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约束系统最优控制中的内点法
本文选题:内点法 + 离散力学 ; 参考:《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7年01期
【摘要】:对于带约束的力学系统的最优控制,约束系统离散力学最优控制(Discrete Mechanics and Optimal Control for Constrained Systems,DMOCC)采用了"先离散,后变分"的方法,结合离散零空间法,能很好地保持系统的物理特性,其模型方程可表示为非线性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通常采用标准序列二次规划(Sequence Quadratic Program,SQP)算法求解。由于约束条件的规模大,SQP算法的计算效率不高。相对于SQP,内点法具有收敛性好、稳定性强的特点。在对DMOCC约束条件的特点进行分析之后,将内点法用于DMOCC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能有效提高计算效率。曲柄滑块的数值仿真证明了在数值精度一致的情况下,内点法具有效率上的优势。
[Abstract]:For the optimal control of the mechanical system with constraints , the discrete mechanics and Optimal Control for Discrete Systems ( DMOCC ) of the constrained system adopt the method of " discrete , post - variational " , which can maintain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well . The model equa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nonlinear equation constraints .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1472144,No.11272166)
【分类号】:O2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翼;最优控制在经济系统中的应用[J];信息与控制;1980年06期
2 潘健;;二次型性能指标下的人口移民最优控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3 朱文骅;一种最优控制的胞映射算法[J];应用力学学报;1988年04期
4 毛云英,边馥萍;动态投入产出最优控制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2年01期
5 蒲志林;非线性发展系统最优控制的存在性及其应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6 张仁忠;带缓冲器的多出口串行生产线的无阻塞最优控制[J];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000年01期
7 于书敏,张仁忠;带缓冲器的多入口多出口串行生产线的无阻塞最优控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8 朱贵凤,商妮娜;阶形杆纵向振动的最优控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9 刘国志;动态投入产出最优控制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年04期
10 潘颖,王超,盛严,陈双全;结构振动瞬时最优控制的一种时滞补偿算法[J];力学与实践;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青;张颖昕;;“最优控制”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青;张颖昕;;最优控制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付春江;王如彬;;手臂屈伸运动中上位最优控制对外部速度力场的补偿适应[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时贞军;王长钰;;洗煤过程控制中的最优控制模型及求解方法[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郭磊;于瑞林;田发中;;跳变时刻状态受约束的跳变系统的最优控制[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卢容德;朱月华;;人体系统的最优控制研究[A];第六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吴庆林;陈宗海;董道毅;;量子最优控制研究综述[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育庭;邓慧红;;教学过程模型及其最优控制[A];数学及其应用文集——中南模糊数学和系统分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卷)[C];1995年
9 尹翔康;吴冲锋;;带随机参数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Ⅱ):控制矩阵是确定性矩阵[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10 李旭东;王建举;;一类生产库存问题的最优控制[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留勇;肿瘤治疗方案的数学模型研究及数值模拟[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吉烈;基于单网络模糊及无模型自适应动态规划最优控制方法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秦春斌;基于近似动态规划的优化控制研究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D];东北大学;2014年
4 任志刚;聚变等离子体中若干时空演化过程的最优控制计算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刘重阳;非线性切换动力系统的最优控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邓留保;带跳的不确定最优控制及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7 孟庆欣;有跳跃的随机系统的最优控制[D];复旦大学;2010年
8 江胜宗;非直井迹最优控制模型、算法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9 李春发;分布参数系统辨识与最优控制理论算法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10 魏庆来;基于近似动态规划的非线性系统最优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嘉龙;具有第一边值条件的双相Stefan问题自由边界的最优控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于丹;具有第二边值条件的双相Stefan问题自由边界的最优控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吴文婷;控制受约束的随机线性二次最优控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张鹏举;多阶段间歇发酵过程的最优控制求解[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邵娇娇;微生物间歇发酵中酶催化非线性时滞动力系统的最优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程关明;间歇发酵非线性动力系统的鲁棒最优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康霞霞;两类具有常数输入率的SIRS模型的稳定性与最优控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8 周书;几类发酵问题的最优控制[D];南华大学;2015年
9 刘尚麟;噪声环境下网络化时滞系统的最优控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10 许婷瑜;两类捕食模型的周期解、分岔及最优控制[D];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39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2039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