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输入—单输出模糊系统及其建模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双输入—单输出模糊系统及其建模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模糊理论与模糊控制中,模糊系统的建模及其泛逼近性,一直是人们热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双输入-单输出模糊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模糊系统的构造作为研究目标,以微分方程的求解作为应用对象,研究了双输入-单输出模糊系统在建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构造了几类双输入-单输出模糊系统,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均说明了构造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针对基于单点模糊化和正则蕴涵算子构造的双输入-单输出模糊系统不具有泛逼近性这一问题,通过将非单点模糊化的方法加以推广,构造了四类双输入-单输出模糊系统。利用模糊变换,证明了所构造的模糊系统均具有泛逼近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构造的双输入-单输出模糊系统具有较高的逼近精度。本研究说明:基于正则模糊蕴涵能构造出具有泛逼近性的双输入-单输出模糊系统。其次,将模糊系统应用到常微分方程的求解中。我们知道,对于比较复杂的常微分方程,人们只能求其数值解。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应用数值方法求出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再将这些数值解作为一个系统的输入-输出信息,利用模糊系统的构造方法,构造了基于常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模糊系统,证明了这种模糊系统具有较好的泛逼近性,并对不同类型的常微分方程及初值带有干扰的情况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构造的模糊系统与真实解误差较小,因此可以将如此构造的模糊系统作为常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析解。最后,研究了模糊系统的建模问题。现有的模糊系统建模方法得到的都是比较复杂的分片非线性微分方程,不利于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双输入-单输出模糊系统的建模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得到分片线性微分方程,从而克服了线性模糊系统构造过程复杂及边缘线性化降低逼近精度的问题。我们证明了构造的线性模型具有泛逼近性,同时通过仿真实验将之和非线性模型加以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虽然构造的线性模型逼近精度不如非线性模型,但仍具有较好的逼近效果。然后利用模糊推理建模法,获得所构造线性模糊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通过在若干典型双输入-单输出系统中的仿真应用,表明该线性微分方程模型具有较高的逼近精度。
【关键词】:模糊系统 非单点模糊化 泛逼近性 微分方程数值解 模糊系统的建模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241.8;O23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3
- 1.1 模糊系统与模糊控制简介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1.3 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11-13
- 2 基于非单点模糊化的双输入-单输出模糊系统13-24
- 2.1 基于单点模糊化的双输入-单输出模糊系统13-14
- 2.2 基于非单点模糊化的双输入-单输出模糊系统14-20
- 2.2.1 双输入-单输出模糊系统的构造14-18
- 2.2.2 双输入-单输出模糊系统的泛逼近性18-20
- 2.3 仿真实验20-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3 基于常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模糊系统24-37
- 3.1 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24-25
- 3.2 基于常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模糊系统25-26
- 3.2.1 模糊系统的构造方法25
- 3.2.2 模糊系统的泛逼近性25-26
- 3.3 仿真实验26-36
- 3.3.1 一阶与二阶常微分方程数值仿真26-33
- 3.3.2 初值带有扰动的数值仿真33-36
- 3.4 本章小结36-37
- 4 双输入-单输出线性模糊系统及其建模37-53
- 4.1 一种新的模糊推理建模法37-40
- 4.1.1 基于模糊系统的模糊推理建模方法37-39
- 4.1.2 一种新的线性模糊系统及其泛逼近性39-40
- 4.2 线性模糊系统模型的数值仿真40-45
- 4.3 基于线性模糊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及其数值仿真45-52
- 4.3.1 基于线性模糊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45-47
- 4.3.2 线性微分方程模型的数值仿真47-52
- 4.4 本章小结52-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7-58
- 致谢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梅;李凌云;王文胜;杨文潮;;基于新模糊系统与T-S模糊系统的比较与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22期
2 苗志宏,李洪兴;一类模糊系统的逼近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曾珂,张乃尧,徐文立;典型T-S模糊系统是通用逼近器[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02期
4 陈薇,孙增圻;二型模糊系统研究与应用[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5年01期
5 周林娜;张庆灵;胡跃冰;杨春雨;;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镇定控制器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7年06期
6 杨俊萍;陶煌;;带饱和现象的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高兴泉;马苗苗;陈虹;;考虑时域硬约束的T-S模糊系统鲁棒H_∞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9年07期
8 姚文华;朱晓东;张俊逸;;一种分层模糊系统的结构关系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邢迪;李医民;;新的具有稳定性模糊系统的设计方法[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19期
10 潘海玉;裴道武;陈仪香;;基于三Ⅰ算法的模糊系统的响应能力[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学海;鹿文慧;李洪兴;;重心法模糊系统及其概率表示[A];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模糊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钮晓呜;秦春华;龚卫红;戚明;;一类模糊系统的整体渐近稳定性[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李彦江;段广仁;;基于无源性能的连续T-S模糊系统的多目标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4 王辉;肖建;;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T-S模糊系统研究[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5 高谦;王秀红;魏新江;;一般模糊系统作为函数逼近器的设计方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陶洪峰;胡寿松;;执行器饱和T-S模糊系统的鲁棒耗散容错控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八分册)[控制理论与应用(专刊)][C];2009年
7 孙长银;李林峰;;基于模糊聚类方法的T-S模糊系统[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巩增泰;;非连续模糊系统与模糊Henstock积分(英文)[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2年
9 张钊;;T-S型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唐益明;路强;刘晓平;;基于三I方法或CRI方法的模糊系统及其响应性能[A];全国第20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09)暨全国第1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厉筱峰;2-D离散随机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综合[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孙哲;二型模糊系统优化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赵姗;二型模糊系统的泛逼近性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罗金鸣;几类切换模糊系统的分析与综合[D];东北大学;2015年
5 张钊;模糊系统的推理及其稳定性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6 董久祥;T-S模糊系统的若干控制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7 郭岗;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器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高兴泉;时域约束T-S模糊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陈兆娜;T-S模糊系统的若干控制器设计及应用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10 顾晓宇;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器设计[D];天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兴建;区间二型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器综合[D];渤海大学;2015年
2 赵迪;T-S模糊系统的量化H_∞滤波[D];渤海大学;2015年
3 高亚斌;基于delta算子的T-S模糊系统的分析与综合[D];渤海大学;2015年
4 邢s
本文编号:306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306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