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引信微机电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改进

发布时间:2018-04-21 20:23

  本文选题:兵器科学与技术 + 引信微机电安全系统 ; 参考:《兵工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在引信微机电(MEMS)安全系统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开展了量化的工作可靠性水平评估,并进行设计方案的改进和试验验证。针对小口径弹药引信的工作环境特点,给出MEMS安全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关键结构的设计要求,并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初步确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同时,为在结构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定量的可靠性分析,提出基于有限元法的结构可靠性仿真方法及其实现流程,并以ANSYS软件为例提出CAE程序的集成方法和实现步骤,解决可靠性分析程序对有限元软件工具的自动调用问题。综合考虑载荷、结构尺寸和材料参数等因素的随机性,分析关键结构的可靠性水平和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据此给出了增加电推冲器装药量、控制关键尺寸的变异系数和取消闭锁机构等改进建议。加工MEMS安全系统的实物样机,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safety system of MEMS fuze,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reliability level is carried out, and the design scheme is improved and tested.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caliber ammunition fuze, the design scheme and key structur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MEMS safety system are given,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sign scheme is preliminarily determined by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alysis.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carry out quantitative reliability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structural simulation analysis, the structural reliability simulation method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its realization flow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integration method and realization steps of CAE program are presented with ANSYS software as an exampl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utomatic calling of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ools by reliability analysis program. Considering the randomness of load, structure size and material parameters, the reliability level and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key structures are analyzed. Improve suggestions for controlling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key dimensions and removing locking mechanisms. The prototype of MEMS security system is process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sign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技术基础科研项目(Z092014B001)
【分类号】:TB114.3;TJ43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蕴雯;季佳佳;冯元生;;实用可靠性分析方法及其误差研究[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08年04期

2 张妃二,袁鸿,郝同壬;断裂与可靠性分析的随机边界元法[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6年05期

3 李佳,平安,王德俊,卢凤舞;基于材料非稳态疲劳损伤过程的可靠性分析智能化仿真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4 杨瑞刚;徐格宁;吕明;;基于未确知信息的复杂结构能度可靠性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21期

5 蔡金燕;于志坚;韩春辉;封吉平;;基于系统状态信息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J];兵工学报;2008年10期

6 赵海龙;高宗战;刘伟;岳珠峰;;复合材料与金属榫槽粘接结构强度可靠性分析[J];机械设计;2010年08期

7 李鹏程;陈国华;张力;戴立操;;人因可靠性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1年03期

8 于洋;;可修复系统研发阶段可靠性分析[J];中国质量;2011年04期

9 肖芳淳;;模糊价值可靠性分析研究[J];强度与环境;1990年04期

10 吕震宙;冯元生;;工程结构振动可靠性分析方法初探[J];机械强度;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俊红;陈建桥;葛锐;;基于或然性理论的可靠性分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许孟辉;邱志平;王晓军;;结构模糊非概率混合可靠性分析方法[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张治勇;孙柏涛;;不等高厂房抗震可靠性分析的一般方法[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4 袁立峰;时钟;;产品退化状态的可靠性分析[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8年

5 黄昆;梁建龙;;远洋测量船载卫通站可靠性分析及改进设想[A];卫星通信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全;蔡泽祥;王善生;肖伟强;;典型配网接线模式可靠性分析[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杨笛;邱志平;;结构鲁棒可靠性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8 蔚林巍;;决策行动的可靠性分析[A];1992年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9 吕震宙;曹现涛;;人的可靠性分析中强度下降模型研究[A];第六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董玉革;高亮;祁型红;;统可靠性分析的模糊方法[A];2005年全国机械可靠性学术交流会暨“车辆与工程装备质量与可靠性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穆勇;基于运行数据的风力发电设备可靠性分析方法和评估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李春洋;基于多态系统理论的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肖宇峰;基于离散概率模型的二端网络可靠性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4 阎彬;结构—热耦合问题及结构疲劳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王世鹏;基于最大可能点摄动法的机械零部件可靠性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张立香;联合收割机底盘可靠性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7 拓耀飞;不确定弹性机构可靠性分析及其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杨明;基于多层流模型的核动力装置可靠性分析及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9 赵维涛;飞行器结构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高文宇;核电厂人因可靠性分析的几个问题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敏敏;大型平行轴斜齿轮减速器可靠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2 李子先;基于退化模型的电子系统贮存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陈伟;仿生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结构设计及可靠性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曾轲;Nicsys1000系统I/O模块的可靠性分析及安全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陈猛;耐压壳体结构的静动力学计算与可靠性分析[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饶小龙;飞控系统伺服作动性能评估与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与软件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张崇波;基于LHS方法的岩质边坡平面滑动可靠性分析[D];南京大学;2015年

8 崔姗;区域路网抗震连通可靠性分析与优化方法[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萌萌;基于可靠性分析的航天精密机电组件高加速应力筛选试验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王苏乐;先进机载网络的余度配置及可靠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83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783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8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