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微生物间歇发酵中酶催化非线性时滞动力系统的最优控制

发布时间:2019-03-11 15:23
【摘要】:本文以微生物(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甘油歧化生产1,3-丙二醇(简记1,3-PD)的间歇发酵过程作为背景展开研究,考虑了一种酶催化非线性时滞动力系统及相应的最优控制模型,并得出了最优的控制参数解.这项研究结果,一方面有利于对最优控制的理论与优化算法和时滞微分方程的研究;另一方面为实现1,3-PD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在微生物间歇发酵的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本论文在甘油和1,3-PD的跨膜运输方式都是主被动运输相结合的假设下,在生物量的浓度中加入时滞,建立了相应的酶催化非线性时滞动力系统.并利用常微分方程和最优控制的有关理论讨论了该系统解的一些基本性质,包括解的存在唯一性、一致有界性以及解的连续性.2.针对所研究的非线性时滞系统,以1,3-PD的终点时刻的生产强度作为性能指标,以甘油、微生物的初始浓度以及终端时刻为控制参数,构建了描述该时滞系统的最优控制模型,并证明了最优控制的存在性.3.为了寻求最优控制模型的最优解,我们利用控制转录技术和连续状态处理技术,建构了一种改进的Nelder-Mead算法,并求出了最优解.最优的数值结果显示,最优控制下1,3-PD在终端时刻的产率能够被显著提高,这为1,3-PD的间歇发酵过程的最优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microbial (Klebsiella pneumoniae) was used to produce 1,3-propanediol (1,3-propanediol) by glycerin disproportion as the background of the batch fermentation of 1,3-propanediol. An enzyme-catalyzed nonlinear time-delay dynamical system and its corresponding optimal control model are considered, and the optimal control parameter solution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beneficial to the study of optimal control theory an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delay differential equation on the one hand, and on the other hand,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1,3-PD.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On the basis of the kinetic model of microbial batch fermentation,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glycerol and the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mode of 1,3-PD are the combination of active and passive transport, time delay is adde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biomass, and the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mode of glycerol and 1,3-PD is the combination of active and passive transport. The corresponding enzyme-catalyzed nonlinear time-delay dynamical system was established. Some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solution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the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the solution, the uniformly boundedness and the continuity of the solution, are discussed by using the theory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and optimal control. For the studied nonlinear time-delay system, the optimal control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describe the time-delay system, taking the production intensity at the end point of 1,3-PD as the performance index,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glycerol, microorganism and terminal time as the control parameters, and the optimal control model for the time-delay system is constructed. The existence of optimal control is proved. 3. In order to find the optimal solution of the optimal control model, an improved Nelder-Mead algorithm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control transcription technique and the continuous state processing technique, and the optimal solution is obtained. The optimal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yield of 3-PD at the terminal time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under the optimal control, which provides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optimal control of the batch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1-3-PD.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23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彩霞;王宗涛;冯恩民;修志龙;;微生物间歇发酵生产1,3-丙二醇过程辨识与优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宫召华;冯恩民;修志龙;;微生物间歇发酵比生长速率辨识及优化算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刘重阳;尹蕾;冯恩民;修志龙;;微生物连续发酵建模及胞内动力学参数辨识[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王晓光;宋立新;;基于连接函数的投影寻踪主成分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沈邦玉;刘重阳;叶剑雄;冯恩民;;微生物连续发酵系统参数辨识与优化算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6 王剑锋,李慧,范圣第;大口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1,3-丙二醇发酵液中主要成分[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杨光;郝健;李季伦;;产酸克氏杆菌1,3-丙二醇发酵液中2,3-丁二醇的定性和定量分析[J];分析化学;2007年07期

8 吴从意;陈静;;1,3-丙二醇制备研究进展[J];分子催化;2012年03期

9 李晓红;冯恩民;修志龙;;微生物连续培养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性质及最优性条件[J];工程数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徐永祥;徐军;孙元碧;刘德华;郭宝华;谢续明;;聚(丁二酸丁二酯-co-丁二酸丙二酯)的等温结晶行为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郑艳;管艺飞;刘长江;;甘油脱水酶基因(gldABC)与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基因(dhaT)的共表达[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高彩霞;王宗涛;冯恩民;修志龙;;间歇发酵过程的非线性动力系统辨识及最优控制[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卷)[C];2004年

3 高彩霞;冯恩民;;一类以脉冲系统为约束最优控制问题的优化算法[A];中国运筹学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宿杰;王立群;何聚;余大书;;溶胶-凝胶法制备Ba_(1-x)La_xTiO_3陶瓷及其介电性能研究[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5 齐向辉;韦旭钦;杨登峰;吴杰群;孟晓蕾;唐悦;梁甜;杜丽琴;韦宇拓;黄日波;;一步法发酵葡萄糖生成1,3-丙二醇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分子改性[A];2005热带亚热带微生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白雪峰;;PTT聚合单体——1,3-丙二醇的生产方法[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Effects of Redox Regulation on Metabolic Flux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a[A];第六届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展览暨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正;利用不同底物生产1,3-丙二醇及基因工程菌的构建[D];江南大学;2010年

2 王诗云;一类微生物发酵系统的双测度与全局稳定性[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薛学东;Klebsiella pneumoniae厌氧发酵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过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徐小琳;Klebsillae pneumoniae XJPD-Li重组甘油脱水酶特性及其复活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李志刚;发酵液中1,3-丙二醇和2,3-丁二醇的双水相萃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元好;微氧发酵制备1,3-丙二醇及其代谢流量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晓红;微生物发酵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与最优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陈宏文;生物法合成1,3-丙二醇的过程工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陈国;NaCS/PDMDAAC生物微胶囊成囊特性及固定化法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张晓梅;产1,3-丙二醇新型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其转化甘油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作阳;基于鲁棒性分析推断三羟基丙醛对两种酶的抑制作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苏涛;甘油生物歧化生产1,3-丙二醇的混杂非线性动力系统辨识[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宁;发酵液中分离提取1,,3-丙二醇的实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祥军;腺苷钴胺素合成酶基因cobs的克隆及在产1,3-丙二醇菌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0年

5 李沛毅;1,3-丙二醇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混杂动力系统的鲁棒性和辨识[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孟冬冬;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菌株的选育[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7 唐浩;利用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发酵产1,3-丙二醇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浩;小桐子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医用级制备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卢圣国;基于基因组重排技术的1,3-丙二醇高产菌株选育[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宋保平;产甘油假丝酵母生理生化特性、倍性及不同碳源发酵代谢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38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2438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3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