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线性切换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7 18:11

  本文关键词:线性切换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切换系统是由一族连续时间子系统或离散时间子系统及其作用在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切换规则构成的,是混杂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切换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控制理论的热点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此外,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一类系统,它们的状态是非负的。例如,化学中的浓度,物理学中的密度以及生物学中动物种族及其数量等,由此引出了正系统的概念。所谓正系统是指对于一个动态系统如果系统输入和初始条件是非负的,它的状态轨迹和输出也是非负的。本文针对一类特殊的系统,即切换时滞系统进行了分析,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重点研究时滞切换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结构安排和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切换系统的定义、发展及现有的三个基本问题,同时介绍了非负矩阵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切换正系统,并从时滞正系统、切换正系统和正观测器这三个主要方面对切换正系统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二章讨论了一类带有时变时滞和非线性扰动的切换系统的鲁棒指数稳定性问题。通过构造新的李雅普诺夫-克拉索夫斯基函数、利用Schur补引理、自由权矩阵的方法研究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考虑了时变时滞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高了问题的可解性并使结果具有更小的保守性,从而获得该类系统鲁棒稳定性的切换控制策略。第三章讨论了连续时间线性时滞切换正系统的稳定性,主要针对一类特殊连续时滞系统。最终得出对于这类连续时滞切换正系统的稳定性与时滞无关,且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系统矩阵。第四章研究了离散时间线性时滞切换正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将上述结论拓展到离散系统的情形,并给出证明。
【关键词】:切换系统 鲁棒稳定性 平均驻留时间 切换正系统 余正李雅普诺夫函数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17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引言7-12
  • 1.1 线性切换系统的研究背景7-8
  • 1.2 正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8-10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10-11
  • 1.4 本文相关的数学符号11-12
  • 第二章 时滞切换系统的鲁棒指数稳定性12-19
  • 2.1 系统描述与准备知识12-13
  • 2.2 时滞切换系统的鲁棒指数稳定性13-17
  • 2.3 数值分析17-18
  • 2.4 结论18-19
  • 第三章 连续时间线性时滞切换正系统的稳定性19-24
  • 3.1 系统描述与准备知识19-20
  • 3.2 连续时间线性时滞正系统的稳定性20-21
  • 3.3 连续时间线性时滞切换正系统的稳定性21
  • 3.4 数值分析21-23
  • 3.5 结论23-24
  • 第四章 离散时间线性时滞切换正系统的稳定性24-28
  • 4.1 系统描述与准备知识24
  • 4.2 离散时间线性时滞正系统的稳定性24-26
  • 4.3 离散时间线性时滞切换正系统的稳定性26
  • 4.4 数值分析26-27
  • 4.5 结论27-28
  •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2
  • 致谢32-33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研究成果和发表论文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魁臣 ,滕志东;用系统分解法研究时滞系统的稳定性[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2 陈强;关于高维时滞系统稳定时滞界限的一种估计[J];工程数学学报;1986年01期

3 李黎明;高维时滞系统的平稳振荡[J];科学通报;1988年15期

4 王为群,邹云;2-D奇异时滞系统的稳定性[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5 单伟;区间时滞系统的渐近稳定控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3年04期

6 张德昌;时滞系统的不稳定条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64年01期

7 斯力更;小时滞系统的稳定性[J];内蒙古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0期

8 黄振勋,林晓标;关于时滞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问题[J];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1982年01期

9 汤羡祥;;应用块-脉冲函数辨识时滞系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4期

10 蔡维璇;时滞系统部分变元的关联稳定性[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鉴;;时滞系统动力研究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和难点[A];第三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刘湘黔;张容梅;张霖;;线性大范围相互关联的多重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A];第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一)[C];2000年

3 薛安克;蒋楠;;不确定性时滞系统鲁棒保性能H_∞控制分析与应用研究[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1年

4 孙希明;赵军;;一类切换线性不确定中立时滞系统的稳定性[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冯俊娥;崔鹏;;线性奇异时滞系统的干扰解耦[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张宝琳;郑菲菲;曹飞龙;;一类离散奇异时滞系统的奇异二次指标近似最优控制问题[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7 王祥忠;薛福珍;庞国仲;;多变量时滞系统鲁棒设计方法[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8 高在瑞;纪志成;;一类切换奇异时滞系统的最优保成本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9 邓学辉;崔宝同;;一类变系数时滞系统的脉冲镇定[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何率天;王正武;;模糊时滞系统基于松散稳定条件下的控制器设计[A];自动化技术与冶金流程节能减排——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洁;时滞系统的模型降阶以及时滞特征值问题[D];复旦大学;2014年

2 陈照辉;时滞系统稳定控制与滤波及其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段文勇;不确定Lur'e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4 邰治新;一大类时滞系统的若干关键理论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李旭光;时滞系统稳定性的若干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赵洪国;输入/输出时滞系统稳态鲁棒最优控制与滤波[D];山东大学;2008年

7 李萍;切换时滞系统稳定性的若干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忠;模糊时滞系统稳定条件保守性减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朱淑倩;线性奇异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彭达洲;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区域稳定性与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雷生;时滞系统多重同步共存现象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布晓婧;广义脉冲切换时滞系统的指数耗散控制[D];辽宁大学;2015年

3 杨瑾;饱和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综合[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4 郭立欣;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及其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5 徐亚健;一类时滞系统的优化控制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6 唐超平;Delta算子时滞系统的保性能控制与H_∞滤波[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孙琦;子系统都不稳定的切换时滞系统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王亚龙;基于LMI的变时滞系统鲁棒H_∞滤波及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戎玉密;改进Lyapunov泛函下区间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器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倪江帆;基于滑模的时滞系统容错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线性切换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374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0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