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基于时间复杂度无线网络编码数据包传输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9 01:04
  为了提高无线网络中节点反馈信息丢失导致真实反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复杂度无线网络编码数据包传输优化方法。在进行时间复杂度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数据包平均传输次数。开展仿真分析得到:形成更多的目的节点数后,数据包发生了更多次的传输,使数据包更易发生丢失,降低了编码的机会。保持其它各项条件恒定时,各方案性能都表现为当原始数据包数量上升后持续了下降,NCIF方案能够达到比CLIF方案更优的效果。当丢包率增大后,NCIF与CLIF方案都出现了性能降低的情况,使更多数据包需通过源节点来完成重传恢复过程。 

【文章来源】:微型电脑应用. 2020,36(07)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基于时间复杂度无线网络编码数据包传输优化分析


模型图

流程图,流程图,算法,时间复杂度


采用NCIF方案时,需要先分析是否每个目的节点都能够接收数据包,当未接受所有数据包时,应对各项反馈信息进行判断,之后选择置信度作为系统数据接收情况的评价依据,控制时间复杂度,每完成1次传输过程,只能通过发送节点获得一种状态,由此得到Z取值为1,当系统状态被确定后,只需利用一个编码完成发送过程,此时A取值为1,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只取决于丢失的反馈数据个数,最多丢失M个反馈信息。由此得到估计系统进行数据接收时产生时间复杂度;形成编码包的时候,可以利用M×N丢包分布矩阵来计算相互丢包的编码方式,根据可编码性生成编码包,由于目的节点能够丢失的最大包数是N,由此得到生成编码包的时间复杂度,通过源节点与中继节点进行编码包发送时,只对中继丢包分布矩阵实施遍历处理,将其维度控制在1×N,由此得到编码包生成和选择时间复杂度,如图2所示。2.2 数据包平均传输次数

数据包,次数,目的,节点


在不同的目的节点数量M下得到的数据包平均传输次数,如图3所示。可以发现,目的节点数M由2逐渐增多为12,并且单次增加2。将各项系统参数设定成原始数据包数量N=50,传输过程发生丢包率0.3,反馈链路发生丢包的概率为0.25。通过仿真测试发现,形成更多的目的节点数M后,数据包发生了更多次的传输,从而使数据包更易发生丢失的现象,导致数据包发生更频繁丢失,降低了编码的机会。保持其它各项条件恒定的情况下,中继节点可以稳定接收各数据包,需使源节点S获得更多的重传数据包,由于S到目的节点完成成功传输的概率低于于R到目的节点的概率,由此导致性能发生降低的情况。


本文编号:3443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3443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2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