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基于力学分析的蓄能器数学模型建立及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08:06

  本文关键词:基于力学分析的蓄能器数学模型建立及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蓄能器的数学模型是研究蓄能器性能的关键,该文基于皮囊式蓄能器受力模型,分析建立了皮囊式蓄能器的数学模型,结合蓄能器吸收压力冲击的功用对数学模型做了理论分析,然后通过大量的实验对理论结果做了验证。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关键词】蓄能器 数学模型 充气压力 充气容积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5196)
【分类号】:TH137.81
【正文快照】: 1前言图1a为皮囊式蓄能器的物理结构,主要由耐压壳体、弹性气囊、充气阀、菌形阀、进出油口等部分组成。菌形阀在充气时或者系统压力骤然下降时能自动关闭,对气囊有保护作用。这种蓄能器可做成各种大小规格,适用于不同液压系统;胶囊惯性小,反应灵敏,适合用作消除脉动;不易漏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祥东,权凌霄;蓄能器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展望[J];机床与液压;2004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亚琛;金晓宏;;基于EASY5的液压AGC油源系统的动态仿真[J];机床与液压;2006年02期

2 彭嵩;丁强;裘丽华;王占林;;工程机械车辆液压底盘二次调节模拟加载试验台的动态特性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6年11期

3 李翔晟,常思勤;静液压储能传动车辆动力源系统设计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4 李翔晟;常思勤;韩文;;静液压储能传动汽车动力源系统匹配及性能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孔祥东;权凌霄;姚静;阚超;康双琦;;基于力学分析的蓄能器数学模型建立及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权凌霄;孔祥东;高英杰;康双琦;姚静;;不考虑进口特性的蓄能器吸收冲击基础理论及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怀新;工程车辆液压动力学关键问题的理论研究与试验台建设[D];长安大学;2006年

2 张彦廷;基于混合动力与能量回收的液压挖掘机节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健;装载机制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王振峰;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系统设计及转速控制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曹雪莲;公交汽车节能环保的测控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余文霞;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控制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5 陈亚琛;冷轧机液压AGC系统的控制模型与仿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6 宋孝臣;入口特性对蓄能器性能影响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7 任国军;公共汽车制动能量再生的液压储能技术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6年

8 邵建波;工程机械试验台液压系统分析及工作装置试验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9 李智;工程机械多功能试验台的性能及轮胎附着性能试验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10 赵航;蓄能器减小液压驱动系统液压冲击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路军,李继志,顾心怿,潘伟;蓄能器类型及应用综述[J];机床与液压;2001年06期

2 邢科礼,葛思华,丁崇生,何钺;新型串联囊式蓄能器对油源压力脉动影响的试验研究[J];机床与液压;1998年01期

3 陈照弟,李洪人,王广怀,王大明,程晓忠,曹近齐,王文平,强峰;蓄能器对管路系统压力冲击影响的分析研究[J];液压气动与密封;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永智;皮囊蓄能器的研制[J];液压与气动;1980年03期

2 由凤群;浅谈蓄能器(一)[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981年05期

3 由凤群;浅谈蓄能器(二)[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981年06期

4 谢文柏;液压蓄能器的设计计算[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981年09期

5 沈思明,韦应琬;YYG80液压凿岩机的隔膜式蓄能器[J];工程机械;1981年12期

6 陈务章;泵-蓄能器动力站参数的选择与计算[J];液压与气动;1981年03期

7 钟远坤;;大流量电液伺服系统设计的某些问题[J];机床与液压;1981年05期

8 郑祖懋;蔡祖祥;周德生;;挂车跳板的气体蓄能器设计[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1981年04期

9 严金坤;施佐源;范崇嫭;;管件和管接头耐冲击试验压力的形成及其动态分析[J];液压气动与密封;1981年03期

10 曾义春;;在液压系统中蓄能器吸收泵脉动流量的理论分析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荣;黄雪琴;;超高压囊式蓄能器设计[A];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2 夏必忠;王亮;杨华勇;;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C];2000年

3 徐兵;杨华勇;冉隆林;;采用蓄能器的新型液压电梯节能控制系统[A];第一届全国流体动力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张友根;;超大型注塑机的开发研究[A];2002年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延长油马达使用寿命[A];山东省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QC成果集[C];2002年

6 阮晓芳;邱敏秀;孔晓武;;蓄能器对带长管道阀控系统动态特性的改善[A];第二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2002年

7 李一染;权龙;;液压转向助力系统能耗特性的分析和比较[A];第二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卷)[C];2002年

8 童健民;李长裕;俞波;杨家龙;;增加转炉蒸汽回收的难题及对策[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2)[C];2003年

9 刘树道;迟永滨;童伟;李仕新;;新型液压打桩锤的系统仿真研究[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赵静一;王巍;姚成玉;王益群;;交流液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教授 王国彪;国外工程机械新技术、新结构与发展趋势[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2 ;国外工程机械新技术、新结构(中)[N];中国水利报;2000年

3 ;专利介绍[N];中国汽车报;2002年

4 ;专利精选[N];中国水利报;2002年

5 记者王刘芳;天海高压气瓶走向世界[N];北京日报;2003年

6 闻明;我国应用全球最大功率自动液压砖机压出“世界砖王”[N];中国建材报;2003年

7 张 钧;汽车ABS系统使用指南[N];大众科技报;2003年

8 何建中 王荣 李凯 包钢技术中心;包钢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开发与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白茂槐;得市场者得发展[N];中国冶金报;2004年

10 ;引领气瓶行业 进军世界三强[N];工人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兵;采用蓄能器的液压电梯变频节能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彭枧明;射流式液动锤增设蓄能装置的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林建杰;液压电梯闭式回路节能型电液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索忠伟;油气井液动锤使用蓄能器增大冲击功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刘贺平;水下液压冲击铲虚拟样机设计及关键技术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田文元;轻型独立回转液压凿岩机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7 姚怀新;工程车辆液压动力学关键问题的理论研究与试验台建设[D];长安大学;2006年

8 黄中华;深海浮游微生物浓缩保压取样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庄德军;主动油气悬架车辆垂向与侧向动力学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王云超;多轴转向车辆转向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琦;蓄能器及其工作回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D];燕山大学;2001年

2 王海飞;振动压路机起振液压冲击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3 江峰;船用张紧器系统动态建模与仿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刘贺;带蓄能器的液压电梯节能控制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唐伟;无阀液压凿岩机动态过程的仿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6 吴嵩;电液控制冲击试验机液压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权凌霄;基于管路效应的皮囊式蓄能器数学模型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05年

8 肖俊建;隔膜泵流体脉动消减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9 宋春雷;拖式混凝土泵泵送系统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陈伟;拖式混凝土泵摆动系统仿真与缓冲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力学分析的蓄能器数学模型建立及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8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408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c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