的传播标签,增加了标签传播选择过程的稳定性。第二,针对网络部分信息缺失导致社区发现结果偏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半监督局部聚类社区发现方法,实现了利用部分已知背景信息克服网络信息缺失问题。传统社区发现方法没有充分利用已知部分社区背景信息去克服网络部分信息缺失所导致的社区发现结果偏差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半监督局部聚类社区发现方法。首先,改进了传统局部聚类社区发现方法中节点加入社区的衡量方法,使得社区发现过程更符合社区结构定义;接着,采取奖励惩罚措施,对社区发现过程中与已知信息相符的给予奖励,鼓励其社区结构形成;对不符合已知信息的社区结构予以惩罚,阻碍其社区结构的继续形成,从而引导社区发现结果更加符合真实网络的社区结构。此方法能够更好地在信息不完整的网络中挖掘出原本的社区结构。第三,针对网络节点角色多元化与社区结构硬划分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半同步标签传播和局部聚类的重叠社区发现方法,提高了重叠社区结构发现质量。传统社区发现方法对复杂网络进行硬划分,忽略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复杂网络社区重叠结构。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半同步标签传播重叠社区发现方法。该方法结合了传统标签传播方法中的异步传播策略和同步传播策略,避免了标签传播震荡问题的同时,在计算效率和社区发现结果质量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另外,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聚类的重叠社区发现方法,该方法采取了改进的Pagerank算法进行种子节点选择,利用Spin-glass模型作为社区扩张节点选择的标准,能够更好地挖掘出复杂网络中重叠社区结构。最后,针对传统社区发现方法忽略了节点内容信息层面属性的问题,提出了融合内容主题和链接关系的社区发现方法,获得了更加符合真实情况的社区发现结果。传统社区发现方法基于网络结构本身,仅仅考虑了节点间的链接关系,忽略了节点自身的内容信息层面的属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内容主题和链接关系的社区发现方法。首先,通过LDA模型获取节点内容主题向量,并计算内容主题向量间的相似度;然后,将内容主题向量间的相似度分别融合到基于标签传播和基于局部聚类的社区发现方法中。在融合内容主题和标签传播的社区发现方法中,候选标签被赋予权重,权重值为候选节点与被传播节点之间的内容主题相似度,被传播节点的新标签选择权重值最大的候选标签;在融合内容主题和局部聚类的社区发现方法中,综合节点与社区在内容主题和链接关系的相似度,选择使得社区综合密度增加最多的节点加入社区。此方法相对于单独基于内容主题或单独基于链接关系的社区发现方法取得了更符合真实情况的社区结果。
[Abstrac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kind of stable label propagation community discovery method , which makes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more stable .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of community discovery based on local clustering .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15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琳;吴金希;;全球创新网络相关理论回顾及研究前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1期

2 刘国新;杨坤;;分布式创新网络中的知识粘滞度探讨——基于四维粘滞情境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2年09期

3 吴冰;王重鸣;唐宁玉;;软件企业创业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年S2期

4 张晓;王金龙;吴启晖;;认知无线电中基于可信度的感知节点集选择[J];应用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5 黄彦彬;杨寿保;滕达;赫卫卿;王淑玲;;WiMAX Mesh网络下具有QoS保障的动态握手方案[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年03期

6 胡泰培;关于环网的直径[J];应用数学学报;1993年01期

7 王青芸;刘来福;孟大志;;复杂系统的逻辑结构判据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8 颜学峰;包俊杰;张兵;钱锋;;节点与测量数据组合检测的数据协调及应用[J];化工学报;2007年11期

9 胡晓峰;;战争复杂网络研究概述[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0年Z1期

10 黄传河;周浩;肖峰;胡亮;杨晶;;WDM网络中基于多核心的组播路由算法[J];光学技术;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黄建玉;;浅谈3G的网络安全规划[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叶作亮;高千惠;代丽;张梦;;回文网络——探析Web信息的结构和形成机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商宗雁;;光网络发展展望[A];黑龙江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钢;;MSTP技术在3G传输网络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趋势[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文雄;;OTN技术在城域光网络的应用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马润斌;;IP网络发展的基石——服务质量(QoS)[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许晓荣;章坚武;黄爱苹;;基于多节点协作的认知WSN能耗优化算法[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渗透网络演绎安全神话[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2 王晓光;农资营销网络建设思路[N];农资导报;2005年

3 高国栋;堵住漏点 不留缝隙[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4 湖北大学网络中心 李超;易于管理的网络[N];计算机世界;2005年

5 ;透视世界第一部网络战争法规[N];中国航天报;2011年

6 华为3Com 孙德和;业务融合网络的魅力[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7 CPW记者 张戈;华为3Com“安全渗透网络”突破传统思路[N];电脑商报;2005年

8 孙保红;3G UMTS网络架构建议[N];通信产业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杨 谷;王之认为: 网络和制造是中国IT业的机会[N];光明日报;2000年

10 花荣军;高楼平地起[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鑫;复杂网络中社区发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石海佳;基于复杂网络的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复杂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刘影;复杂网络中节点影响力挖掘及其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张蕊;网络经济及其在中国的发展[D];四川大学;2002年

5 禚钊;复杂网络局域同步的实证、动力学和若干应用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傅荣;商务网络成因与演化——基于资源观理论的分析[D];厦门大学;2003年

7 关世杰;Internet宏观拓扑演变过程中的进化、自复制和突变特征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8 冯诚;车联网中的数据聚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田传耕;含纯发节点的无线传感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10 熊巧;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优化与决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巩庆良;链路预测和符号网络社区检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袁熹;高可靠网络中实时性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D];南华大学;2015年

3 黄炳杰;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园网络改造规划和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徐浩;税务关系网络数据可视化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文强;SDN网络业务量工程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姚飞亚;顶点带属性网络的链接预测[D];扬州大学;2016年

7 李聪;基于电信无线网的传输网络优化方案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8 吴永亮;异质网络中重叠社区发现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9 张洁;网络功能、有意识的知识溢出与知识创造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10 杜丹;基于复杂网络的和弦生成和歌词创作算法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77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777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4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