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余热锅炉单相受热面动态数学模型及仿真

发布时间:2018-11-20 11:59
【摘要】: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三压再热余热锅炉中单相工质受热管的动态数学模型,并开发了通用化的仿真算法。基于一体化模型开发平台建立了余热锅炉单相介质受热面系统的工程模块化的仿真模型。对低压省煤器的运行特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静态计算精度和较好的动态响应特性,且模型运行稳定。
[Abstract]:By using lumped parameter method, the dynamic mathematical model of single-phase refrigerant heating pipe in three-pressure reheat waste heat boiler is established, and a general simulation algorithm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model development platform, the engineering modularization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single-phase medium heating surface system of the waste heat boiler is establish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has higher static calculation accuracy and better dynamic response, and the model runs stably.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
【分类号】:TM6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高建强;裴闪;吴迎光;;单轴燃气轮机模块化仿真模型及其运行特性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高建强,祁在山,马良玉,王兵树;锅炉单相介质换热器的通用性能分析仿真模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高建强,王兵树,马良玉,祁在山;大型CFBB燃烧系统的工程模块化仿真模型[J];锅炉技术;2002年08期

4 崔凝;王兵树;高建强;贡献;;大容量余热锅炉动态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1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广军,吴景兴,王媛,马金凤,高伟;锅炉烟风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及炉膛“内爆”过程分析[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张园萍,焦俊;论火电机组仿真机实训方案设计[J];电力学报;2004年02期

3 马进;300MW控制循环汽包锅炉的仿真[J];电力情报;1997年01期

4 张江红,胡念苏;基于Simulink的电站凝结水系统仿真建模[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4年02期

5 王颖洁,吕震中;轴承振动信号在球磨机负荷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力设备;2004年09期

6 魏丽东;肖洪;王锦桥;;超临界火电机组及其仿真技术研究进展[J];电力设备;2006年01期

7 王明春,陈明生;电站培训仿真系统数据库设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2年01期

8 肖进华,黄勇理,朱双春,王述振,郑楚光;电站锅炉远程仿真系统设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年08期

9 刘玉方,万秋兰;基于APROS的发电厂电气系统仿真模型[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年01期

10 王宗琪,章臣樾;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电站设备中应用的发展及其前景[J];动力工程;199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风;多变量智能控制在电厂制粉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2 林永君;基于复杂机理模型的过程预测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2年

3 汤宝平;新一代虚拟仪器—智能控件化虚拟仪器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苟小龙;DCS在回路仿真系统的研究及开发[D];重庆大学;2003年

5 杨锡运;火电厂热工对象先进控制策略研究——多变量及键图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6 唐胜利;热动力系统仿真环境的研究与开发[D];重庆大学;2004年

7 房方;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先进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8 郭喜燕;火电机组动态过程性能在线监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9 高建强;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实时仿真模型与运行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10 闫水保;电厂热力系统节能分析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贡献;大型火电机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数学模型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2 李利平;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分析与仿真[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3 岳伟挺;联合循环余热锅炉蒸汽参数优化与动态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4 张德珍;协调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及其智能算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2年

5 张卫风;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集散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2年

6 陈维春;联合循环中余热锅炉动态特性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王素玲;小型电力系统发电机组控制与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8 潘健;200MW机组全CRT仿真机开发[D];重庆大学;2002年

9 张岳荣;热工自动控制系统PID参数的优化整定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10 齐治国;船用锅炉汽水系统数学建模及仿真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支小牧,寇可新,曹向欣;汽轮机转子热应力在线监测、寿命管理及优化启动的研究[J];动力工程;2000年01期

2 郑昌浩,徐旭常;电站锅炉对流过热器和再热器壁温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J];动力工程;2000年04期

3 裘浔隽,杨瑜文,林中达;余热锅炉的动态数学模型及数字仿真[J];动力工程;2002年06期

4 杨涛,黄树红,高伟,汪勇,张金平,张柏林,黄丕维;网络化汽轮机组远程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J];动力工程;2004年06期

5 陈鸿伟;陈聪;高建强;李永华;王春波;;锅炉高温受热面金属壁温在线监测系统[J];动力工程;2006年01期

6 毛晓飞,任挺进;余热锅炉汽水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及仿真[J];电站系统工程;2004年06期

7 张娜,蔡睿贤;单轴恒速燃气轮机及其功热并供装置的变工况显式解析解[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8年02期

8 曾安丰,罗永浩,王孟浩,陆方,卞韶帅;电站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安全性能在线监测系统[J];锅炉技术;2001年12期

9 魏铁铮,王平川,王建军;锅炉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的推算[J];华北电力技术;1999年09期

10 高建强,王兵树,佟振声;电站锅炉机组分析型仿真数学模型及其应用[J];华北电力技术;2000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可可;杜顺祥;吴尚杰;;小管径换热器在R410A空调系统上的应用[J];家电科技;2011年08期

2 王少武;;山铝水泥12MW余热发电项目生产运行总结[J];中国水泥;2011年07期

3 邓小明;;M701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余热锅炉中压汽包水位控制的分析和改进[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1年04期

4 赵亚平;;基于PLC的余热锅炉控制系统硬件设计[J];科技传播;2011年14期

5 黄伟;刘冬梅;;济钢400m~2烧结机冷却系统余热发电[J];山东冶金;2011年03期

6 王喜军;李文华;;锅炉暖风器泄漏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1年03期

7 肖衍党;李晨飞;韩涛;;烧结余热发电技术及系统的优化分析[J];烧结球团;2011年03期

8 ;天津华能北方热力设备有限公司——向硫酸行业隆重推出高效、低阻、长寿命系列热力设备[J];硫酸工业;2011年02期

9 刘兴彦;;9F燃机锅炉炉底加热系统浅谈[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1期

10 韩军;肖敦红;李卫军;王金明;李国义;周俊;;热水输送系统节能技术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开宁;夏海涛;;某超白玻璃炉窑低温余热发电[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2 孙力文;胡明是;王应丽;;PCS7控制系统在5000t/d生产线余热发电中的应用[A];2009首届全国水泥企业节电新技术交流会暨鸿升科技节电新技术联谊会论文集[C];2009年

3 唐继黔;;余热电站供热发电方案探讨[A];2007年西南地区暖通空调及热能动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芝久;陈江平;刘敬辉;;平行流换热器用于家用空调的可行性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三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立军;俞鉴锋;;燃气轮机加装进气冷却装置的应用研究[A];浙江电力科学发展[C];2005年

6 周柏青;;冷却水系统污垢形成原因的诊断[A];湖北省电机工程学会电厂化学专委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贾伟;;大型燃气联合循环机组配置优化及特点[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发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振国;;核电装置换热器的失效分析及其解决对策[A];2007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杨振国;;核电装置换热器传热钛管的失效分析及其解决对策[A];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何语平;;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技术[A];浙江电力科学发展[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维军;福缘达机电危中寻机产值翻番[N];泰州日报;2009年

2 赵胜利邋赵敏;田家庵发电厂脱硫疏通率达百分之百[N];淮南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宋阳;解析模范式花园电厂的发展路径[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4 吴金良;可靠电力助农民取暖用上“生态热”[N];国家电网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郭薇;自主开发设计制造建设IGCC[N];中国环境报;2009年

6 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 罗申国;某煤层气联合循环发电厂装机方案的拟定[N];山西科技报;2009年

7 付久来;开滦煤化工园区实现干熄焦并网发电[N];中国矿业报;2009年

8 华凌;追着太阳要电[N];科技日报;2008年

9 记者 于晓华邋苏小坡;山东电建进军中东电力行业[N];经济参考报;2008年

10 何岚 明云;奏响海西电力事业的新乐章[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贾磊;LNG冷能利用与低温半导体温差发电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杨锦成;微型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与性能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周贤;联合循环电站改造为IGCC和甲醇联产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4 迟金玲;IGCC电站二氧化碳捕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爱民;焦炉煤气发电系统及其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何晓红;内燃机热电联产系统的变工况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年

3 殷昭华;基于国产新华DCS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常静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变工况建模及其特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张淼;电厂锅炉的热力学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6 岳芷廷;核动力装置非能动余热排出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7 焦广亮;IGCC系统高温合成气中碱金属凝结特性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元伟伟;风力发电冷却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9 马晨晖;BEPCⅡ超导腔低温系统三种非稳态工况的建模及仿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光旭;大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优化设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2344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2344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7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