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时间尺度分段线性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及其机理分析
本文关键词:三时间尺度分段线性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及其机理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非光滑动力系统由于在工业和工程领域具有普遍存在性和广泛应用性,因此,该系统中存在的复杂非线性现象及其产生的分岔机理是目前非线性动力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众多研究表明,相比光滑系统,非光滑系统不仅可能发生前者具有的常规分岔,还可能发生前者不具备的特殊分岔,例如滑动分岔、擦边分岔、角点碰撞分岔等。分段线性系统作为第三类非光滑系统的典型,在飞行控制、机器人控制、化学工业等领域已被广泛研究,但目前对于这类系统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单一时间尺度来考虑的,而许多实际应用系统却涉及到多个时间尺度,因此对含多时间尺度的非光滑系统的深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以上的背景,本论文目的在于揭示三时间尺度耦合下分段线性系统的复杂动力学行为及其产生机制。首先,以经典蔡氏电路为基础,通过引入周期变化的交变电流源,并适当选择参数,建立了含三个时间尺度的四维非光滑动力系统。考察了在最快时间尺度上的广义自治系统的常规分岔,以及系统轨迹在穿越非光滑分界面时产生的非常规分岔。分析发现在不同的参数条件下,分别存在着单次穿越的非常规fold分岔和二次穿越的非常规fold-Hopf分岔。同时采用包络快慢分析法,将外激励项在极值处最快子系统的平衡点分岔图与系统相图相叠加,探讨了不同簇发振荡的产生机理,揭示了三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非光滑因素下各种非常规分岔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其次,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调节非线性电阻的特性,从而增加了非光滑分界面,分析了含两对对称非光滑分界面的三时间尺度系统的动力学行为。通过平衡点稳定性分析和非光滑分岔分析,发现随着参数的变化,不同区域中对应平衡点的稳定性发生改变,导致系统簇发振荡产生的激发态和沉寂态的形式有所不同,得到了焦点到焦点的对称式fold/fold簇发和对称式fold/Hopf/fold簇发。利用包络快慢分析法讨论了不同尺度效应下系统簇发振荡时激发态与沉寂态相互转换过程中的非光滑分岔机理,并结合系统相图和时间历程图解释了三个尺度在系统轨线整个簇发振荡过程中的体现。
【关键词】:三时间尺度 分段线性系统 非常规分岔 簇发振荡 混沌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17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0
- 1.1 引言11-13
- 1.2 非光滑动力系统的研究背景与现状13-16
- 1.3 多尺度问题的研究背景与现状16-18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8-20
- 2 多尺度分段线性动力系统的基础理论20-31
- 2.1 平衡点分岔分析的基础理论20-24
- 2.1.1 平衡点的稳定性20-21
- 2.1.2 平衡点的分类21-22
- 2.1.3 平衡点分岔分析22-24
- 2.2 非光滑分岔分析的基础理论24-27
- 2.2.1 非光滑分岔的分类24-26
- 2.2.2 非光滑分岔分析26-27
- 2.3 快慢动力学分析的基础理论27-31
- 2.3.1 簇发的分类27-29
- 2.3.2 快慢动力学分析法29-31
- 3 两分界面下三时间尺度蔡氏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分析31-52
- 3.1 引言31-32
- 3.2 数学模型32-33
- 3.3 广义平衡点的稳定性和分岔分析33-35
- 3.3.1 广义自治系统33-34
- 3.3.2 区域0D中的平衡态及分岔分析34-35
- 3.3.3 区域D±中的平衡态及分岔分析35
- 3.4 非光滑分岔分析35-38
- 3.5 簇发振荡及其机理分析38-45
- 3.5.1 余维一非常规fold分岔下的簇发振荡38-42
- 3.5.2 余维二非常规fold-Hopf分岔下的簇发振荡42-45
- 3.6 簇发振荡的动力学演化行为45-51
- 3.7 结论51-52
- 4 四分界面下三时间尺度蔡氏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分析52-66
- 4.1 引言52
- 4.2 不含外激励的自治系统的平衡态分析52-54
- 4.2.1 电路模型52-53
- 4.2.2 快子系统平衡态分析53-54
- 4.3 周期激励下广义自治系统的分岔分析54-58
- 4.3.1 快子系统平衡态及分岔分析55-56
- 4.3.2 非光滑分岔分析56-58
- 4.4 周期外激励下系统动力学行为及其机理58-65
- 4.4.1 参数δ=0.8时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58-61
- 4.4.2 参数δ=1.04时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61-65
- 4.5 本章结论65-66
- 5 结论与展望66-68
- 5.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66-67
- 5.2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3
- 致谢73-74
-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锦伦,林钦畅;卫星时间尺度的长期模型优化方法的比较[J];电波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2 赵峥;时间尺度无限压缩的量子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3 杨洁;余锡平;;传输时间尺度的季节变化规律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年03期
4 杨汉波;杨大文;雷志栋;雷慧闽;;任意时间尺度上的流域水热耦合平衡方程的推导及验证[J];水利学报;2008年05期
5 杨洁;余锡平;;海湾内传输过程时间尺度的计算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9期
6 柯熙政,吴振森,焦李成;时间尺度的分域递推模型[J];天文学报;1998年03期
7 漆贯荣;关于时间尺度[J];陕西天文台台刊;1998年01期
8 陆凡,李自珍;固沙区时间尺度上生态健康状况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9期
9 李新杰;胡铁松;郭旭宁;曾祥;;不同时间尺度的径流时间序列混沌特性分析[J];水利学报;2013年05期
10 李惕碚;;时变分析的时间尺度谱方法[J];物理;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庄晓翠;杨森;赵正波;张林梅;;SPI与K指数在阿勒泰地区的应用对比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董绍武;王正明;;网络化综合原子时间尺度系统[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俞金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历史研究中的时间尺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兆江;不同时间尺度下沉陷变形动态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苏珍;三时间尺度分段线性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及其机理分析[D];江苏大学;2016年
2 李慧娟;微分方程在时间尺度上周期解的性质[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三时间尺度分段线性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及其机理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338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